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54)
期刊(307)
学位论文(45)
视频(12)
会议论文(7)
图书(7)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354)
期刊 (307)
学位论文 (45)
视频 (12)
会议论文 (7)
图书 (7)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2)
2014(465)
2013(235)
2012(260)
2011(223)
2010(207)
2009(123)
2008(108)
2007(45)
2002(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90)
其它(60)
客家研究辑刊(14)
漳州客家(7)
龙岩学院学报(3)
岭南文史(3)
民俗(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1)
青岛:青岛出版社(1)
广东史志.视窗(1)
秋台乡土绘画特色与贡献
作者:江翠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绘画  艺术辩证法  人文关怀 
描述:第三章探討 相互融合的生活藝術教育理念/創作理念,第四章將其具鄉土教育功能的藝術創 作分析,包括:農耕系列中四季農耕生活的表現,2. 重要作品的詳細形式分析, 3. 客家硬頸精神的表現等。 本研究使用五對的藝術辯證,第一對「內容與形式的藝術辯證」當然是最基礎的,第二對「共性與個性的藝術辯證」,這特別針對他研究記錄是的作品中溢出的個人特色部分的分析,第三對「靜與動的藝術辯證」、第四對「變動與永恆的辯證」都是對於第一對內容與形式的藝術辯證的深化,也正是張秋台藝術作品中的獨特性的部分的研究。而第五對形與神的藝術辯證可以說用中國美學的方式的一個整合的說法。 他的農耕系列,非常詳細的記錄了農耕生活的的各種面向,不光指世客觀的記錄,他的繪畫更將那種自然、季節、天候的氛圍精準的描繪出來,把正在工作的農夫農婦的姿態神情描繪出來。不光掌握了對象的形,更是讓對象持續在畫中繼續的成長、變化、生活,並且傳達一種特有的面對艱困的生活條件的不認輸的精神。他那樣的生活、那樣的創作,也透過藝術教育將同樣的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分享給他的學生。
历史建筑聚落保存再利用之探讨-以竹北市六犁聚落、新瓦屋聚
作者:陈贤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张犁落  新瓦屋聚落  老街  保存  再利用 
描述:如何擬定再利用方案,確有必要蒐集文獻資料、相關論述依據,歸納出一些建議或是據以建立模式,作為爾後類似案例的參考,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六張犁聚落」的開墾始於1737年,而客家族群則自1749年廣東省饒平縣林先坤等人自大陸來台,創建「善慶堂」後才建立林家的基業。同時,1805年饒平縣人林孫檀於芒頭埔一帶拓墾,興建「忠孝堂公廳」作為族人集會場所,附近居民稱為「新瓦屋」。歷經二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群不斷翻修,也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呈現樑塌牆傾的頹態,所以,後來的「縣府遷建計畫」及「高鐵六家站興建計畫」原預定將六張犁及新瓦屋老舊建物全部拆除,幸而終於部分保留並進行維修,正是所謂危機也是轉機。 本研究方法包括:歷史文獻回顧與分析、相關理論的探討、參考類似聚落保存、再利用的案例,及研究範圍內聚落之發展歷程、法令規定、現況分析以提出整合再發展之策略。研究結論為:歷史建築的保存再利用必須注意「都市計畫」擬定時相關法令的配合,換言之,都市計畫的「使用分區」將決定後來「再利用」的方向和策略。再利用策略尤應整合所有可用之資源,才能做出最完善之規畫。六張犁建築群之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定位於「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雖然無法委託民間專業經營「特色商店」業,然而只要廣植在地原生種樹木,公部門持續預算補助,即使是低密度開發,作為展覽場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清代岭南诗人宋湘研究
作者:刘光耀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湘  诗学主张  诗歌创作  客家特色 
描述:的形式,对诗人的生平思想、诗歌风格和诗论主张及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观照。
清代台湾客家子弟教育研究(1684-1895)
作者:江淑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教育  客家教育  台湾教育  清代台湾 
描述:
三、教育成果受科舉名額分配所左右:粵籍客家舉人共35位,若加入閩籍客家人則最多可增至56人,整體而言,客家保障名額發揮功效,中舉時間集中於晚清,粵籍武舉人偏少。至於客籍進可考者共5人,佔全省
汇流时代我国公共广电体系之研究
作者:陈彦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广电服务  台湾公共广电集团  数位汇流  公共电视法  公共传媒服务 
描述:研究倡議,新聞局裁撤後,行政院文化部與通傳會應共同攜手,成為輔我國公視發展的關鍵行動者。相關作為包括文化內容扶植、影視特種基金設置、廣電法中的文化創意保護規定等,都是文化與傳播政策制定過程中,不可忽略
客家地区生态观光规划与思维的探究:以新竹县横山乡大山背地区
作者:詹云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休闲农业  产业转型  永续发展 
描述:閒農業』的產業發展,帶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的復甦與提升,企盼達成地方永續發展的理想,這也正是本研究所關切的議題。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等;而研究對象可分地方政府單位、規劃執行者、地方單位、業者、居民與遊客等六大類。研究內容在探討大山背地區的觀光規劃與思維的狀態,並分析出當地產業轉型的情況。本研究欲了解有關大山背地區生態觀光的規畫情況以及相關人士的想法,藉以分析出當地觀光發展與產業轉型的變化與走向,並發現可能的困境,尋找未來永續發展的契機。 研究結果顯示,大山背目前正處於開發初期的起步階段,也正逐步緩慢進行中,其地方發展的特色仍未定型,而此刻最主要面臨的是經費與人的問題,雖然大部分相關人士對此地的開發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地方產業也試圖配合休閒產業的轉型,但目前無論觀光開發或產業發展,均呈現延宕的現象,未來急待克服想法分歧的瓶頸,需要進一步積極地整合、協調,產生一致的共識,才能促成地方發展的前進。大山背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未來與不確定的變數,希冀突破發展的困境與關鍵問題,邁向永續發展的遠景,也期盼本研究成果可作為相關領域經驗者未來規劃的參考。
台湾鸾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作者:何艳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昭平宫育化堂  鸾堂  埔里地  方社会文  人士绅  关帝信仰 
描述:潮,而這鼓風潮也吹進了內山的埔里盆地。 昭平宮育化堂所處之地,原是中部平埔族初入埔里聚居的區域,自創堂之初,即與周遭聚落有地緣及祖籍的多重關係。就鸞堂系統而言,昭平宮育化堂雖然發展成為中部重要的鸞堂,並自成一系統,但可確定其鸞法源自竹、苗的客家鸞堂,透過鸞堂間的相互交流,使其在台灣中部佔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以昭平宮育化堂為核心,探討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社會間的關係,並將其置於埔里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分析埔里地方社會的形成、昭平宮育化堂的興起及發展歷程,論究隨著時空背景的變換、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昭平宮育化堂如何發展成為地方公廟,並從其歷史淵源、組織發展、祭祀活動和參與廟務的地方人士的探究中,剖析文人士紳在鸞堂中的角色,和如何讓鸞堂與地方發展相輔相成,以及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經濟活動間的關係。 埔里地方社會的繁榮,主要肇因於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的豐富。今日埔里地區的民間信仰,鸞堂仍佔有極重要的分量,如何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昭平宮育化堂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透過昭平宮育化堂凝聚人心,激發居民的鄉土意識,創造出屬於埔里的地方特色,也是昭平宮育化堂因應永續經營之道。
中西文化之间的韩素音
作者:杨亚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韩素音  认同焦虑  双重立场  跨文化困境 
描述:证、全面的认识。因介绍研究的视角不同,韩素音相应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形象:客家文化名人、爱国人士及跨文化之桥。通过深入探讨这三种误读产生的原因、方式及结果,我们认识到:第一,韩素音强烈的文化认同感的内在动因是身份认同的焦虑,根本原因是文化归属的危机。认同的双重性是她对所遭受的文化上的双重疏离的心理应对。自传的写作是摆脱焦虑的努力。第二,韩素音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表明了她第三世界人民的立场,但在这种立场下,又潜藏着自己身处第一世界的优越感。这种双重立场的存在,既有她自身经历的原因,又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必然。第三,韩素音被视为跨文化的桥梁,但同时,她作为公民在生活中遭到双重拒斥,作为作家在文学史中遭到双重拒斥。
客家文化古迹与地方行销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大溪镇为例
作者:陈俊元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溪镇  文化古迹  地方行销  客家 
描述:研究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大溪鎮地方行銷策略的現況。另依《全國客家人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可知,大溪鎮屬於「非客家鄉鎮」,但鎮內仍有部份的客家籍人士;故藉由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這三處古蹟與客家的關聯性。
本研究先以文獻研究法,於資料中瞭解三處古蹟與客家的歷史淵源;再以深度訪談法,來瞭解受訪者對於這三處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的現況,及日後地方行銷策略等建議,再依SWOT分析結論,回應本研究的問題意識及提供地方政府未來施政之參考資料。
研究發現:一、三處古蹟都與客家民族有相關的歷史淵源。二、古蹟的文化價值性無法得到地方認同。三、公部門及第三部門有只重視李騰芳古宅的傾向。四、三處古蹟與地方行銷策略上有不被重視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