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陈柳金:客家皈依与文学安怀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谈艺录】 本报记者 朱红娜 人物介绍 陈柳金,1979年生,兴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小小说散见于《飞天》《短篇小说》《百花园》《小说月刊》等,部分作品被《读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作品入选2011、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排行
大埔:“客家香格里拉”美如画卷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丰富的民间活动。 茶阳镇有保存完好的骑楼街。 大埔有美好的自然风光,坪乡的千亩梯田在晨雾中如梦似如幻。 大埔,被誉为“客家的香格里拉”。没有来过这里之前,总觉得这样的评价肯定有些夸大。然而来这里游历之后,你就会发现如此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埔的美,是绿色山水的灵动与秀美,是古老的围龙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
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文明形态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客家文化最直观有效的办法是去寻找客家人“人化”活动留下的标准解释形态。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具标准解释性的符号形态,本文谓之“围屋性”。 先民流落南方,当地官员将之登记为“客
客属侨民第三代不会客家话,会馆变成“老人汇”,新移民不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客家文化的海外传播与传承出现了危机。”11月29日,第23届世客会“客源天下与天下客家”国际研讨会上汇聚了世界各地约160名研究者,小组讨论中,有学者惊呼,客家文化海外传播“濒危”。 “海外客属华侨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很多老华侨确实以客家人的身份影响了世界,但第二三
龙川佗城承载2200余年沧桑 南越王赵佗引导中原人与南越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佗城的考棚。 佗城内修缮一新的学宫。 龙川孔庙大钟。 越王井至今保存完好。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关于赵佗龙川故城究竟在双江牛颈岭上还是佗城的学术讨论在广东省史学界激烈地进行着。10多年过去了,这场争论的最终答案已经勿庸置疑。从那时起,广东省的龙川县,就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惠州东江戏承袭紫金花朝戏神韵 两剧种同为客家唱腔 花朝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963年,周总理(右一)在广州接见《苏丹》剧组人员。左一为剧中杨桂嫂的扮演者严银香(现居惠州)。 花朝戏剧目题材多取自民间传说。 惩恶扬善、忠贞爱国是花朝戏宣传的主题之一。 2008年对张向阳来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这位有着20多年戏龄的“老花朝”、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团长日前从一则消
客家与客家精神散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位于赣州市龟角尾公园内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和纪念坛。 (图片由客家图片网提供) ■作者简介: 罗勇,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专门硕士点领衔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兼任(香港)国际客家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秋长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叶挺故居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 会龙楼依旧气势磅礴。 当地老人在讲述碧滟楼历史。 游客在叶挺故居参观拍照。 2008年12月23日,第4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惠阳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惠阳区规划
异质语言文化的相遇和融会:圣经中译本研究
作者:赵晓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文化  相遇融会  圣经中译 
描述:教会罗马字、王照官话注音字母、国语注音符号、国语罗马字、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盲文字本、威妥玛拼音本、快字本(早期速记字)等众多译本,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 本文从语言学分类入手,采用了叙事的方法,对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