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食、喝与“肚渴”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 客家人的饮食用语往往不用“喝”或“饮”字,而是用“食”代替,比如食水、食茶、食酒、食粥等;口渴时,纵使嘴干舌燥,客家人也用“肚渴”一来表达,“渴”与“肚”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 同样,我们还是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旧时,客家人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倘若每日能够食上米
异质语言文化的相遇和融会:圣经中译本研究
作者:赵晓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文化  相遇融会  圣经中译 
描述:文字形式的增加,汉语语法结构的变化,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汉字拉丁化形式的开始,汉语词语的丰富,翻译过程对传统旧有词汇的借用达到的新词语的产生,对现代汉语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形成起到了一点借鉴和启示的作用。在外面文化
客家桐花祭与日本樱花祭之比较研究─以文化治理的观点
作者:朱淳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节庆  文化治理  客家桐花祭  日本樱花祭 
描述:,具備創新、彈性等特質的民間社群團體或是非營利組織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治理」概念便開始受到重視。本研究以多元層次的文化治理概念探討客家桐花祭與日本櫻花祭之間的差異,客家桐花祭是因族群意識提升和文
增城程乡腔客家话语气助词研究
作者:蒋玉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气助词  程乡腔客家话  增城  语法化 
描述:事实,这是这门方言独特的价值,希望引起学界的注意。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增城和增城程乡腔客家话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共同和汉语方言中语气助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新研究的可能,对“语气助词
民歌曾红遍全球客家地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音乐人对于创新客家山歌的探索、实践早已有之,从未停止。国家一级作曲、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陈勋华介绍说:“客歌曲,除传统客家山歌及山歌剧唱段外,有客民歌和客流行歌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梅州就出现了客民歌(又称客家新山歌)。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王’张振坤,代表作有《歌声飞过淡水
唱喏(yā)———源于祭祀的客家俗语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俗语正解]④ 客家人多神崇拜,崇拜土神、山神、河神、灶神,也崇拜家神祖先,但比较起来,客家人敬祖的观念更强。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的恩德和艰苦创业精神,并祈望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同时也通过祭祖以凝聚全族子孙的向心力。客家人这种崇先报本、尊祖敬宗的意识代代相传,充分体现儒家文化和精神。 祭祖有祠祭、家
台湾客家电视剧《黄金稻浪》开镜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继客电视剧《云顶天很蓝》的成功摄制播出后,9月19日《黄金稻浪》又在台北电视节上正式开镜亮相。该剧叙述日治时代末期到民国五○年代,台东关山农户江氏家族坚持种出优质好米的故事。为忠实呈现剧中时代氛围,摄制组走遍苗栗、云林、嘉义、台南、台东等地,希望能以最高质量的制作与演出,让观众因感
台湾闽南中日语之考察
作者:张柏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闽南语  外来词语  日语  构造形态  变貌 
描述:。本論文將釐清此類詞彙是原封不動地吸收使用,或是加以改變後,成為臺灣閩南語中詞彙的一部份。本論文研究之目的為探討現今存在於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之認識、理解及使用之實態。研究方式是以蒐集各學者所提及到的詞彙加以篩選出的802個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並加以分析考察這些日語詞彙存在臺灣閩南語的型態及特徴,藉此釐清日語詞彙在臺灣閩南語中的使用現況。最後,並透過實際的問卷調査,取得臺灣居民對於此類詞彙的運用,讓在日語或臺灣閩南語學習教學設計上,能有更佳的教學策略、步驟及内容。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序論闡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另一方面也提及到目前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相關研究之概略與問題點。第二章簡述臺灣社會和語言情形,特別是臺灣閩南語的形成過程。第三章則試圖闡明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構造形態,並加以來探討此類詞彙在發音上及語意上的變貌。第四章將篩選出的802個詞彙中再選出50個詞彙,分成「日常・生活用語」、「工作・專業用語」兩類進行問卷調査及分析。第五章則試著修正臺灣閩南語國小教科書中,能保留臺灣閩南語中源自於日語的詞彙,以及在日語教育上能對於此類詞彙加以説明台日兩國語言的使用情形,以期更能達到原詞彙的文化特色及正確使用,另一方面,繼而加以檢討、反省本論文所遇的困境與改善要點之結論。
能力佳幼儿之家长对客保存的态度及行动
作者:陈春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保存  家长态度  家长行动  母语保存 
描述:發現,三位客語能力佳幼兒之家長對客語保存的態度及行動如下:一、家長對客語保存的態度方面家長具有強烈的客家及客語保存意識,從小培養客家認同並以身為客家人為榮。為了讓客語薪傳,家長堅持在家中說客語,並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把握語言發展關鍵期。家長們認為學校的母語教學流於一種菁英及競賽式教學,因此特別著重在家庭的客語使用。最後為了讓客語的學習能更融於現在的時代背景及孩子的生活經驗,家長認為可再加入現代流行語,讓孩子在日常生活更能加以應用。二、家長對客語保存的行動方面三位家長皆談到堅持跟孩子說客語,而且不要被拉走,在日常生活中多製造機會,讓孩子有機會應用客語。除了大量地「說」之外,在客家意識的建立上,從小灌輸他「你是客家人」的觀念。為了不讓孩子因為上學接觸國語後養成說國語的習慣,回到家中家長會時常叮嚀及糾正孩子要說客家話。為了讓孩子對學習客語產生興趣,家長們會用有趣的互動來提高孩子的興趣。另外,家長們也善用社區現有的客家資源,從小就帶孩子接觸客家,與客家結緣,客家的觀念會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文末,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對家長方面的建議(一)建立客家意識,以身為客家人為榮(二)達成共識並堅持到底(三)積極堅定柔性勸說二、對學校方面的建議(一)勿流於競賽及菁英式教學(二)增加客語生活的使用情境三、對社區方面的建議(一)善用社區資源(二)營造客語社區—語言巢的設立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一)擴大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