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387)
期刊(300)
报纸(205)
图书(13)
会议论文(9)
视频(3)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387)
期刊 (300)
报纸 (205)
图书 (13)
会议论文 (9)
视频 (3)
按年份分组
2014(427)
2013(68)
2012(81)
2011(80)
2008(47)
2007(41)
2006(21)
2005(12)
2004(7)
199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93)
客家研究辑刊(16)
大众文艺(3)
北方音乐(3)
卷宗(2)
华章(2)
作家杂志(1)
新农村(1)
飞(素质教育)(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文化研究 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
作者:Ann Gray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化  研究方法 
描述:文化研究 民族志方法与生活文化
司法机关人员政治态度之研究:以台南、高雄及屏东地方法院为例
作者:黄俊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法机关人员  政治态度 
描述: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司法機關人員的政治態度傾向積極,在五種政治態度中,「政治信任感」、「政治疏離感」、「國家認同」、「民主素養」上傾向積極;在「政治效能感」上則傾向消
客家启蒙课本《启蒙浅学》(1880)的方言用字研究
作者:刘颖昕  来源:首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启蒙浅学》  汉语方言  用字学 
描述:编写者为了书写这些方言词汇,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通过借音、训读、造字等方法,造就了一套切合客家方言实际的、基本成熟的汉字书写体系。本文将对《启蒙浅学》汉字本的方言用字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其用字、造字的基本规律及特点,并阐明根据方言文献进行方言用字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永靖街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之探讨
作者:詹富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永靖街市  客家移民  聚落  诱导式结构 
描述:史研究是一種對客觀資料的主體性詮釋,傳統對於歷史街市空間的研究多從空間的閱讀方法、形成原因與動力、如何轉化等面向切入探討,本研究嘗試以誘導式結構(Heuristic Structure)理論為研究方法
台北市客家餐廳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
作者:葉韋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整合行銷傳播  客家飲食  客家餐廳  台北市 
描述:台北市客家餐廳的業者與消費者,採用質化方法的深度訪談與量化方法的問卷調查蒐集本研究所需的資料。因此,本研究之目的:(1)瞭解台北市客家餐廳的經營現況;(2)分析台北市客家餐廳業者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工具的情形
龙南群众成客家文化建设主体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袁涛报道:连日来,龙南群众积极参与客家文化年建设活动的事例不断涌现:身在广州某外企务工的美术爱好者唐莹以客家围屋为背景、设计了三款会徽图案通过网上传递参加首届中国(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会标、会徽评选;该县东江乡大稳村农民廖光昂把挖掘整理的“客家醉鱼”等5个传统故事的文字稿和自家积攒存放的
苗栗县三义乡地方文化观光行销之研究
作者:洪慈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ocal  marketing  cultural  tourism  Hakka  culture  地方行销  文化观光  客家文化 
描述:光發展。針對上述研究內容,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量化研究方法為輔。在質性方法的實施過程,首先經由文獻分析法瞭解三義鄉的相關實證研究,以探討地方文化觀光行銷議題的重要研究內容;另外再透
凉帽带“牵”不动时尚的手? 客家凉帽带和围裙带淡出市场,邓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村民罗桂芳代替视力欠佳的邓英莲演示凉帽带编织技艺。本报见习记者蔡宝春摄 邓英莲79岁,福田区上梅林村居民,因擅长客家凉帽带、围裙带编织技艺而被推举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17岁时已精通凉帽带编织技术,年轻时编织的凉帽带难以计数;如今她已年近耄耋,视力模糊,无法再做费眼力的手工活,但她仍
客家聚居建筑环境艺术的研究
作者:杨建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聚居建筑  文化  环境艺术 
描述:、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并试图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为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创造提供启发和借鉴。
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以龙南客家围屋为例
作者:殷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建筑  龙南客家围屋  客家民居  民居保护  民居再利用 
描述:是两个互相依靠、不可或缺的要素。必须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再利用,同时保护整改以后也应该积极的去使用它,仍然作为民居来使用或是为旅游开发服务都是可行的方法。只有人去使用建筑,参与建筑,它的保护才能更有效,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