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00)
期刊(720)
学位论文(106)
图书(69)
视频(53)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00)
期刊 (720)
学位论文 (106)
图书 (69)
视频 (53)
会议论文 (11)
按年份分组
2015(57)
2014(917)
2013(409)
2012(426)
2011(432)
2010(321)
2007(75)
2005(9)
2004(10)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3)
龙岩学院学报(9)
客家(7)
大众文艺(5)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3)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
歌海(1)
家家缘(1)
论客家与民国时期广东革命
作者:骆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民国  广东  革命 
描述:革命活动,都得到了客地民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援,对全省的革命形势演变有着重要作用。辛亥革命时期,客籍华侨积极响应孙中山等人的革命号召,不仅踊跃兴资,还亲身参与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客籍华侨不仅为抗战募集
革命的地方性:中共领导的广东土地革命研究(1927-193
作者:刘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广东  地方性 
描述:、工人运动。中共在广东组织的兵运,虽无很突出的业绩,但在全国仍是一枝独秀。此外,中共还在广东城市和港澳恢复了济难总会及其组织系统,以慈善社团的名义,公开救助因从事革命活动而遭迫害者及其家属,在普遍救济的前提下
苏区教育与区域社会:以闽西苏区为例(1928—1934)
作者:袁年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产主义教育  客家文化  革命教育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所以,土地革命时期发生在闽西地区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活动,其实质就是它所承载的外来文化与闽西传统文化之间互相冲撞与互相融合的过程。 闽西地区是客家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客家先民在长期辗转、耕植
红军时期江西革命歌曲研究
作者:陈雅萍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革命歌曲  艺术特征  歌曲演唱  历史评判 
描述: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军民所走过的光辉战斗历程。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都留下了战争岁月的斑斑痕迹。江西革命歌曲是以传统的客家山歌为原型的素材创作或改编而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苏维埃革命与农村宗族:以赣南
作者:曾小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维埃革命  农村宗族  赣南闽西 
描述:了土地革命前赣南、闽西农村宗族的发展概况。笔者认为,赣南、闽西地处山区和丘陵,内有多条河流、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境内活动空间大,这对中共开展苏维埃革命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空间。明代是农村宗族组织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与活动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描述:系网中,这种网络的存在使他们得以以群体的方式而出现。本文试图从群体的角度对晚清客籍外交官群体兴起的原因与活动作一番综合考察,以期对此一群体的现有研究有所推进。
未曾忘却的记忆—赣南全南县南迳镇“车马灯”民俗活动研究
作者:何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车马灯”民俗活动  音乐形态研究  功能性分析 
描述:并对其选题动机与研究价值、研究目的及意义、目前研究综述、研究的重点难点及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第一章,全南县、南迳镇、马古塘村的历史、地域与信仰研究。对“车马灯”民俗活动生存土壤与生存环境的分析有利于
清末广东高雷地区天主教活动研究(1849-1899)
作者:孙伟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  高雷地区  天主教 
描述:个三角形的区域,这些区域都是粤方言及客家方言族群聚居的地区,而该地区信仰雷祖的雷语区域却是对天主教极为排斥。随着法国军事、政治优势逐渐显现,新的政治环境导致了高雷地区的天主教活动出现新的变化,更多
客家民俗体育的实证研究:以闽西连城罗坊乡“走古事”活动为例
作者:杨艳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坊乡  “走古事”活动  客家民俗体育  整理与保护  传承与发展 
描述:的对策和建议,以探索发展“走古事”活动及其他客家民俗体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认为:1、客家族群存有丰富多彩的节庆、宗教、祭祀类民俗,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体育活动。客家民俗体育与客家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是
身体活动的决定因素与健康政策之探讨
作者:赖光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活动  健康政策  决定因素 
描述:) 估計是否有從事身體活動以及是否規律的運動與經濟、社會變數的關係。另外,再以最小平方法 ( Ordinary Least Squares ) 估計參與運動的次數和參與運動的時間與經濟、社會變數的關係。本研究在決定是否要從事身體活動的實證結果中發現隨著年齡增加,願意從事運動的人相對減少,教育程度愈高的人願意從事運動的比例會隨之增加。在父親籍貫方面,父親籍貫為本省客家籍、外省籍比本省閩南籍願投入身體活動,而原住民與其他籍貫則是相對於本省閩南籍不願投入身體活動。在工作狀態方面,有工作者相對於無工作者較不願投入時間在身體活動上。而從平均月所得來看,高所得者相對於低所得者較願從事運動。
再者,從事規律運動的實證結果中發現,性別的係數為正且顯著,代表男性相對於女性比較會從事規律運動。教育的年數與規律運動呈現顯著的負向關係,其代表教育程度愈高的人從事規律運動的比例則是呈現遞減的。在婚姻狀態方面,未婚者其係數為正且顯著,代表相對於已婚且同居者比較能夠規律的從事運動。在工作狀態方面,其係數為負且顯著,其意謂有工作者相對於無工作者在從事運動上並非為規律的身體活動。
本研究認為從實證估計得到教育和運動的參與率有正向關係,所以建議朝提高國人的健康知識上做延伸。除此之外,我們發現原住民與其他弱勢族群其參與運動的意願較低,所以我們可以針對這些族群,透過補貼的方式,降低從事身體活動的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