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
期刊(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
期刊 (3)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5)
2013(1)
2012(4)
2010(1)
2009(2)
2007(1)
按来源分组
生意经(1)
闽西日报(1)
羊城晚报(1)
南方都市报(1)
惠州日报(1)
梅州日报(1)
广州日报(1)
消费(1)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
上海调味品(1)
相关搜索词
黄埔一客家菜馆起火
作者:周浩杰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过火面积约200平方米 未造成人员伤亡 本报讯 (记者周浩杰)昨日清晨,广州市黄埔区一家客家菜馆起火。四五辆消防车到场扑救。火灾没造成人员伤亡。起火原因尚在调查当中。 事发地点是广州市黄埔区丰乐北路28-30号的一家客家土菜馆,菜馆由3个铺位连通,分上下两层,首层为大厅,二层为包厢。清晨6时
梦里客家
作者: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从一曲山歌里走出来 从一筐童谣里醒过来 从一串舞龙中亮起来 从一叠杯花中乐起来 从秀山丽水中媚起来 从青砖黑瓦的围龙屋 从 一瓮浓浓的娘酒里 缓缓醉去。 她 就挂在五指天道的眉眼里 她 就藏在雁洋春色的笑意中 她 就含在桥溪古韵的朱唇边 她 就画在客
糖环油角年糕热销惠州民间传统应节食品独具客家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市民在购买惠州传统的糖环、蛋散、油角、米糕等过年食品。 本报记者朱如丹 摄 惠州人过春节都会做一些传统食品,除了白切鸡、酿豆腐、焖鱼外,还有慈姑炒腊肉、咸菜焖猪肉等。此外,还有当点心或零食食用的油角、糖环、油果、蛋散等。这些带有浓浓年味的食品,让人感受到了春节的浓郁氛围。记者近日在
广州的客家与本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Sir扬言(第151期) 三眼井社区改造估计只得描描画画。人之不聚,所谓韵味实际只剩得一层皮。 看报纸说广州的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报纸还说,据史料记载豆腐寮和三眼井社区,都是客家人举行山歌会的集中地点。做人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我的中学就在这附近,几乎天天返学放学都经过,真的不
回味不一样的过年滋味
作者:林圳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羊城晚报讯记者林圳报道:春节长假已结束,咀嚼广州的年味,老广州与新客家感受殊异,老广州在传统习俗的坚守中仍能体会到衰不而竭的过年氛围;而新客家在空城中无所依傍,似难再寻故乡过年的那份隽永滋味。 老广州 热情在民间,热闹在郊外 年节是中国人的集体抒情,不同的人抒写了不同的情绪。大体而言,年味一年
客家茶艺
作者:钟茂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人身处偏远山区,有喝茶习惯,并且常把敬茶当作招待客人的第一件事。古人陆羽要求泡茶的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客家人爱用“二沸、三沸”的老水滚烫冲下,端得一杯热茶来,客人拼命用手指头在桌上嘟嘟敲着,以示答谢,喝过又忙着干活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客家人喝茶较先前有了讲究。他们从潮汕等地引进
■乡味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乡味十足的客家菜,已不同于广州菜和潮州菜的清淡,浓郁酥香的野味和家禽更有其独特风味。 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
宁化客家小吃,飘香正当时
作者:站俞祥波图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老板,拌粉来一碗。”“好,就来!”3月5日,宁化县小吃业主张仁华一边在店里招呼客人,一边抽空和朋友聊一个话题:眼下县里决心发展客家小吃产业,他开的小吃店顾客盈门,但并非宁化客家小吃,怎么抓住机会发展自己的小吃事业? 宁化是客家祖地,北徙南
特别关注宁化客家小吃,飘香正当时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小吃店门面虽小,但顾客盈门,都是冲着兜汤和捺包子来的。 “老板,拌粉来一碗。”“好,就来!”4月1日,宁化县小吃业主张仁华一边在店里招呼客人,一边抽空和朋友聊一个话题:眼下县里决心发展
新客家老客家“来了,就是深圳人”
作者:毕国学 张星 冼余汉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芬原创画家杨化喜创作的《来了,就是深圳人》。 每晚夜幕拉开时,大芬美术馆广场仿佛快乐的PARTY,大芬村的新老客家人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徜徉在这幸福温馨的时刻。谁曾想,20年前的大芬还是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然而,在几代大芬领头人的带领下,大芬村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海内外新客家人。以文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