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22)
期刊(171)
学位论文(18)
视频(8)
会议论文(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22)
期刊 (171)
学位论文 (18)
视频 (8)
会议论文 (3)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224)
2013(96)
2012(90)
2011(55)
2009(26)
2008(36)
2007(18)
200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
赣州晚报(17)
客家文博(5)
岭南文史(3)
大众文艺(2)
人民政坛(1)
闽台文化交流(1)
神州民俗(1)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
统一论坛(1)
西湖塘客家腊鸭香飘200年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文/图 制作、食用各种腊味,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其中腊鸭更是其中最为美味的代表。腊鸭肉红味鲜、骨脆可嚼,民间素有“北风起,腊鸭香”的俗语,可见它多么让人回味和流连。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变迁,亲手制作腊鸭的深圳本地客家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在龙岗区坪地街道西湖塘,这
外来婆婆客家儿媳同做汤圆庆元宵元宵节故事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昨日是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为图省事,人们一般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速冻汤圆。而来自湖南邵阳的袁阿婆和来自惠州的客家儿媳则选择自己动手做汤圆,庆祝婆媳俩在一起过第一个元宵节。 甜咸汤圆口味互补,家人戏称“黄金搭档” 今年是袁阿婆和儿媳头一次在一起过元宵节。听丈夫夸婆婆做的汤圆很好吃
冯大利四角楼有160多间房屋是迄今全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大利四角楼一角。 本报记者赖金朗 摄 惠东县白花镇田洋村有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客家古围屋,当地人称之为冯大利四角楼。该屋占地面积9557平方米,房屋达160多间,是迄今该县发现的单座占地面积最大的客家古围屋。 为研究惠东客家民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冯大利四角楼原名原田新居,为
石城古邑:千年古道上的“客家摇篮”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东门门楼全景。 温礼明 摄 市民在修缮后的古城墙上休闲娱乐。(资料图片) 有着150余年历史的桂花屋。如今,修葺一新的桂花屋与周边的客家民居风格新建筑相互映衬,和谐共存。(资料图片) 修复一新的旭华门门楼一角。(资料图片) 晨光中的宝福院塔。 温礼明 摄 ○赖於艳 刘敏
河源欲打造“客家古邑”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龙川学宫 南越王庙 新塔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本周一,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在河源举行,本届大会的主题为“古邑情,客家亲”,河源希望通过这次大会,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一座“客家古邑”。“客家古邑”从历史中走来,将与“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一起构成河源的四大
擦亮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块金字招牌 南方日报评论员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第四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文化节暨梅州市客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日前落下帷幕。广东已经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时代号角,标志着我省文化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征程。梅州人正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实现从山区文化强市向全省文化强市的新跨越。 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
客家村名里的玄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相飞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名字即不便于称谓,指称起来就很别扭。所以,为了方便称呼,讲得顺口,世间万事万物大抵会取一个名字。 那么,名字究竟怎么个取法?战国时期荀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名字并非一定要哪个才适宜,只要人们共同约定并广为接受
梅州“客家大嫂”走俏深圳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回家过年的钟点工还没回来,如果有新人我们会联系您。”深圳中家家政公司业务总监艾小雄一边忙着给客户回电,一边接受记者的采访:“尽管春节期间我们推出了200多名,但过节到现在,依然供不应求。由于钟点工严重短缺,工资比以前高出不少。” 有特长钟点工受欢迎 “我们将‘客家大嫂’当成品牌来做。中家家政钟
客家俗语探源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关照 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俗语,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画龙点睛、寓意深远。这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客家俗语,每句后面都有一个历史故事。下面,我介绍几则家乡的俗语。 第一则,“难解千字结”。此语指邻里之间、亲友之间或上下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至于为何选用这个“千”字,而不用“百”或
客家短章(四则)
作者:丘晓玲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散文] 关于山歌 我一直奇异于歌者喉咙里是否隐藏有袖珍的乐谱,并且他们是如何在开启天籁的同时又运用了文学?这些出口成章的田间劳作的客家男女,他们的另一种隐秘的身份是热衷于即兴创作的艺术家。 鸟类这天生的歌唱家,它们婉转清丽的歌喉拒绝为冗长枯燥的语言牺牲,或者它们之间的交流语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