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土楼 泥土夯成的世界遗产
作者:许志伟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天井是土楼重要的公共设施,娱乐、交流、重大活动都在天井里进行 余晖中的客家土楼 关上沉重的木门,土楼便是一处私秘的空间,拒绝陌生,不容侵犯。它外表拙朴,但功能却不简陋,似一座微缩的城池 “五朵金花”———土楼的招牌,田螺坑土楼群 土楼人家 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楼 文/图 
新老客家相融惠州 冬至飘起四海味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萝卜粄成为惠州市民过冬至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外婆做的饺子真好吃!”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王晓男 姚木森 朱金赞 周楠 摄 今日是冬至,作为新老客家相融的惠州,冬至深受大家重视。今年冬至恰逢周末,不少家庭或企业通过包汤圆、包饺子、做萝卜粄、吃艾角等方式快乐过节。 做萝卜粄 家家萝卜粄飘香才
杜鹃声声为客家 ——记《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李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工作对于李慧鹃而言,就是一剂治病的良药。 本报记者曾秋玲 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到深圳寻梦,从此结缘客家;她又来到客都梅州,担任了《客家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她虽然不是客家人,却像杜鹃啼血一样宣传客家文化;她身患肺癌,却把工作当成治病的良药,时时牵挂着她的《客家人》杂志……
客家老人每年做万余顶凉帽惠阳区文化馆欲将客家凉帽申报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给凉帽刷上桐油并晒干。 ▲朱冠玉给凉帽缝上边布。 ▲用竹篾织帽笪。 ▲客家凉帽成品。 ▲惠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了解凉帽制作过程。 客家妇女戴上凉帽。 本报采集 若是外地人来到惠阳,一定会被客家凉帽所吸
梯面将建客家文化博物馆8个经济薄弱村预计年内脱贫
作者:黄少宏云宣王建锾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梯面镇将建客家文化历史博物馆,以特色旅游来推动扶贫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梯面打造特色旅游名镇,为脱贫注入新动力。日前,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桂芳,市政协主席苏志佳等领导到花都梯面镇视察扶贫开发和名镇建设情况。据悉,截至目前,该镇投入扶贫资金
惠阳鸡心 石水库“浮出”古村落 为被淹近50年 的秋长麻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村落前的半月池。 ▲“出水”古村落遗址一角。 古村落遗址后山竖着两块碑。 惠阳秋长一古村落被淹没在水中近50年再次浮出水面。近日,惠阳区文物普查队在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沉埋于鸡心石水库中的古村落遗址露出水面。经有关部门初步鉴定,该水下古村落遗址约有300年历史
我市以“三名城”建设为抓手,初步形成了客家特色鲜明、生态环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广东省建设宜居城市试点,成为全省仅有的两个之一、山区市中惟一的试点市,并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订了共建协议。借此契机,我市以“三名城”建设为抓手,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从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交通便捷等方面下功夫,全力加快宜居城乡建设,全面提升梅
让赣南客家文化大放光彩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补皮鞋》。记者郭智勇摄 □康诗俊记者幸菲菲 1月6日,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在赣州市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继婺源县被列入跨地域(安徽、婺源)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江西省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无疑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罗香林客家君子赤子心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943年,中国史学会在渝发起人合影(二排左二为罗香林)。 他生于乱世,却幸遇严父慈师,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遂成一代史学大家; 他执著探寻族群源流,使客家重回汉民族的家庭,为数千万客家人寻回了身份与荣耀; 他广搜史料,独创族谱学,力图从泛黄书卷中探寻民族的灵魂; 他在战火硝烟中保护珍贵
罗香林 客家君子 赤子心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55年罗香林出席阳明山会议,与蒋介石握手。 本版撰文:雷辉 范承刚 以史学为终身职志 罗香林初入清华学的是经济,几个月后转入历史系,立志以史学为终身职志,此生之愿,在于“中华文化的发扬,民族道德的流传” “读书贵为国家谋学术独立,不有创获,胡以立世,吾儿其自奋发!”父亲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