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651)
报纸(6264)
图书(1584)
学位论文(1244)
视频(424)
会议论文(360)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651)
报纸 (6264)
图书 (1584)
学位论文 (1244)
视频 (424)
会议论文 (360)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38)
2014(9723)
2013(1279)
2012(1310)
2011(1286)
2010(1127)
2009(696)
2007(360)
2004(125)
1995(1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3)
三明学院学报(10)
餐饮世界(9)
中国老区建设(8)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才智(4)
西安社会科学(2)
中州学刊(2)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落地生拓—桃园龙潭钟家的定根与生拓
作者:刘湘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  宗族组织  定居  维生方式 
描述:礫石層,都讓農耕更為困難。其二,長達八個月的東北季風,對本區的農作物,尤其是稻作影響甚劇,而冬半年的降水及蒸發量特性,亦影響第二期稻作的進行。其三,台地上的河流,均為大嵙崁溪被淡水河襲奪後殘餘的「無能河」,河道短促,坡度陡峻,無法提供穩定的農業灌溉用水,是故,欲經營「歲皆兩熟」的集約稻作農業,築埤鑿圳,是先備條件。
在人文背景方面,早期有霄裡社為主的平埔族在此活動,但僅止於游獵與粗放的旱作,其後,在與漢人的接觸過程中,習得農耕的技術,學會水利開發的方法,並且發展出番業戶招佃開墾的土地經營方式。但是,隨著漢人一波波的移墾,
地權不斷流失,在喪失生活領域的情況下,道光三年,蕭家三世祖蕭東盛遷往番界以東的銅鑼圈、三洽水一帶開墾,於是,本區就在漢人的努力開墾之下,逐步建構成一個漢人的移墾社會。
鍾家第一代、第二代來到地旱土瘠的九座寮,為了發展水稻農業,必須挖陂塘以資灌溉,但是遇陂塘水不足時又得適時將二期農作改成蕃薯。如此緊湊而繁多的農事都需時時在農田旁穿梭照顧,於是,鍾家大部分的成員都住在伙房中,遵照族長的指揮,全力發展傳統稻作農業,以提高土地贍養力。在歷經了第一、二代的經濟基礎及人口數量後,鍾家開始重新建立家族組織,首先,從構建祠堂開始,顯示了客家人的崇祖文化。其二,積極加入本地寺廟神的祭祀活動,表現出認同地域,融入跨越祖籍人群的祭祀圈中。以上兩個指標,即為學者用以判定移民家族已發展為一土著社會,不僅是「移」民,而是認同該地為自己的根據地,決定終老於斯。此一血緣地緣意識的轉變,具體地表現在祭祖與宗教活動上,即稱之為「定根」。
同治年間,淡水開為通商口岸也帶動了茶葉的出口貿易盛期,鍾家在衡量各種條件後,也投入茶葉的生產。由於茶園經營的勞動力需求更高、更即時,故選擇住在土地周圍對茶樹、水稻、蕃薯的栽培,能更機動的使用人力。同時透過茶葉的高獲利,對家族的影響有:第一,積極地購地置產,將農業生產的利潤投資在土地上,使農業生產規模更加擴大。第二,農業生產規模造成的勞力需求提高,使家族的人口成長加快;另一方面,也象徵了土地贍養力提高,足以養活更多的人口。第三,將農業的利潤導向工商業的企業經營,在創造更大利潤的同時,也提升了鍾家的社會地位,強化對地方事務的影響力。此時期的家族民居分布,顯示:田作及茶園的經營仍是家屋必須緊密結合於耕地之上的主因。
日治時代中期,部分子孫由於土地鬮分的分割越細,狹小的耕地已不足以供應一家的基本需求,於是自大正年間,出現首波向外遷移的人口;接著,昭和年間由於戰事影響,茶園利潤隨著國際市場的需求呈現上下變動的不穩定性,造成光復前後的10年間外移人口達到高峰,光復後,茶園利潤越來越薄,加上外在大環境的產業結構轉變,新一代的年輕人幾乎是成年後即向外求發展,於是,鍾家前四代定居於九座寮的農耕生活方式,到了第五代開始出現了轉變,由於投入了工業或商業、服務業的維生方式,使得家屋隨著工作地點而向外移出九座寮,而鍾家的生活空間也從土地所在的九座寮,逐步向外擴展,使宗族的勢力得以擴展到更廣大的空間,展現代代子孫「生拓」的過程。
歸納鍾家各個不同時期,不同的維生方式反映出他們對土地不同的態度,當從事農業生產時,對土地的依附感是很強的,家屋也會分佈在其間,但是當農業經營的利潤低,土地的贍養力相對下降時,後代子孫就紛紛外移,尋找獲利更高的維生方式,對土地依附感不再,甚至以粗放或拋荒的方式對待土地。
最後,永遠緊緊地聯繫著家族情感的是宗祠所在之處,而族產則是維繫家族物質基礎的「血食」,透過祭祀祖先,子孫得以再次團圓,凝聚力量,使宗族組織得以繼續緊密維繫。
国小音乐教科书各族群歌曲内涵之分析研究
作者:康琼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教科书  族群歌曲  多元文化教育 
描述:材分布與歌詞內容,並比較不同時期教科書中歌曲內容的差異,從而探討影響教科書歌曲選材與歌詞內容之因素,以及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檢視教科書中是否帶有偏見存在。在研究方法方面,採質量並重的方式以「演唱歌曲來源分布類目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與「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對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與訪問教科書編輯人員,以獲取各項資料的來源,依據資料分析和結果的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解嚴前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國內歌曲的部份以創作歌曲居多,大陸地區之歌曲皆多於台灣本土的歌曲,以便提升對大中國之認同,直到民國六十四年始有改善;在國外歌曲的部份以歐美為中心。其次,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方面,不同年代的教科書皆反映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此外,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偏向於民族文化類中的生活勞動類。
貳、解嚴後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合於課程標準之規定國內歌曲皆多於國外歌曲,康軒版、南一版教科書在台灣地區的歌曲選材多於大陸地區;仁林、翰林則反之;國外歌曲的部份趨向於多元的選材,加入亞洲、非洲及澳洲等地區之歌曲。其次,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在質與量上均較解嚴前對各族群的描述更生動。
參、就解嚴前後各族群歌曲的特色比較
一、解嚴前教科書中各族群歌曲的優點為具有「文學性」和「教育性」,解嚴後則是具有「趣味性」、「本土性」與「教育性」。
二、解嚴前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民族中心」,以歐美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核心;「消失不見」,由於政治因素使然大中國意識盛行以及教育人員的主觀臆斷導致本土歌曲缺乏;「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採譜的困難和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扭曲真實」,主要表現在虛構族群融合時和諧相處的情景;「國家意識」,主要表現在「國家符號」、「愛國情操」、「政治楷模」、「敵意傾向」等方面。
三、解嚴後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漢族中心」,以人口多寡的因素作為歌曲編排的 考量將原住民歌曲以及客家歌曲常被編排於補充歌曲的部份,易流於「附加課程」的型態;「刻板印象」,主要表現在以先入為主的固定印象評判不同的族群,或以漢人的立場對少數族群作價值判斷;「支離破碎」,主要表現在為了避免羅馬拼音的不當使用造成審查未通過的結果,以羅馬拼音出現的歌曲比例偏低以及歌詞僅以羅馬拼音呈現卻未加以釋義;「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歌曲編排的問題、採譜的困難以及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
四、經過訪談教科書編輯人員所得的相關資料,得知產生種種偏見的原因如下:編輯方面的限制、課程標準的規定、審查方面的問題和以人口多寡作為考量。
根據上述結論,嘗試提出數點建議作為參考:
對於教科書編輯人員的建議,包括編寫教科書時應避免帶有若干族群偏見,並豐富以母語演唱各族群歌曲的補充教材;對於教科書出版社的建議,包括蒐集本土歌曲、鼓勵歌曲創作、建立教材資料庫、擴大編輯成員、廣納教學資源;對於教科書審查單位的建議,包括重建審查制度、修正審查內容等;對於學校層級的建議,包括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設置教學資料庫、健全教科書選用制度;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包括探討當前其他階段教科書歌曲的內容分析研究,探討解嚴前後國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各族群歌曲內容的差異,或是探討未來九年一貫課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多元文化音樂課程的教材內容。
台湾原住民痛风之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章顺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痛风  尿酸  原住民 
描述:的 HPRT 有一新的突變,然而這
種突變在泰雅族小孩及鄒族小孩上的分佈並不高( 1.4%;1/70, 4.5% ;
1/22)。 是否另有其他的基因變異會導致原住民產生痛風則有待更進
慢性病病人之成人健康知能程度与医疗资源利用相关性之研究
作者:李懿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人健康知能  慢性病  医疗利用 
描述:壓、攝護腺肥大等慢性病病人,同意接受研究並簽署研究同意書者,作為研究對象,於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間共收集355位至衛生署旗山醫院就診且符合收案條件之慢性病病人,再回溯受訪者於2005年1
精神病患家属求助行为之研究:以台北市立疗养院为例
作者:潘淑满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精神病患家属  求助行为  台北市立疗养院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描述:--精神病患家屬之特徵普遍包括本省藉、信奉民間信仰、家庭結構較為完整、家屬的教育程度偏中下、從事技術性工作。(二)家屬之社會環境因素--精神病患家屬的社會支持系統多來自非專業系統,而專業系統之利用率偏低。而親戚所提供之支援,多屬於工具性支援,朋友所提供之支援,多屬於情緒性支援。(三)家屬的宗教信仰型態影響初期求助行為--信奉民間宗教信仰者在病人生病初期多採民俗療法及現代療法來治療病人;而非民間宗教信仰者,多採單一之現代療法,或兼用民俗與現代療法。(四)籍貫不同,採用之求助行為也有差異性--在病人生病初期階段,本省籍的家屬多兼用民俗療法及現代療法;多省籍家屬僅採用單一之現代療法;客家籍家庭,則多同時採用三種療法來治療病人。但此種現象,隨著生病時間的演進,有逐漸趨向採用單一現代療法的傾向。(五)家庭背景與認知歸因--病患家屬的社經地位愈低,家庭結構愈不完整,則愈容易採超自然歸因。而父母家庭結構完整者比配偶的家庭結構完整者,容易採自然歸因。當家族中有較多類似病例者,家屬不採心理--社會歸因,反而容易認為受遺傳因素影響。當病患家屬的社會支持系統愈多時,家屬愈容易採道德歸因。(六)認知歸因與求助行為--當家屬採超自然或自然歸因時,容易採用複式求助行為。(七)心理動力因素與求助行為--家屬的羞恥心愈強烈,則在病人生病初期,愈容易採民俗醫療來治療病人。(八)認知歸因與心理動力因素--無論家屬採何種歸因,其否認及焦慮的情緒反應均很強烈。(九)認知歸因與就醫態度--家屬採心理--社會歸因者,其就醫態度愈積極。(十)就醫態度與對現代療法之評價--家屬的就醫態度愈積極,使用現代療法後之評價愈低。(十一)訪問過程發現,精神病患不僅造成家屬經濟負擔,影響其身心健康,而在漫長的生病過程中,其復健治療,中途之家及具有醫療功能之收容設備尤為不可忽視。(十二)認知歸因與曾經使用之求助行為--採超自然或自然歸因之家屬多採現代療法。(十三)診斷別與求助行為--診斷別與家屬求助行為沒有關聯。(十四)超自然歸因之預測--唯家族疾病史病例數且可預測家屬是否採超自然歸因。(十五)自然歸因之預測--唯有家庭結構與家族疾病史可共同預測家屬是否採自然歸因。(十六)生理歸因之預測--唯有家屬居住附近醫療設備狀況可用來預測家屬是否採生理歸因。(十七)心理--社會歸因之預測--發現可由家族疾病史,家庭結構及社經地位來共同預測家屬是否採心理--社會歸因。(十八)道德歸因之預測--可由家庭結構,社會支持系統與醫療設備狀況共同預測家屬是否採道德歸因。(十九)初期求助行為之預測--可由羞恥,社會支持系統,就醫態度,醫療設備狀況,家庭結構及道德歸因共同預測家屬初期採用之求助行為。(二十)中期求助行為之預測--可由家庭結構與自然歸因共同預測家屬中期採用之求助行為。(廿一)目前求助行為之預測--可由居住附近設備狀況,超自然歸因,否認情緒,社經地位等共同預測目前採用之求助行為。(廿二)曾經使用求助行為之預測--可由自然歸因與社會支持系統來共同預測家屬曾經採用之求助行為。(廿三)延誤治療之預測--可由就醫態度、羞恥、家庭結構、道德歸因與社會支持系統共同預測家屬延誤治療病人之可能性。(廿四)民俗療法評價之預測--超自然歸因,自然歸因、社經地位與家族疾病史,可供同預測家屬使用民俗療法治療病人後之評價。(廿五)傳統療法評價之預測--自然歸因、家庭結構、社會支持系統,否認,就醫態度可共同預測家屬使用傳統療法治療病人後之評價。(廿六)現代療法評價之預測--焦慮、否認、家庭結構與家族疾病史可共同預測家屬使用後之評價。
黄鳝炆黄瓜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鲜,即使偶有所见大多也是人工饲养的,然而在闽西北的小山村里却随处可见天然黄鳝的倩影。那沟渠旁、池塘边、稻田里是它们自由生长的环境。白昼喜藏身于泥水洞穴,或是蛰伏堤岸石缝,夜里出来觅昆虫、青蛙、小鱼为食。在乡村捕捉黄鳝是挺有情趣的事。记得儿时我常捕捉黄鳝,要么在冬闲田里翻泥巴捉正在稻田泥中冬眠的黄鳝,或是在春夜里用松明照鳝。当乖巧灵活的黄鳝从田埂洞中伸出半截身子,探头探脑时,就利索地用鳅钳迅捷地夹去,就可以把它逮住。要是你没经验用手抓,一眨眼功夫这倔犟的小生灵就会溜掉,因为它满身的粘液有极大的保护作用。而最有意思的是钓黄鳝:将废弃的“伞毂子”(或自行车的发丝条)一端磨尖,打个小弯弯即成了钩。用蚯蚓作为诱饵,将蚯蚓从尾至头套在钩竿上,钩尖不可外露。当你拨开水草,发现有黄鳝洞口时,就把钩伸进洞内轻轻一搅,如果有黄鳝,它会来抢钩的,这时你一定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全神贯注。当黄鳝上钩时就慢慢地把它拉出洞外,迅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其拦腰一钳,掌钩的手必须把黄鳝的头部控制好,相互配合,这样就稳稳地把它装进鱼篓了。用土法上马的方法逮到黄鳝后就可放置水缸中养着。至于黄瓜这种绿色食品,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它是乡民们的家常菜肴。端午时节在农家菜园里随处都可看到那碧绿淡雅、青翠欲滴的黄瓜。 儿时,每至端午节就能尝到那味道鲜美的“黄鳝蚊黄瓜”。烹制这道美食,常常是父母亲密配合,共同烹制的。宰杀那倔犟滑溜的黄鳝是棘手的,因为它体表滑溜溜,加之外观像条蛇,令人望而生畏,一不小心它会借机滑入下水道逃跑。父亲却是一把宰杀黄鳝的好手。只见他用粗糙有力的手迅速提起肥嫩的黄鳝尾巴,将活赳赳的鳝头狠狠甩向硬地,活鳝摔懵后用刀剪划开肚皮,取出内脏,再用石头将其身砸扁,让其骨砸碎(因为骨头里含钙,能补身子,所以在乡下不剔骨头)。洗净,切成小块,即可烹制了。父亲把干净新鲜的鳝血,用“谷烧酒”冲服,说是能补血。母亲把刚从菜园里摘回的鲜嫩嫩的黄瓜洗净,削皮后切成小方块。先是生火,起油锅,当锅烧热后,就倒入黄灿灿的茶油,当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少量捣烂的蒜头及八角,再把切好的黄瓜倒入锅中炒一会,加水蚊至八成熟后起锅装盆。接着,再起油锅,将切好的黄鳝放入锅中爆炒一会,并放入少量的生姜丝、酒酿(可去腥味),当有了几分成色后,就把煮了八成熟的黄瓜倒入锅中搅匀,放些精盐,加入适量的水,盖好锅盖,用文火慢慢炊熟(不要用旺火,要用文火慢慢炆,才能炆出味来)。当锅中飘出一缕缕清香让人垂涎时,便可起锅装盆。这时一盆热腾腾、黄澄澄、嫩鲜鲜的“黄鳝蚊黄瓜”就摆在你的面前,趁热食之鲜美无比,鳝肉香脆酥软,黄瓜清甜可口,汤汁更是鲜甜爽口,妙不可言。每每吃“黄鳝蚊黄瓜”时,母亲就会让我们兄妹几个多吃一些,说是吃了能补身壮体,快快长大。 其实“黄鳝蚊黄瓜”这道节日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特别丰富。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黄鳝含高蛋白、低脂肪,确为病后体虚、身体赢弱、营养不良者的滋补佳品。难怪家乡流传着“夏令黄鳝赛人参”的谚语。而黄瓜所含水分达95%以上,为蔬菜中最高者。它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祖国医学认为黄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利水、补脾止泻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可防治咽喉肿痛、小便不利、身热烦渴等疾病。可见,黄瓜是珍贵的食品,不然怎么连宋代诗人陆游也赞叹道:“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端午节正是夏日炎炎、人易疲劳、身体虚弱之时,此时能吃上综合黄鳝与黄瓜两者之营养滋补强身的“黄鳝炆黄瓜”,那可真是“雪中送炭”,大有口福。 “黄鳝炆黄瓜”正因其味道美、营养多,所以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如今,端午时节,不仅家家户户能吃到这道美味,而且在城里的酒楼饭店,民间的筵席上都能品尝到这种人见人爱的节日美食。
在盘子里作画 创意中国菜风潮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川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那一年的上海,已经流露出关于春节的某些洋派的气质。春节当天(2月1O日)出版的《申报》上有一篇杂谈: “新年各处同也,而上海之新年特别者:门上悬松柏,西例也;贺岁穿貂褂,京式也;体面
构建互动网络 培育公民社会
作者:李梅 杜文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企业导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主要项目有活化社区营造组织、社区营造资源整合、原住民新部落运动、新客家运动及医疗照护服务社区化。 二、台湾社区价值观重建的关键——社区大学 1.台湾社区大学发展概况。台湾的社区大学是台湾
海南汉族、黎族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唐秋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汉族  海南黎族  HLA等位基因  多态性  基因频 
描述: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展HLA等位基因与海南地区高发疾病(如鼻咽癌、地中海贫血、Citrin遗传缺陷病等)相关性、器官移植配型、法医学等研究提供一套比较完整准确的HLA-A、B、DRB1基因频率参数。 方法
斷層錯動、地殼變位及強地動與地震災害相關性之研究: 以19
作者:余聰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集集地震  關刀山地震  地震災害  強地動  地殼變位  斷層錯動 
描述:探討,主要是因為各鄉鎮及村里的震害資料均相當完備。另一方面,這兩大地震均有地震斷層造成的地表錯動。且兩次地震斷層的屬性又不相同,因此可作為斷層類型對震害衝擊效應的相對評比,包括災害空間分佈型態與斷層線對稱與否,斷層錯動是否加重災害,強地動與災害之間的關連性,其結果可作為日後對震害災損評估的參考。大規模地震通常伴隨地表斷層破裂錯動與區域性之地殼變位。這些地殼變位直接反應地震斷層的類型與滑移量之大小。分析大地震之地殼變位,有助於吾人對地震所造成之房屋倒塌與人員傷亡的了解。地震時各地的強烈地動性質,更是造成地震災害的最主要原因。關刀山地震與集集地震的斷層錯動,斷層週圍區域性地殼變位,以及各地強地動性質,均有極詳細的觀測與調查數據。因此本研究特就這三個震害主要原因,針對各村里實際震害資料,進行定性與定量的比對分析與研究。所得結果綜述如下:1935年關刀山地震有兩段地震斷層,其中北段的獅潭斷層上與其兩側各村里的房屋全倒率較高(最高為三灣庄大河村99.6%),而死亡率較低(最高為南庄南富村5.16%)。西南段的屯子腳斷層上與其兩側各村里,不但房屋全倒率很高(最高為神岡庄新庄子村100%),死亡率也很高(最高為神岡庄新庄子村14.7%)。由人口數/住戶數結構可看出獅潭斷層帶與兩側,與屯子腳斷層帶與兩側相差達3.2倍,沿獅潭斷層多為丘陵山區死亡率較低,可能是因為山區住戶稀少,且多為客家農民,有清晨早起耕作習慣之故。而屯子腳斷層兩側以平地為主,各村里人口與住戶數密集,當地居民沒有清晨早起習慣之故。由斷層帶與非斷層帶上各村里震害分析,發現關刀山地震呈對稱性震害分佈。1999年集集地震造成震害之關鍵原因包括大幅度斷層錯動及激烈強地動,造成大規模山崩,以及土塊厝與五樓以下鋼筋混凝土、高樓層集合性住宅大量倒塌等。都會區以集合性住宅倒塌為主,並造成人口密集罹難現象,但因每個里的人口數眾多,而使平均死亡率降低,例如台北市松山區慈祐里因東星大樓倒塌而使84人死亡,死亡率高達全樓人口之21%,但僅為全里人口之1.28%,是典型都會區集合性住宅震害之痛。另外都會型村里的土塊厝比率較少,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較多,整體建築物具有較佳耐震能力,因此一般死亡率也較低。而死亡率高的各鄉村型村里的住戶建築物構造以土塊厝和低層鋼筋混凝土造居多,例如東勢鎮粵寧里、中寮鄉永平村,其住屋類型以五樓以下鋼筋混凝土或加強磚造建築物佔多數,又竹山鎮山崇里(斷層帶上)有部分係因土塊厝倒塌罹難。此外草嶺村死亡率為4.33%,乃因有36人被草嶺地區順向坡山崩掩埋所致。集集地震時破裂錯動的車籠埔斷層為向東傾斜30°的逆衝斷層,因而位於西側的下盤並未產生大幅度位移,且地動強度明顯較低,因此雖然斷層西側地區之人口與住戶均較密集,但震害較輕。反之,斷層東側上盤各村里之震害則普遍嚴重。總之由斷層帶與兩側非斷層帶上各村里震害的分析比較,我們發現集集地震呈非對稱性震害分佈。本研究接著比較前後兩次震災的房屋全倒率及人口死亡率是否有所改善。首先,台灣早期建築之主要類型為土造與木造建築物,房屋結構之耐震性能極差。當1935年關刀山地震發生時,強烈震動造成大量破壞倒塌,進而造成人員傷亡。當時另有一些未加固的磚造建築物,當1935年關刀山地震力,超出牆體所能承受時,便使牆體破裂倒塌,磚塊四散、掉落,變成傷害居民生命之最大威脅,其傷害力應不下於土構造。其次,台灣現代建築物主要類型已多由鋼筋混凝土及鋼構造所取代。在1999年集集地震的強烈地動作用下,常見之破壞現象有地面層柱頭爆裂、各層短柱剪力破壞、磚牆倒塌或斷裂、混凝土牆剪力破壞、或地基失敗引致傾斜、崩塌,連帶造成人員傷亡。因現代建築物之設計目標本就要求房屋即使在倒塌時,必需儘量保留人員求生空間,故有減少傷亡機率之功效。本研究在比較前後相隔64年的關刀山與集集地震時的房屋全倒與人口死亡資料之後,發現現代建築結構類型在減少震害效應上確實有顯著改進。這包括總平均房屋全倒率由前者之32.5%降為後者之19.2%。而總平均人口死亡率,更由前者之1.12%,鉅幅降低為後者之0.28%。換言之,我們透過現代建築耐震設計規範之頒行,已使建築物普遍具備適當的耐震性能,確實可有效減少地震時造成房屋倒塌機率,進而減少地震對人員傷亡之效果,這是具有重要正面意義的啟示。最後,本研究對集集地震時,台中縣及南投縣各鄉鎮死亡人口之年齡分佈加以分析,獲得以下公式: Y% = 0.00022X 2 - 0.01X + 0.16在上式中,Y%代表死亡率,X表示年齡。由上式可見大地震時,不同年齡層的人口,受到致命威脅之程度顯著不同。尤其對5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威脅大增。這個發現具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是地震時對人命安全的保護對象,應特別注重年齡層大的族群。其二是雖台中縣與南投縣的一般人口及死亡人口之年齡層分佈各有不同,但是人口死亡率之年齡層分佈,却幾乎完全相同,頗值得深入探索其原因。未來可利用這次地震人口死亡年齡分佈的公式,按各鄉鎮人口之年齡分佈,概略推估未來地震時,可能造成之死亡人口數,做為研擬地震防救災緊急應變計畫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