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0)
期刊(160)
图书(5)
视频(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0)
期刊 (160)
图书 (5)
视频 (4)
学位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4(238)
2013(103)
2012(87)
2011(70)
2010(51)
2009(40)
2008(38)
2007(26)
2006(13)
按来源分组
烹调知识(5)
客家研究辑刊(5)
消费(3)
旅游(2)
广东农业科学(2)
商业文化(1)
晚霞(上半月)(1)
医学文选(1)
大众商务(创业版)(1)
食品工业科技(1)
品味,以本真的姿态
作者:刘英  期号:第7期 来源:爱尚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饮食文化亦有自己的理解, “美食都是很简单的,越是美食越简单”。 简单,却不是简陋。讲究的处理方式,去除了食材的杂味,食物的原香方现。比如富有闽南风味的台湾名菜三杯,不是传统的煮,而是先大火煸炒去腥
四川洛带: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作者:余茂智  期号:第6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陆  客家人  四川  西南地区  聚居区  粒粒饱  岭南 
描述:故乡,在陌生的土地上建设出一个崭新的美好家园。 客家秘境里的母语光辉 洛带是距离成都大约20公里的一个古镇,这里一天的生活从来都是从黎明时的一阵鸡鸣开始的。之后,一家两家的窗户亮出橘黄的灯光,接着,青瓦屋顶上开始慢慢升起袅袅的炊烟。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地投在古镇最向阳的那面墙壁上时,庭院大门的开阖声,茶铺、包子抄手店铺板门的拆卸声便依次响起。 穿过老屋狭长的甬道来到街上。遇到熟人,大家都习惯性地用家乡话问候,“食朝(吃早饭)莫有?”乡音乡情,让人倍感亲切。洛带有洛带的方言,比如将“下雨”念作“落水”;“穿衣”念作“着衫”;“太阳”念作“热头”;“再见”说成“谢了”;“昨天”说成“昨哺日”,“一日三餐”说成“食朝、食昼、食夜”……这样的语言,当地人自称为“土广东话”。
何以解暑,唯有凉菜
作者:张佳玮  期号:第13期 来源:风尚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么广府和客家两支的凉菜就实在寒酸,让人怀疑他们在空调还没发明出来的日子里怎么有胃口吞咽那么多热菜。广州人要吃凉菜,得向外取经。 老舍《二马》里写老马在伦敦,请房东太太做饭,老太太递来牛肉和热茶。老马看牛肉是冷的就皱眉。此处很见中国人对凉菜的看法:凉菜固然是好,但下饭还是得就点热的——当然,跟英国人扯这个,不免鸡同鸭讲。话说江南市井人家,凉菜惯例是下酒和粥的。拿凉菜下白米饭的也有,少。凉菜范围极大,兼容并包。热菜如果是讲火候算质感的名门正室,凉菜就是野趣横逸、巧笑倩兮的小姑娘了。大荤大素,甚至热带水果摆做冷盘,也能算凉菜——《水浒》、《金瓶梅》里,以元明口风说宋朝,都有摆下果子按酒之类,可见此风已久。汪曾祺写某位姓季画家作画时,喝花雕吃水果,简直可以算做风雅。 凉菜虽然包罗万象,但也有避忌:忌厚腻臃肥
缤纷四月礼 美味美音双享进行时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玩家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益气等功效受到广大食客的欢迎,这次中国元素餐厅除了将呈现如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等经典客家菜肴之外,还将创新推出如南乳炸白鳝球、梅菜蒸草皖鱼等新派客家菜,为您的味蕾带来惊喜。 日期:4月1日~4月30日
付出再付出的母爱
作者:魏秀珊  期号:第9期 来源:情感读本·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生平第一次搭飞机、第一次去外国,是想要一圆去美国进修的梦。那时美国签证很难取得,我置身在旅行团中,是少数用观光方式入境美国的年轻人。 机上有很多要到美国旅游的夫妻档,我隔壁坐的是一位老农妇,她那深褐色布满皱纹的脸、不安的神色,看来应该也是第一次搭飞机吧! 坐定不久,随团领队来到我身边说:“魏小姐,你隔壁这位,阿桑的儿子特别拜托我,帮她安排在小姐旁边,因为阿桑从来没去过外国也不识字,她跟团搭机到LA,去帮女儿坐月子!” 我一边应允,一边想着:难怪有人请空姐帮忙存放一个大冰桶,听说里面装的是台湾米酒,看来,这一团有几位妈妈,此行的目的是帮儿媳或女儿坐月子的。 我们搭的是美航,于是导游教大家说英语,他说:“等一下如果想吃牛肉,就要跟空中小姐说‘壁虎’;如果想吃鸡肉就说‘去啃’,要记得喔!”这一招还挺有用的,老人家们几乎都会了。 我身边的阿桑呢?我问她要吃什么,她同答我的是客家话,虽然听不太懂,由于老人家大多不吃牛肉,于是我帮她点了鸡肉。 飞美帮女儿坐月子 机上餐全藏给孙子 餐点送来了,我好奇的看着生平第一次的飞机餐,开始吃了起来。却发现阿桑都没动,问她为什么不吃,她只用尴尬的表情响应我。 过了一会儿,我瞄到她充满厚茧和皱纹的手,居然将食物一样一样地往桌子下塞,她小心翼翼、怕被发现似的,偷偷摸摸地藏在样式很旧的布袋里。我惊讶极了,怎么不吃呢?轻声地问她,她用客家话说:“带给小孙子吃。”这下我懂了,原来她帮女儿的第二胎坐月子,这飞机餐是给第一个孙子吃的。 当时的我二十几岁,仍未婚,很难想象一位母亲的心。只是不解,难道她不饿吗?低头看看自己吃剩的餐点,面包和蛋糕都没有动过,转头看她,她也正看着我面前的餐盒。 我忍不住问她:“你要不要吃面包?”她点点头,用极干瘪的手,拿起面包囫囵吞了几口,蛋糕却进了布袋! 好想跟她说,这才是第一餐耶,那下一餐呢?而且,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蛋糕放那么久好吗?结果,下一餐也都被她“打包”了! 事隔二十几年,当年那个未婚的小姐我,现在已经是年近半百的阿桑了!看到广告中,在机场奔跑、一脸焦急、要帮女儿坐月子的老妈妈,如今已是人母的我终于懂了。 母爱是不求报偿的,是只有付出再付出,而且永远无所求的! 摘自《联合报》
鱼头味美营养高
作者:季玉娜  期号:第4期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鳙鱼头  营养  美食  健康 
描述:将选料放入直径1米的大瓦缸(小瓦缸亦可)内,以硬质木炭火恒温煨制达7小时以上。原汁原味的鱼头煮好后,打开锅盖,就有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配上久煮不烂的江西硬豆腐和野百合粉,味道香鲜。此瓦罐之妙处在于土质
百食不厌 百味百赚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指香”神奇的致富魅力。他们对“吮指香”百味百赚的绝招感同身受: 风味绝招:海纳百川,滋味长存 在客家风味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地融入四川卤菜、广东烧腊、东北酱熏技艺,辅以现代烹饪工艺,将、鸭、猪、牛以及各类荤素,制成近百种各地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招牌风味。
蜗居的梦境
作者:杨昌军  期号:第5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圆梦的机会。 新年的正月初五,我们清早自闽北开车奔袭五百余里,来到了位于闽南南靖县的湖岽山坡上。脚下依山而建的就是驰名中外的田螺坑土楼群,四圆一方的五幢土楼,形成了“四菜一汤”式的奇妙组合。黄的土墙青的瓦顶,方方圆圆层层叠叠,镶嵌在这寂静的崇山峻岭之中,起伏于波浪翻滚的梯田之间。好一幅世外桃源!就像藏身深闺的女儿,一旦掀起了盖头,恰如这午后的阳光,让人眼花缭乱。本来刚刚从舟车的困顿之中醒来,此刻竟又恍如半梦半醒之间。 眼前的这副景致雷倒的绝不仅是我等凡夫俗子,它曾扎扎实实地唬住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自打上世纪60年代初,它们就对中国崇山峻岭中的这许多类似核反应堆或者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惊慌不已,每年仅卫星照片就搜集了上亿张。1985年12月,一对高鼻篮眼的家伙,好奇地在各土楼客串了几天,土楼人设酒杀鸡作食相迎。
客家酿豆腐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中原到梅州,又从梅州到赣南,不单带来了念书皆上品的民间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口腹文化——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菜。 华夏人在中原的时候有包饺子的习惯,迁居南方没麦子包饺子,据说客家人便想出酿豆腐的吃法,以延续包饺子的传统。客家人作家古清生在回忆家乡的酿豆腐时说:“大约乡土的规矩,每件事物,都必须给它注明一个来历,惟其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节日时,客家人通常都会自己制作一定量的豆腐,“酿”好煎熟,置入砂锅中,每餐取出若干做菜肴,剩余的每隔一段时间在砂锅中加热煮沸以防变质,直至全部吃完。 客家酿豆腐,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是一个客家词,可能是宋朝或宋朝以前保留下来的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将火柴盒大小的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炸豆腐切开一口,或者从上面挖开一个洞,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外面抹上湿淀粉封口,放切碎的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
客家小村庄的回忆
作者:李可颖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想起以前跟外婆一起住的房子,已经荒废数年,日久失修,并且附近的一间柴房已经倒塌,于是我就回到外婆的故居,拍下相片,以作回忆。 从前外婆家的地方十分简洁,却别具特色。三四户人家住在一起,每家正门都正对着天井,组成了一个小型合院,占地只有120平方左右。更特别的是,两所“小合院”并在一起,由一条小走廊从中间连通,七户人家就这样紧紧相连在一起了。七户人家一起生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在我的回忆里,那时的七户人家,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那时清晨的鸡鸣,悠扬的山歌,门外的赶牛声,还有外婆为我们准备早餐而砍柴烧火的声音,缭绕在天井的每个角落,进入我蒙蒙胧胧的睡梦中。山涧的流水,随着时间,流过山腰,流经小木桥,流进田里,而外婆常常在午间到田里摘回各种各样的青菜、番茄等,准备午餐。晚间凉凉的风吹来时,领牛归来的表哥骑在牛背上,一身脏兮兮地,却满脸笑容,说着今天捉了多少鱼,干了什么农活,还小的我,只好在晚餐的时候,静静地听着他们聊着外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