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58)
期刊(202)
学位论文(43)
视频(7)
会议论文(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58)
期刊 (202)
学位论文 (43)
视频 (7)
会议论文 (5)
图书 (2)
按年份分组
2015(7)
2014(292)
2013(124)
2012(104)
2011(117)
2010(90)
2009(68)
2008(47)
2007(27)
2000(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43)
赣南日报(52)
东江时报(45)
客家文博(10)
农业考古(2)
红土地(2)
生意经·经营金版(1)
致富时代(1)
中国大厨(1)
饮食科学(1)
煮淮山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56应征者:李碧芬 住址:惠城区 做法:1、腰隔夜浸凉水,鲜淮山去皮,切粒。 2、将腰煲至八成熟,加淮山粒,放盐,鸡精,少许糖同煲至熟即可。 热烈欢迎市民拨打电话0752-2282827参加,丰厚礼品等你拿!
老客家吃艾新客家吃汤圆 今日冬至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冬至到了,许多市民在选购汤圆。 本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本报讯 (记者刘娟祝 徐焕棠)今天是农历冬至,广东有句俗语“冬至大过年”,意思是冬至比过年还重要。的确,冬至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按照惠州习俗,冬至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全家人要一起吃粉果、
大酥丸里鲜汁溢 康帝国际酒店第三届东江文化美食节上客家美食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焖全猪 菜干酥寮鹅 ■ 本报记者朱如丹 曹 青 徐焕棠 广 文 5月1日至5月31日,康帝国际酒店举办第三届东江文化美食节,美食节将挖掘东江美食文化,继承和发扬客家美食,搭建美食
香浓无华客家菜 原汁原味 粗料精作 口味咸肥香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酿豆腐 秘制清蒸鸡 焖鱼 白切肉 酿猪脚 属于东江流域的惠州市,是客家人云集的地方,也是客家菜“争相斗艳”的地方。客家,听起来古色古香的字眼,字里行间积聚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惠州的客家酒楼非常多,喜欢吃客家菜的也不全是客家人。在惠州众多的客家菜馆里,记者就见过许多外地人也
小朋友做客家凉帽镜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群小朋友扮成可爱的“小蚂蚁”,在地上爬呀爬,还要去搬豆子;小朋友们拿起剪刀和胶水,自己动手做“客家凉帽”……日前,惠阳区淡水教育指导中心在淡水启发幼儿园举行幼儿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启发幼儿园为大家展示了小班健康课 《蚂蚁搬》和大班美术课《客家凉帽》。展示课结束后,听课教师们进行互动交流
梅州大埔客家 民居风情万种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泰安楼被称为 “大埔第一楼”。 孙中山纪念堂的堂前有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捐赠的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纪念堂内的解说牌。 《东江时报》记者谭琳 此前,从未游过梅州,但出于对梅州人勤劳能干、善于经商的深刻印象,让我对梅州这片土地充满向往之情。这回,因工作关系得以前往梅州大埔,在这里
爽皮鸡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菜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48应征者:张勇 住址:惠城区 材料:光鸡1只2斤。 调料:沙姜,盐,姜,葱,酒,香茅,小茴,香叶,八。 制作:1、加水一锅,加调料煲3小时。将料捞出。 2、将鸡洗净凉干水,入锅小火浸25分钟。 3、将鸡取出浸入冰水20分钟。 4、将鸡暂件,摆碟即可。 热烈欢迎市民拨打
扒大鸭 《东江时报》“客家制造”共同征集客家私房菜应征菜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菜式编号:46应征者:王辉 住址:博罗县 材料:光鸭1只3斤。 调味料:生抽、桂皮、陈皮、八、白糖、老抽、姜、曲酒。 制作:1、将光鸭入锅加适量油煎至金黄色。 2、入瓦煲加调味料煲至稔
这10年 惠州多了百万人定居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数据分析 常住人口增加100万 惠州在新千年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每年吸引着大量外籍人口流入。从2004年的363.18万人到2013年的470万人,10年间,惠州常住人口增加了106.8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0万人以上。10年间,惠州的户籍新增人口也超过了50万人。 点评:从常住人口和
200骑友游良井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承办的探访惠州古村落大型系列骑行活动,首站到达惠阳区良井镇霞村的客家围屋群,来自惠州、深圳的2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