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333)
报纸(6263)
图书(1506)
学位论文(1241)
视频(802)
会议论文(357)
图片(45)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333)
报纸 (6263)
图书 (1506)
学位论文 (1241)
视频 (802)
会议论文 (357)
图片 (45)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815)
2014(9344)
2013(1277)
2012(1309)
2011(1285)
2009(695)
2008(566)
2007(357)
2005(8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83)
梅州日报(1771)
赣南日报(350)
嘉应学院学报(142)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5)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西安社会科学(2)
世纪桥·纪实版(1)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
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作者:卓衍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文化  可视化  开发模式  梅州  客家文化 
描述:迫,而作为文化开发的关键环节——文化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目前关于文化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化和外化上,主要探讨的是如何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产品展示出来。但是要使旅游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使游客感受文化氛围,我们就要进行旅游文化传播,使旅游者真正感受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本文的研究在收集和借鉴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厄里的旅游“凝视”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提出旅游文化可视化的理念,分析和指出影响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的关键因素:旅游者的“凝视”需求差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和产品设计、旅游文化传播媒介和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重点突出旅游文化产品化和旅游文化传播,最后还把这一模式应用到梅州客家文化可视化开发的实践中。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的建构是本文的创新性成果。这对探讨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规律及完善旅游文化开发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对类似的文化的可视化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建构一个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这个模式是从需求决定供给的假定出发,首先探讨旅游者“凝视”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旅游文化主题定位、形象设计、产品化和文化传播,最终达到旅游文化可视的目的。 本文的创新点一方面在于提出旅游文化可视化的理念并确定了影响旅游文化可视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另一个创新点在于从旅游摄影照片角度探讨了旅游者的文化产品需求。摄影是自我认同和叙述,旅游拍摄的对象往往是给旅游留下深刻印象并得到认可的事物。通过分析摄影的角度、内容等可以了解摄影者的心理乃至需求。
梅州市品牌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春燕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品牌建设  资源优势  种养结构 
描述:建设的现状与经验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梅州市进行品牌农业建设途径,并提出建设梅州市品牌农业的对策建议。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br> 1、梅州市进行品牌农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创
赣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李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开发模式  发展研究  赣州 
描述:在着诸如缺乏科学规划、模式单一、产品雷同、专门人才匮乏、缺乏有效地保护措施等问题。 本文以赣州市“三区一带——十三大景区”,为主线,即以中心城区为主的宋城旅游区,以瑞金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以陡水湖和三百山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区,以龙南、赣县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旅游开放带的景点建设及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和建设工作,开展乡村旅游。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作了进一步认识,根据赣州实际情况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做了扩展。对赣州乡村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进行了划分,将其划分为四大乡村旅游核心区,以四大核心区为主体构架,对应的提出赣州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对赣州市乡村旅游进行SWOT分析,以评价赣州市综合竞争能力,为其开发和管理提供战略依据。本文通过SWOT分析,从旅游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营销...
赣州市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研究
作者:易弘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综合开发  赣州 
描述:重新设计红色旅游的开发策略。 赣州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圣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摇篮和东江发源地。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和构建“两型社会”的大好环境下以及对海西经济区和红色旅游发展大力扶持的政策下,赣州市应该准确把握时机,转变开发理念,创新开发思路,以红色旅游开发为核心,构建红色旅游综合开发的模式和结构体系,指导和促进赣州红色旅游的发展,进而促进赣州旅游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分为七部分内容: 第一、二部分从红色旅游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通过红色旅游和旅游开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介绍,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第三部分是对赣州市红色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赣州市...
江西万载潭埠鼓吹乐“得胜鼓”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程璐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得胜鼓  文化生态考察  音乐本体分析  传承现状 
描述:的追踪调查。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该乐种,首先,第一章“历史构成”章节通过史学研究方法中文献记载和口述历史两种方式对得胜鼓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第二章,采取乐种学的研究方法对乐种的物质构成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乐器、乐队组合形式以及所演奏乐曲考察;第三章,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角度出发,考察得胜鼓在当地民俗中的运用情况;第四章,具体分析得胜鼓的音乐构成因素,将现存的使用频率较高的几首乐曲进行分析,意图找出得胜鼓乐曲中的规律性特点,并在此得出结论:当地乐曲分为当地土著音乐和客家“灯彩”音乐两种特征,两者在使用的程序上有着严格区分。但从礼俗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得胜鼓所演奏曲牌仍以当地土著音乐为主。第五章,笔者从得胜鼓传承现状的调查引申出对我国传统音乐传承现状的思考。笔者认为,如今传统音乐的传承主要分为“自我”传承和“他者”传承,并体现出“二律背反”的哲学思想。
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刘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关西新围  装饰艺术  客家  吉祥图案 
描述:、结构严谨。房梁雕饰别具一格,大致利用谐音造型和形象寓意手法,色彩则多以红色、赭石、黄色为主,给人以富贵堂皇之感,其高雅精美,堪称民居建筑的奇观。从每一装饰的立意取向和造型结构概括中显示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对本地文化及异域文化兼容并蓄。本文首先回顾关西新围的建造历史,剖析围屋历经风雨,社会变迁,朝代更迭,完美保存至今的现象,进而深入了解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本文以关西新围的造型与装饰的艺术特色入手,通过对围屋里面的吉祥图案的艺术形象、内涵、意义的分析,来探究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概况。第三章,主要对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要素进行详细地分析研究,从门、庭院等几个重点部位进行分析。第四章,介绍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造型工艺,主要有木雕、砖雕和彩画等。第五章,介绍关西新围的装饰艺术题材分类,从人物、动物、植物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六章,介绍关西新围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研究关西新围装饰艺术的构成特性、装饰手法、表现形式和造型观念。第七章,主要分析赣南关西新围的研究价值,如何传承与保护。传承和保护关西新围的建筑装饰艺术是论文的主导方向。
基于SPHE微控制器的STB点歌系统几个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实现
作者:石学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机顶盒  启动引导程序  音视频同步  文件系统 
描述:了多个平台功能。经过一年多努力,此款产品于2010年成功在台湾市场进行销售。本文根据在实际项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课题展开论述,主要包含下列内容:1、首先分析影响STB点歌系统产品品质的一些细节问题,包括
泰华诗歌研究
作者:陈淑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华文文学  诗歌主题 
描述:学。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泰华新文学就已部分本土文化,至50 年代起,随着中国侨民政策的变化,泰华新文学逐步实现完全本土化 转向。80 余年来,大多数泰华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 世纪20 年代至40 年代及80 年代至今的两个文学发展阶段,泰华文 坛出现过现代主义,主要表现在诗歌创作上。80 年代后的泰华诗歌 语言日益丰富、规范,并从词汇、内涵、风格等方面展示出自己的特 色。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民俗学、文化学、美学、 语言学等方法,从以下几个层面论述泰华诗歌的主题,通过对泰华作 家的文化意蕴以及他们的作品的研究一探泰华诗歌的艺术风格。 首先,泰华诗人重故乡、重爱情亲情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 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讴歌人情美,流露出思乡和文化传承的 感情。其次,泰华诗人是在佛教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与影 响中形成发展的。 第三,谈泰华诗歌中的新词汇与语法的特点、韵律美感,探讨泰 华诗歌反映泰国华人的社会、社会黑暗、下层人民生活。展现泰国华 侨华人及当地人民的生活、性格和情感思想。
右堆高樹大埔村的語言及族群歸屬探討
作者:徐賢德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認同  客家開拓史  語言接觸 
描述:)接學習、翻譯和周密的語言教學造成的1 。根據筆者的調查與推測,大埔村最早居民的組成應該是以客家人爲主,而後的「佬化」是爲了生計必须與里港地區佬人做生意,順流而下到閩南聚落,因此學習佬話,亦即大埔村的「佬化」與荖濃溪這條河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研究
作者:李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  茶业  发展 
描述:势产业之一。广西茶业要发展,提升广西各产茶区的历史文化知名度是关键,这能大大增加广西茶叶的产品附加值,摆脱广西茶叶质优价低的尴尬局面。 对建国前广西茶业发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学术论著不多,本文认为广西茶业的发展与茶叶生产技术、茶叶利用方法的南传有很大关系,因而本文把建国前的广西茶业与自然条件、军事、政治、生产技术、商品贸易、文学活动、民俗、宗教、移民等方面联系起来,探究建国前广西茶业萌芽和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当今广西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本文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广西适合茶树生长、传播和种植的自然环境,指出广西发展茶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第二章介绍、分析、评价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的萌芽与发展。本文把战国至隋朝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萌芽与缓慢发展的时期,战国的楚、统一的秦朝、偏安的南齐、短暂的隋朝都是借由军事行动和政治号令把茶文化普及至广西境内的传播者。本文把唐朝定为广西茶业的兴盛期,在这一时期,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及,广西的象州茶被陆羽《茶经》列为全国名茶,广西地方官吏教授当地居民植茶牟利,曹邺在广西北部实践、传播陆羽的煎茶法,唐政府根据广西茶业情况在广西征收一定茶税,这些都说明广西茶业在唐朝时候紧随全国步伐已经兴盛起来了。本文把五代马楚时期定为广西茶业的继续发展期,在这一时期,马楚统治下的广西北部和湖南一样实行重视茶业、休养生息的国策,桂北产的茶叶还参加了马楚对南的茶叶贸易。本文把宋朝定为广西茶业的繁荣期,在两宋时期,宋朝时气候的转冷、宋与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战争都让广西因祸得福,广西的邕州、横山寨成为西南茶马贸易的主要市场,静江府修仁茶成为茶马互市中广西茶的主要品种。本文把明清时期定为广西茶业多元化发展的鼎盛期,在这一时期,广西茶叶品种繁多,有些茶类还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广西名茶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广西各地的土茶也大量出产,广西还是粤、湘、赣商帮进行茶叶贸易的主要区域。第二章梳理了广西茶业发展的历程,扼要的概括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发展的原因。本文在第三章中依据笔者对历史时期(主要为明以降)广西茶叶生产演变的观察和思考,大胆提出并分析了历史时期广西茶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第四章主要是介绍广西所特有的茶文化,在该章中,笔者详细描述了广西境内与茶紧密相连的各大名泉,简要论述了广西境内众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油茶文化和包括广西客家在内的客家擂茶文化对广西茶业的促进作用。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广西茶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及对当今的启发。通过各章的论述,不难发现,围绕茶叶,广西各地域、各民族共同编织了广西茶业发展的美丽历史画卷,我们广西后辈应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继续谱写这一画卷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