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茶遍地开:海峡两岸采茶戏研究
-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茶花 海峡两岸 采茶 客家地区 精神生活 非物质文化 民间文化 试种
-
描述:,勤劳朴实的客家人于是把采茶歌和茶篮灯以及当地的其他民间艺术融合在一起,蕴育出了独具魅力的赣南客家采茶戏。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其剧目大多取材于群众的日常生活,反映
-
从越南的饮食看国家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
作者:刘志强
期号:第9期
来源:东南亚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越南 文化交流 地区间 国家 法国军队 东南亚地区 中南半岛
-
描述:、烤、焖、蒸、炸、炒、卤和炖为主。然而越南的吃法却比较独特。例如冷盘食物务求刀章均匀、色泽调配得宜,上桌后用手把香叶撕碎,添加一点新鲜辣椒和青柠檬等才开始品尝,反映出亚热带生活悠闲情趣的一面,食客从中
-
乡村中国的都市情结与都市想象
-
作者:赵娟
期号:第2期
来源:粤海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情结 乡村情结 中国传统社会 生活方式 乡土中国 乡村社会 传统文化观念 审美情趣 都市生活 文化心理
-
描述:客家的振成楼,这些民居建筑规模庞大,装饰精致,传统意蕴浓厚,没有强大的财力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其建筑水平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在乡土的建筑活动中,建筑起来的不仅仅只是器物层面的建筑,同时也是生活
-
《红币》创作谈
-
作者:张品成
期号:第4期
来源: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三十年代 革命战争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南方 历史文学 核心价值观 英雄主义 罗霄山脉 日常状态
-
描述:他们出身于农民,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既受着新鲜的马列主义的教育又依然在客家文化的笼罩之中。 我想说的是,英雄主义也并不是他们身上的惟一的品质或者说属于常态的东西,而更多的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
探索与超越
-
作者:陈环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书画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画家的生存母体与生活本源。“历史和风土规定着艺术。作为制约生活的历史风土,是决定艺术的重要因素”(《关于美》[日]今道友信)。所以,一个画家对创作题材的选择并非是绝对自由的。长谷大山的赣南腹地,是被
-
话说海峡茶俗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外烟酒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就让我们把这悠久深厚的茶俗文化,铭记于生活的漫漫长河中吧。 武夷山茶俗 主人敬茶时,擂茶碗内会溢出阵阵酥香、甘香和茶香,扑鼻而来,实在沁人心脾,是待客的佳品。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民族传统
-
以地方社会结构为基础探讨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之认知
-
作者:颜家芝
期号:第3期
来源:户外游憩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结构 原住民社区 生态旅游冲击量表
-
描述:即花莲太鲁阁族社区、内湾客家社区、及苗栗南庄之赛夏泰雅客家社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采家户立意访谈方式,有效份数?524份。研究结果发现,由相关问项所建立之探索性架构可分?五构面,即生活干扰、实质
-
天下番薯
-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
描述:建已有81万5千余户、391万6千余口;近二百年“生齿渐繁”之后,这个省份的在册臣民,仅仅剩余了51万5千余户、173万8千余口。短短几代人时间,户口锐减了接近六成。 户口的急剧萎缩,固然出于民间的隐匿瞒报,也折射了这个省份的尴尬境况。令人惊讶的是,又二百余年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建依旧灾荒不断、濒临破产,它的在册人口却达到空前的1500余万,增长九倍以上。与此同时,全国性户口也激增七倍左右,达到了惊人的4亿900万。 如此巨大的起伏,远远超出了前代经验。普遍认为,人口激增是那个麻木蒙昧、无力自拔的“老大帝国”时代的主要成因之一;而在这一人口曲线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外来农作物的身影,其中包括番薯。 还不仅于此。大移民带来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湖广填四川”之外,是江西填湖广、客家填江西……几尺薯藤,从此在长江流域处处扎根,并沿着一个个集镇,以扇面形状不断扩散开来:先期到达的湖广移民,或以脚步丈量,或以芭茅杆插占,圈尽了四川的良田沃土;后来的外省移民特别是客家人,只能进入边远的粘土带、丘陵区,乃至紧挨贵州、云南的大山深处。
-
客家意象:解构“嫁夫莫嫁客家郎”
-
作者:张维安 王雯君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意象 客家男性 族群婚配
-
描述:研究之中都是亟待開發的領域。全文除了前言外,分成三個部分,首先陳述客家男性在目前文獻資料中所呈顯的意象,接著歸納網友們所提出的「莫嫁客家郎」的理由,然後則針對網友之發言進行一些對話性的分析,再進一步解
-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
描述:關信仰文化爲例,分別由惜字現象所涉及的國家控制、文字教化與社會統合等角度,探討敬字亭所代表的文化基模(culture schema)的底層意涵,並從集體記憶與空間場域兩個面向切入,解析當代客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