THE TIME OF SUJIA WEI

作者: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21

【摘要】这里有江风、竹韵、老屋、渔船、水车,江水清澈平缓,苏家围有5棵千年古榕,其中一棵是红榕和白榕两树一体,称“鸳鸯榕”,从树龄看村史,先有古榕,后有苏家围。苏家围的民居简朴古旧,翠竹摇曳多姿,古榕树根深叶茂,稻田错落有致,整个村庄古朴而宁静,不像有的“古村落”,老屋旁唐突突的两层洋楼拔地而起,游客在苏家围里几乎感觉不到人为开发的痕迹。苏家围是一幅最美的画。 走进苏家围,就好像在读一本书,这本书用一种亲切独特的叙事风格讲述着苏家围的过去与现在。 500年来,苏家围揉和了客家的人文,渴望着它的延续。在东江的岸边,仍旧残留着东江学堂被河水冲刷后留下几块沉重的石阶。堂内青竹摇曳着残墙,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苏家围的旧墙断壁上完整地保留着从土改、大跃进、学大寨、文革、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的30多幅历史标语,《当年记事》和《当地记事》讲述着国家民族的喜怒哀乐,乡间百姓的悲欢离合,记录了新中国农村60年的沧桑,让人感觉这苏家围离历史这么的近和亲。苏家围的《乡村性别文化展》,客观地反映了客家人对性别的态度和认识,并通过这一侧面透视、展示整个客家大文化。这里,有一夫多妻的象征物——一公三母鲤鱼;也有一妻多夫的象征物——万字窗。据专家考证,万字窗这种符号最早是一个阴户联四条阴茎,是一妻多夫的象征。把送新娘出嫁隐喻抬碓穴,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在客家乡村,凡是圆形、三角形、条状的物品、地貌都是性别的象征物。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一千年来,她们用一双大脚从中原到南疆,踩出一条条山道给后世的客家子孙行走。在赣南、闽西、粤北的大山里、田埂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客家女性用她们的质朴、勤劳和贤德,孕育并支撑起了客家文化中最为动人的部分。自唐宋以来,经历着朝代的更迭、战乱与离散,到今天客家人走向安定和繁荣,客家女子在岁月的长河里,一直像山涧的清泉在崎岖如命运的山水天地间续写着千年的传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家研究学者把目光投向客家女子。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客家文化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客家女子支撑起来的。客家山歌蛙鸣虫声,客家妹子清淳、素朴、勤劳的品性,穿着大襟衫、宽脚裤,扎着头巾,或是戴着笠帽,衬着山水田园。对着悠悠东江水,清唱悠扬的山歌: 阿哥——过来!爱涯唱山歌你就过来,你晓游水就游过来。涯一见哥就心会开,你真系爱涯游过来。过来,你真系爱涯就游过来!呜——喂—— 客家人为何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有道是:“客家男人总是跟着太阳走,客家女人只好守着月亮过”。那么,客家人是靠什么维系一个家庭、一个民系?为什么客家话成了客家人的身份证?苏家围这本厚重的书,也许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答案。一部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也是客家人迁徙史的辅证。这里的18座府第式的明清民居,隐含了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和对儒家思想的表达。100张嘉庆、道光年间的地契,道出了当年苏家围的富庶,也珍藏着客家人的信义和勤俭。63个官位、学位匾,书写着苏家围曾有的显赫,是客家人的精神财富与心灵寄托。更重要的是,它遗传着苏氏家族的千古风流,虽然岁月褪去了它曾有的繁华与光环,但只要走进这里,你仿佛就能感觉到苏氏家族先祖们文章道德的遗风犹在,让人顿起敬仰之心。 苏家围曾有一间大学堂——东山学堂,很有影响力。四邻八乡的学子都来这里读书。正是因为苏家后人一直重视教育,这里人才辈出,进士、举人、秀才数不胜数。其中道光年间,河源一次秀才考试中,全县只考取24名,而苏家围这一小村就占了12名,所以有“苏半县”之称。历史上苏家围出过48名朝廷命官,四五品以上的不乏其人。当年的知青说苏家围是一个梦。面对依然的纯朴,依然的善良,解不开的是那个乡村的结。知青的儿女感言:当年,父母下乡是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而今,我们下乡是为了寻找城乡差异。在这里,你可以做一个自然人:下地割菜挖薯、进坊榨油酿酒,小河边垂钓捉鱼,当然,还可以品尝当地的擂茶、小食,更不能错过以山地里野菜为主的农家饭菜,那是格外地清香诱人。客家擂茶以茶叶、芝麻、花生等为原料,手工研磨而成,源自三国时张飞将士祛风的“三友汤”,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经世传家的“护生宝”。 古代的文人中,最欣赏的就是苏东坡,他曾在惠州做过两年多的知府,有着“典衣剩买河源米”的诗句。这里安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应该也是他的理想之一吧。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河源有个苏家围!它的历史让人久久难以释怀和沉思。苏家围,不管你是一幅画,还是一本书,你都注定要被人们从心底、从梦中不断呼唤而令人叹息的客家乡村。...

【年份】2014

【期号】第8期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