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文山,品人生
-
作者:黄俞奋
期号:第2期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山 青花瓷 人生 词句 歌曲 辉煌成就 伏笔 出身 升起 传统文化
-
描述:句?是谁,编织出了如此美妙的意境?他,便是人称“周杰伦背后的男人”——方文山。 方文山,别名方一杯,出身于台湾乡村,擅长作词、编剧,现供职华人版图出版社总编辑。他自认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以拥有四分之一客家血统为荣。他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独特表达的人,他善于在历史和空间的转换中去诠释自己的音乐理念。除了创作歌词外,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素颜韵脚诗”,无论是填词还是写诗,其创作语法和思维角度都自成一派,自称——“方道·文山流”。 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像方文山这样,在“浑浊”的环境中依旧“一尘不染”,坚守着自己的风格呢?为金钱不停地追求,为虚名不停地向上爬的那些词作者,随着所谓的“潮流”,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丧失了本只属于的自己的独特见解。而方文山,明明知道这是个是诗歌贫乏的时代,却以独特的坚持,创造了独特的诗歌世界!正如《半兽人》中所歌颂的——“坚持自己的信任与见解,才是真正的英雄!” 如今的方文山已闻名各地,而他的过去又是如何的呢?方文山出身于农村,并没有受到高等教育。
-
古城赣州:那些你不知道的往事
-
作者:东田
期号:第7期
来源:旅游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蒋经国 赣南 江西省 历史文化底蕴 旅游城市 浮桥 市民生活 宋高宗
-
描述:家历史文化名城。 江南宋城,古色赣州,闲适的小市民生活 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23年改为赣州。赣州三面环水,整个城市被章江、贡江两条江水所环抱
-
’98广州测量战士联谊会年会在广州举行
-
作者:李添贤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水利水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州 战士 健康长寿 客家山歌 水利学会 省水 精神力量 领导同志 人大常委 身体健康
-
描述:访基和省水利厅历届老厅长陈大良、李德成、卢伯章以及现任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达辉等领导同志。此外,还有省水利学会、厅机关及一些直属单位的领导和一些老水利专家等。到会年龄最大的已经85岁高龄,个别的还撑着拐杖前来参加。大会由联谊会会长叶启善同志(原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副校长)主持并致词。他首先对前来参加年会的会员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他总结了联谊会从i990年10月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8年了,联谊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而且越来越好的三点体会:一是联谊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联谊会成立时,许多领导还专门为联谊会题了词。这些题词不但给了广大测量战士极大鼓舞,也给了联谊会继续办下去的极大精神力量;二是联谊会得到了广大会员和有关部门经济上的鼎力支持。一切费用全靠会员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赞助。三是联谊会有一个...
-
民歌中的植物意象
-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9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植物意象 土家族民歌 意象手法 爱情 花儿 莲叶 客家山歌 蔬菜水果 女子 情感表达
-
描述:接触到的是千姿百态的动植物,其变幻无穷的神态已谙熟于心,所以在他们创作构思的时候,比较容易感物取兴,就近撷取眼前的物象入歌。 其一,民歌中常以“莲”作为意象手法,用以作为传情的信物,而“莲”,谐音“怜”,本意指“爱怜”。 此种情况在《诗经》、《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明清歌谣之中屡屡可见。早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莲”就被女子用来起兴,对心上人进行俏骂:“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南北朝乐府民歌《江南》,其中不仅有美景与丽人,还暗含了恋情与性:“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明代《山歌》中更以直白的口吻唱道:“郎种荷花姐要莲,姐养花蚕郎要绵。井泉吊水奴要桶,姐做汗衫郎要穿。”近现代山西一带的信天游《门搭搭开花不来来》也唱“莲”:“每日里想你你不在,这些日期你在哪来?并头莲开花离不开,今日你走了啥时间来?” 这种关于“莲”“怜”互训、“藕”“偶”相同的用法,在客家情歌中,更以淋漓尽致的方式得以表现:“妹剪一蕊并蒂莲,开花结子两相连;莲花恁靓心头苦,哪日同哥正团圆?”“妹子相似一塘莲,莲叶生来面向天。
-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思考
-
作者:暂无
期号:第23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 社会生产力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 现代文明 城镇建设 现代化
-
描述:村,全县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是全国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近年来,兴国县紧紧围绕赣州一小时都市经济圈的总体规划,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思路,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以龙口镇、高兴镇、良村镇、古龙岗镇、梅窖镇和江背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2007年,兴国县被评为赣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先进县。 城区建设方面,改革开放初,兴国县城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仅为3万余人。进入新世纪,兴国县按照“加快建设新城区、有序改造老城区”的总体思路,先后建成了红军桥、潋江大桥、将军大桥三座跨江大桥;五福广场、将军广场、潋江之春广场和火车站广场等四大广场;贸易广场、客家市场、建材市场、摩托车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以及兴国大道、将军大道、滨江东、西大道、平川大道、迎宾大道等四通八达的城区交通主干道。
-
晚清驻槟榔屿副领事的创设与首任副领事的派任
-
作者:张晓威
期号:第36期
来源: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晚清 槟榔屿 副领事 张弼士 华人社会
-
描述:榔嶼設領的相關問題作定論。主要是相關著作的研究範圍尚有其侷限性,尤其是只集中在討論副領事與當地華人社會的關係,甚至是只偏向客家社會的論述而已,加上史料的依據略顯薄弱與不足,以致研究成果似乎尚有商榷之餘地。例如,當年確定要在檳榔嶼設領之後,清朝政府曾面臨一連串棘手問題,即首任副領事到底該選派誰較為恰當,以及其遴選標準又為何等等。同樣地,僑居南洋的張弼士為何會雀屏中選,又為何願意接受該項任務等,皆是深值再進一步探究的問題。職是之故,為了能更完整的呈現出晚清在檳榔嶼設置副領事的經過,除運用英國的殖民地檔案外,典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以及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的相關檔案,皆是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史料。此外,為了比較和補充官方資料之不足,本研究亦會輔以當時在南洋地區出版的報章,以及碑銘方面的資料。
-
Variability in the Frequency
-
作者:林慧玲 陳韻儒 林媽利 陳恆德 沈麗娟
期号:第5期
来源:藥物食品分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N 乙醯轉移酶2 原住民 單一核苷酸多型性 台灣
-
描述:N-acetyl transferase 2, NAT2),進行單一核苷酸多型性研究。本研究主要使用TaqMan®方法進行基因型分析,並以聚合酶鏈鎖反應暨限制片段長度多型性(PCr-rFLP)方法,驗證NAT2之三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NAT2*5、NAT2*6 及NAT2*7)。結果顯示在不同台灣族群中,NAT2之3個單一核苷酸多型性的基因型分布有明顯的差異性(p<0.05),其中緩慢乙醯化代謝之基因型分布率從客家人的32.0%至排灣族的75.5%;於泰雅族中未發現NAT2*5對偶基因,但排灣族中NAT2*5對偶基因分布率則達31.6%;NAT2*6及NAT2*7單一核苷酸多型性對偶基因在各族群中的分布率分別爲11.2-37.0%及17.0-53.0%。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的原住民及漢人種族,在藥物代謝基因NAT2之基因型上有明顯差異,可能導致不同人種在使用藥品時,導致產生不同的療效及不良藥品反應。未來,進一步研究台灣族群與其他相關藥品代謝酵素基因多型性的關係,以提供藥品治療時之資訊。
-
從新竹縣的「四海話」探究客語的語言接觸現象
-
作者:鄧盛有
期号:第5期
来源: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海話 語言接觸 雙話語者 語言演變 混合型客語 優勢語言
-
描述: 本文擬從新竹縣的兩個四海話代表點---關西與峨眉的客家話,探討客語在語言接觸後所產生的語言演變現象,以做為了解各種語言接觸現象中的一種情形,供作語言接觸研究的參考。 我們得到以下結論: 1、兩種
-
龙华红色歌谣
-
作者:张煌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客家地区 革命老区 客家文化 深圳市 山歌 后花园 客家人
-
描述:是用山歌唱出老百姓对党对祖国的热爱,用山歌感谢党的恩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龙华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民抗日,当时有一首歌谣描写龙华人抗日的决心:“番薯甜,芋仔香,吃饱肚子爬山岗,打日本,杀东洋,不怕日寇逞凶狂。” “巍峨壮丽羊台山,溪泉烟雨白云间,悬河走出英雄路,东洋鬼子胆寒惊。齐心抗日意志坚,艰巨革命不怕难,芋荷堂中堆忠骨,泪洒羊台化杜鹃。” 当年东江纵队在龙华建立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相传,龙华有一对情侣,在东江纵队北撤前夕,情郎参加了队伍并马上要随军北上抗日,情妹却留在当地继续开展抗日斗争,临分手时双双唱起了心中的歌:“哥要北上妹在西,南北战场共红旗,赶走日寇打胜仗,回家团圆食荔枝。” 龙华白石龙村是当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领导机关和后方办事处所在地,在那个年代,白石龙人民创造了许多抗日山歌,至今这个村的村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传唱的山歌:“羊台山下白石龙,游击队员显威风;组织人民拿刀抢,打跨日军立战功。
-
越来“粤”入味
-
作者:ZZ
期号:第7期
来源:优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着丰富的食材搭配、口感多变深入人心,又一直以营养丰富、清淡健康而备受喜爱,时至今日,粤菜早已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越来越入味,而在成都这样一座以美食休闲著称的城市里,且不论遍布大街小巷内星罗密布的粤菜馆子,甄选五湖四海美味款待八方宾客的各大酒店内,自然也少不了这样一味经典菜系。 流行的时间久了,就成了经典 提及粤菜,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又称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客家菜)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看看在港、澳以及世界各国的中餐馆,几乎多数是以粤菜为主,因此有不少人,特别是广东人,认为粤菜是八大菜系之首。 粤菜最古老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中原文化的南移让中原饮食制作的技艺、炊具、食具和百越农渔丰富物产结合,也可以说是粤式饮食的起点,而南宋时因御厨随往羊城,更让粤菜的技艺和特点日趋成熟,就连其使用的食材,也已然超越了普通寻常之物,此间精彩有南宋周去非《领外代答》为证:“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