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梅州泮坑历史村落形态调查与保护研究
-
作者:宋亚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泮坑 历史村落 形态 调查 保护
-
描述:一。在思考怎么样保护历史村落、促进历史村落发展之前,应审时度势,看清楚、弄明白历史村落的形成演变过程和当前发展状况。故而,本文通过对客家地区梅州泮坑村这一典型案例空间形态的调查,并找出村落发展面临
-
培田古村落:争创4A景区 打造客家影视基地
-
作者:罗展阳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城县培田古村落有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国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最美村镇”殊荣,近年来以它精湛的建筑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声名鹊起。因为培田的祖先给这个面积仅13.4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仅1000多人的小小村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培田村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 书院、1
-
初溪土楼 原生态客家古村落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初溪土楼最著名的三圆一方景观。资料图片
这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客家村落。资料图片
两条自驾线路,一近一远,适合城里喜好尝鲜的人自由选择。初溪土楼自驾,属于客家乡村文化寻根,简单而朴素,散发浓浓的乡土味,而清远狮子湖则跟国际较为接轨,可以说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顶级高端休闲胜地。世俗的城市
-
宁都民间戏班探究
-
作者:温群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都 民间戏班 客家 文化
-
描述:经营管理方式和演出形式等。在戏班的表演场合中,各个村落庙宇的仪式活动已经成为戏班演出的主要生存方式。这些仪式活动早已转化为客家民俗,成为客家人的一种心灵寄托和村落凝聚力的认同形式。宁都民间戏班的演出
-
成都东山客家住居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
-
作者:陈洪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都 东山客家 住居文化 社会变迁
-
描述:村家屋文化和住居形态为切入点,以成都城郊东山客家地区为调查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分析变迁背后的实质与逻辑。与以往不同的是,文中将住居形态作为住宅建筑形体与文化时空中的居住
-
客家村名里的玄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陈相飞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名字即不便于称谓,指称起来就很别扭。所以,为了方便称呼,讲得顺口,世间万事万物大抵会取一个名字。
那么,名字究竟怎么个取法?战国时期荀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名字并非一定要哪个才适宜,只要人们共同约定并广为接受
-
对客家先民、先祖、祖先与石壁的概念阐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廖开顺
“石壁”地区(指以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赣交界地区)既为“客家祖地”,就必然与“客家先民”、“客家先祖”、“客家祖先”有关。然而,这几个概念因其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而往往被混用。诚然,由于血缘与历史的不可割断性,很难对它们作出精确的区别,但是,进行一些大致的辨析,可以加深对石壁客家祖地的
-
客家祠堂文化研究:以陆川祠堂为例
-
作者:潘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祠堂 文化 符号 功能 和谐社会
-
描述:,客家文化才能获得文化意义上的民间自治,从而完成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元融合而成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又一次文化蜕变。客家祠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中华文明的反省与自我调整,这既是文化变迁的发展规律,又是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桥溪客家民俗村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桥溪村距梅城38公里,始称叩头溪;明朝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陈朱两姓人家先后在此卜筑营居,世代联姻,互结秦晋之好,繁衍生息。村内客家民居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山涧溪流清澈。整个村落内小桥、溪水、古树、民居构成一幅秀丽客家山村的田园风光。该村于200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
-
上?P民俗文物館 重現客家鄉村風貌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上?P民俗文物館位於西貢北潭涌的風景區,是建於十九世紀末的黃姓族人客家村落。八十年代,上?P村鄰近的一座灰?P被列為法定古蹟,及後復修為上?P民俗文物館,開放予市民參觀。館內陳列各種客家農具及家庭用品,重現上?P昔日的鄉村風貌。
上?P民俗文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西貢郊野公園內,一九八一年被列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