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30)
报纸(6263)
图书(1510)
学位论文(1248)
视频(403)
会议论文(358)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30)
报纸 (6263)
图书 (1510)
学位论文 (1248)
视频 (403)
会议论文 (358)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16)
2014(9441)
2013(1280)
2012(1310)
2011(1284)
2010(1127)
2009(695)
2006(181)
2005(84)
2004(1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92)
梅州日报(1771)
客家研究辑刊(590)
赣南日报(350)
香港文汇报(225)
深圳商报(160)
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中国烹饪(16)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西安社会科学(2)
湖南传统民居地域审美文化差异研究
作者:文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湖南传统民居  建筑文化  建筑风格  审美价值差异 
描述:这种社会现状,不少专家学者包括决策者们开始理性的反思,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火花,让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重新定位和审视。本文从湖南传统民居入手,以区位地理为基础,以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为出发点,将湖南传统民居分为湘西、湘北、湘南三大地域,试图通过比较湘西、湘北和湘南传统民居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建筑差异,发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并以此阐明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此影响人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行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湘西、湘北、湘南的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进行比较,归纳出三者之间在建筑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上的差异,发掘其内在的不同美学价值。在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的差异性比较上,本文沿袭同中求异的基本思路,所谓同即中国建筑文化、建筑风格几千年来无不遵循着“中心”、“中庸”、“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是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上的同,这种建筑文化的内涵势必贯穿于中国式建筑的始终,无论任何形式的中国现代建筑,一旦失去了这种建筑文化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就会迷失自我,成为“无根之厦”。所谓异,即在大同文化的集成上,受地域、风土、人情的影响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在建筑风格上,湘北地区由于东近吴越,北接中原。既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同时还受明清时期大移民多民族异质文化渗透,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受这些文化的影响,建筑形态上的“大屋”成为湘北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审美上给人以韵律感和节奏感。湘南地处湖广交界之地,受到大移民潮的文化影响较深。迄今为止,湘南民居在村落选址、规划和建筑风格上与客家民居、岭南民居有颇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重群体、幅度小、向水平面发展,且单体不突出,很少标新立异,和谐是整个建筑的基调。湘西地区山峦起伏,本土文化一直是该地区的主流,与此同时也有受到巴蜀文化影响,在明清时期又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从而造就了近闻名的湘西吊脚楼。在建筑风格上,“虚”“实”“势”“围”“凹”“凸”的空间形态收放自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从建筑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建筑风格的差异简而言之可概括为:湘西体现的是粗犷浪漫之美,湘南体现的是内敛清雅之美,湘北体现的是外拙内秀之美。本文的突破点是从学术上理顺湖湘传统民居发展的脉络,通过湖南三地建筑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差异性比较以及人们对审美需求和审美价值观的基本判断和取向,阐述建筑文化的历史轨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传承上理清湖南传统民居的保护思路,有效地使传统建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中国建筑文化的“根”得以弘扬。图片87幅,参考文献51篇。
广东佛教文化地理研究
作者:岳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佛教文化  空间扩散  文化景观  地方感  广东 
描述:佛教文化对地方文化的深刻影响,从而提出保护佛教文化对于地方感的塑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广东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相对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佛教能够在此地立足传播
国家作为与不作为-1949-2010台湾公众视听政策的发展
作者:陈美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播史  传播政策  有线电视  公共电视  公广集团  政治经济学 
描述:展在台灣社會脈絡中與不同勢力相互拉扯,二次戰後社會精英對於脫離日本殖民的台灣懷抱美好夢想,積極參與報社申請及公職競選。但二二八事件的鎮壓使得社會及傳媒噤聲,威權政治及戒嚴法嚴格規範傳媒意識型態,國府因遷台後的政經濟壓力,在韓戰爆發後順服地接受美軍援助,美國勢力自此成為影響台灣重要力量。 美援除了穩定台灣政局之外,同時在美國國內資本擴張的需求下要求台灣開放經濟市場,台灣的出口導向經濟界接了世界分工體系,廉價的勞工吸引大量外資,經濟成長快速,為求獲得外匯,電視機具也在此時大量生產出口。 七〇年代中美建交使得台灣當局以開放中央層級選舉穩定法統基礎,地方派系坐大,社會力也在長期累積的經濟發展後開始提出挑戰,頻繁的抗爭讓有線電視有了興起空間,公共電視製播小組也在學界呼聲中成立。到了九〇年代國民黨權力交接,地方派系趁此真空結合企業財團成為政商財團巨獸,有線電視市場激烈併購,1999年更因經濟成長停滯及數位化的趨力開放外資,私募基金堂皇進入市場主導產業發展。不過發展歷程中傳媒表現引起民眾不滿,國家便曾於衛星頻道換照及旺旺集團併購三中案時展現管理意志,通訊傳播管理法草案也試圖提出新的管制架構。 市民社會的呼聲持續要求黨國威權退位,1997年公共電視成立,但合法化的有線電視以及民視的開放造成自由解禁就是萬靈丹的錯覺,公視以小而美形式存在。2000年民進黨贏得總統選舉,但選後並未積極實踐傳媒改革政見,頻繁更替的新聞局長使得公共化政策搖擺不定,媒改團體的持續努力以及民進黨執政後企圖操控媒體,反而間接促使2006年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衛視、華視集結形成公廣集團。但缺乏適當法源使得集團運作隱晦,經營團隊的政策執行與內部治理出現不適,而公視董事提名過程的爭議及公視經營團隊的作為則使得公視淹沒在司法爭訟當中。 台灣公眾視聽發展在不同力量中拉扯,八〇年代後雖然資本勢力持續主導態勢,但仍須相當程度回應逐漸茁壯的市民力量,而政策發展的對外依賴雖然呈現在商營廉價製作內化、有線電視開放後頻道影視需求、甚至私募基金入主產業掠奪利潤中,但集結自市民的呼聲試圖從中抗拒,國家政策作為因此而有不同的風貌。從歷史殷鑑中可知政策的消極作為或不作為皆為維護既得統治階層的利益,唯有持續團結公民力量遂行監督,始能讓政策真正地服務於人民。
广东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区域分异研究
作者:蔡晓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区域分异  文化行为  文化地理学  文化特质 
描述: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机理,寻找饮食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规律,探讨广东饮食文化内部区域分异的规律。所得结论如下: 1.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
历史地理视野下岭南服饰文化研究
作者:许桂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服饰  历史地理  区域分异  岭南 
描述:文献研究、图表法、历史剖面法、野外考察等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梳理基础上,对岭南历史服饰文化展开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岭南服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深受所处的历史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花蓮縣不同背景之國小學童對資訊科技融入學習之態度研究
作者:陳矩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國小學童  資訊科技融入學習  電腦態度  電腦焦慮 
描述:對象以花蓮縣境內之高年級學童為抽樣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總共送出問卷2698份,回收問卷共2596份,回收率達96.22%,有效問卷為2397份,可用率為92.33%。研究自變項共有十個,分別為:性別、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家中有無電腦、電腦使用率、英語學習成就、國語學習成就、數學學習成就、區域性、及族群;依變項則為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態度、電腦態度、及電腦焦慮。統計方法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歸,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臚列如下:一、 整體而言,花蓮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態度及電腦態度達顯著積極正向的態度;電腦焦慮則顯著偏低。二、 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態度方面:背景變項中達顯著性差異者為:男學童優於女學童、中社經地位優於低社經地位、家中有電腦優於家中無電腦、每週電腦使用21時以上優於5小時以下、高英語學習成就優於低英語學習成就、高國語學習成就優於低國語學習成就、高數學學習成就優於低數學學習成就、及偏遠地區學校優於一般地區學校。三、 就整體電腦態度而言,各背景變項中達顯著性差異為:男性優於女性;家中有電腦優於家中無電腦;每週電腦使用「6~10小時」、「11~15小時」、「16~20小時」、及「21小時以上」優於「0~5小時」,且每週電腦使用「21小時以上」優於「6~10小時」;高英語學習成就優於低英語學習成就、高國語學習成就優於低國語學習成就、高數學學習成就優於低數學學習成就、及閩南族群優於原住民族群。四、 電腦焦慮方面,在各個自變項中僅「區域性」未達顯著差異,其餘達顯著差異為:女性高於男性;單親家庭高於雙親家庭;低社經地位高於中社經地位;家中無電腦高於家中有電腦;每週使用電腦「0~5小時」高於「11~15小時」及「21小時以上」,且每週使用電腦「6~10小時」高於「21小時以上」;低英語學習成就高於高英語學習成就、低國語學習成就高於高國語學習成就、低數學學習成就高於高數學學習成就;原住民族群高於閩南、客家、及外省族群。五、 資訊科技融入學習態度與電腦焦慮、電腦態度及其各分量間,皆兩兩達顯著性相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教師、家長、學校及教育相關機構,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清代濁水溪中游的開發
作者:張永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舉人  秀才  社丁首  分類械鬥  書房  聖蹟亭  社學  留養局  義渡 
描述:大抵都循濁水溪幹流及其支流溯溪而上,由西向東推進。濁水溪及其支流因河谷較寬廣,視野較開闊,成為漢人入墾的天然路徑;沿岸又有沖積平原和丘陵地及臺地,不但交通較方便,而且適合拓墾定居。就拓墾時間先後而言:先是竹山和名間最早,在明末清初開始被拓墾;其次是集集、鹿谷地區,在乾隆年間已被拓墾;最後是水里和日月潭地區,在嘉慶、道光年間以後逐漸被拓墾;至清末光緒年間,整個濁水溪中游地區已經被漢人拓墾殆盡。拓墾過程中,彰化及嘉義地區之豪強勢力介入甚深,或直接投資拓墾;或強佔他人產業並從事拓殖;甚至勾結社丁首及官府進行違法偷墾,取得各族群之土地。其拓墾方式以民招民墾之墾首制及自墾自耕制為主;少數為官莊或番屯制,此乃因此處山多平地少,可耕地零散分佈,適合小規模之拓墾,故大多由小墾首及自耕農拓墾。由於其拓墾較台灣西部平原稍晚,又因平地較少,土地所有權分化較不嚴重,故其土地所有型態以一田二主之墾首制為主;其次為官莊及自耕農所有;亦有少數屬於寺廟、留養局、義渡或各族群所有之土地,一田三主之情形甚少。濁水溪中游之拓墾過程中,清政府曾經四次劃界立碑禁止漢人進入番界拓墾,但漢人卻不斷偷墾界外之各族群土地,被官府查出後,官方卻因治安之考量,將其就地合法化,故濁水溪中游之拓墾過程中,漢人是侵略者,但為生計所迫;各族群雖為被侵略者,但其不夠勤奮及貪得漢人財貨,想不勞而獲、坐收地租,亦需自負土地流失之相當責任;至於官府及各族群之頭目、通事、社丁首等人,則扮演暗中協助之角色。整個濁水溪中游之拓墾,除清末光緒年間實施開山撫番以後屬合法拓墾外;其餘大多在違法偷墾下進行開發。濁水溪中游地區經過鄭氏及清代漢人二百餘年的拓墾,在乾隆年間已經是一個漢人經濟與人口佔優勢之社會,各族群失去土地後,不斷地往山區退去。漢人村莊總數達一百餘莊,人口總數約二~三萬人左右,其居民大多為來自台灣西部彰化、嘉義兩縣地區之二次移民,祖籍以漳州籍為最多,佔居民80%以上,其次則為泉州籍和客家籍,追念祖籍之意識較為淡泊,故宗族組織不盛。未見分類械鬥發生,除了因為宗族領導者自制外,宗族規模較小,且大多同為漳州人,又面臨各族群之威脅,漢人必須團結互助,無暇分類械鬥;另外,可墾荒地較多,經濟競爭較不嚴重,亦為其因。濁水溪中游地區至清末臺灣改隷日本統治前夕,可耕地已被拓墾殆盡,不但街莊繁榮,交通四通八達,而且宗教蓬勃發展,寺廟如雨後春筍先後設立。書院、書房、社學及文社等紛紛出現,考中秀才、舉人者數十人,文風日益興盛,聖蹟亭之興建相當普遍,顯示出讀書人受到社會之敬重,成為社會領導階級,整個社會型態已由早期之移墾豪強社會,逐漸轉變成文治之士紳社會。
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可行性之研究
作者:郭添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聯盟 
描述:尤其多族群社區聯盟在社區總體營造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政府協助社區推展社區聯盟的策略等議題,我國學界鮮有著論。鑑此,為促使社區進行資源永續發展與地方聯盟營造的目標,使社區聯盟營造作為推動地方發展之要徑,本研究針對聯盟各社區相互協助發展營造的可行模式進行研究,以提供具體建議,解決我國各社區資源永續發展的困境。研究運用文獻探討、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等方式,以屏東縣林邊溪右岸之林仔邊、建功、獅頭及喜樂發發吾等四個社區之營造行動者及外部支援者分別進行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另探討分別屬閩南、客家、平埔及排灣族群之四個聯盟社區間之族群融合問題,以及社區對台灣主要河川之一的林邊溪流域之水資源保育、堤岸綠美化、及集水區之水源涵養之努力,並藉由德國鄉村社區營造成功經驗介紹,試著尋找台灣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運之可行性。在現有文獻與研究基礎下,本研究期能針對屏東縣林邊溪右岸社區聯盟推展資源永續發展之實況進行深入的探討,並藉此了解屏東縣社區總體營造的起步相當晚,但卻相當有特色,而且至今仍蔚為風潮。基此,本研究對右岸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營造可行性之探討,整理歸納為下列三項研究發現:其一,在組織上:右岸社區聯盟的組織架構中,屏東縣社區營造中心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而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則以輔導各社區撰寫計畫及提供社區營造之相關技巧為主軸;至於林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因為具有較豐富的社區營造經驗,故扮演著兵領導執行的角色;參與聯盟之社區均有充分的自主權,其特色是四社區均以「自力打造」為模式,易言之係以「點工購料」方式及居民參與式設計為營造態樣。其二,在資源上:林邊溪右岸聯盟的四個社區的資源係以族群特色、生態自然與協力互助為精神象徵所組成的,首先是1999年林邊與建功社區,各自進行了河堤綠美化與保安林湧泉區社區總體營造的行動;到了2000年底,上游平埔聚落的獅頭社區也動起來了,配合當地多石的特色,將河堤打造為「獅頭石頭公園」。隔年,上游排灣部落的喜樂發發吾社區也以石板自力打造了有族群特色的聚會空間。就這樣,各族群、各社區在體察各類「在地實作知識」的基礎下,進行生態保育、文史保存、在地民主等等的「外來論述知識」。其三,在人力上:研究發現地方政府執行社造之人力不足;多數社區專業人力的協助不足;及居民參與人力不足等瓶頸。本研究建議行動策略包括:彈性調整公務人力的供需;建立社區營造專業人才資料庫;以社區營造替代役男彌補社區人力不足問題;及增加專業人力減輕負荷等。本研究亦發現,近兩年來右岸聯盟四個社區的行動經驗,顯示社區結盟的條件尚未成熟。首先是,各社區都還未成熟到人才充裕的階段,為了結盟行動,各社區等於在各自的日常業務中還要再加上社區間相互協調的會議與分工,許多事務因而議而不決或決而不行。其次,四個社造社區各有其不相同的社造程度與社區動員狀態,而各社區除了族群特色差異之外,更牽涉到工商發展程度、老中青人口結構等差異,因而所面對的主要問題也各不相同。基此,要如何形成互助互利的共同計畫?要如何進行資源分配與勞務分工?當四個社區進行短暫的議題性結盟時,要如何形成與公部門對口的新體制?比如經費的申請與核銷就是可見的難題。故整體而言,屏東社造社區的結盟,可能還剛在試誤學習的階段。
论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之建置与设计—期盼促进公共讨论的NCC—
作者:孙德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通讯传播  独立机关  独立管制委员会  公共讨论  公共论坛  政府改造 
描述:瞻未來數位匯流等科技現象的出現,管制機關在實務上必須有重新的考量,過去分屬不同機關的管制模式也需要受到調整,「整併」的需求應該被重視。這些背景都影響著未來我們對管制者的設計與規劃。
本文具體提出以「健全公共討論」作為管制理念的指導原則。並且檢討兩個常有的迷思:市場迷思,以及解除管制迷思。
市場運作的結果未必符合憲法保障言論自由的本意。市場運作後勝出的言論,往往未能增進任何的公共討論。同時,放任市場運作的結果,雖然有可能對消費者主權有所增進,但是對於公民主權的實踐並沒有任何的幫助。
對於解除管制的呼聲,我們認為,對於「解除管制」這樣的字眼應該要相當的小心,因為解除管制的觀念並不代表政府應該全然的不加以管制,反而應該是針對特定的管制領域重新檢討管制的有效性或是必要性。雖然「資源稀少性」的理由在現今的科技發展下可能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人民並不見得因為科技的發展而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以及發言份量,個人的聲音仍無法和龐大的財團以及商業媒體業者相比,個人或是少數弱勢團體並不見得會因此受到更多的關注,公共議題也未必會因為稀少性的消逝而受到商業媒體更多的青睞。基於促進公共討論的政府管制仍然有其必要。
本文提出獨立性與專業性的要求。同時檢討獨立管制委員會常見的憲法爭議,特別是基於臺灣特殊憲法設計下所有可能碰到的問題。
藉由對管制機關雙重面向獨立性的需求,我們建構出獨立機關的需要性。一方面,期待管制機關積極介入市場導正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應該忽略媒體監督政府的功能。因此管制機關必需同時對政治力量與商業力量有所區隔。同時臺灣特殊的民主轉型經驗,使得通訊傳播管制機關的獨立性設計,對臺灣來說顯的更加的重要。除了獨立性以外,管制機關的專業性也需要受到特別的重視。本文認為基於促進公共討論的管制理念,未來獨立機關的設置,於除了電信通訊方面的專家以外,社會、傳播、人文教育(例如對兒童、原住民、客家電視台等等的補助研究)方面的專業性,也同時必須強化。同時為了避免專家政治所有可能面臨的責任與正當性挑戰,引進法律專才,藉由各種不同的程序性設計來強化管制正當性,也是需要受到注意的地方。
至於獨立機關經常出現的憲法爭議,本文參考美國的經驗,獨立機關縱使「獨立」於行政部門,但只要仍然行使行政權,國會即無法漠視憲法中權力分立以及總統任命行政官員的權力,而將提名權獨攬或分享。臺灣雖然類似雙首長制的憲法設計,使得國會有較大參與決策的空間,但仍無法迴避憲法41條總統任命權與與憲法75條行政立法人事分離的規定。
最後本文將對日前通過的NCC組織法進行分析。除了藉由對這部法律的介紹與檢討,讓讀者能對現行法有所理解之外,也藉由著實證資料突顯出目前的設計,若要談避免政治力干預,的確還有相當大的改進空間。
苗栗县国中智障学生家长对其子女接受性教育的看法及亲职性教育
作者:徐郁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能障碍学生  性教育  亲职教育  需求 
描述:性犯罪」六個向度的需求,並探討家長不同背景變項下,其對性教育看法及親職性教育需求的現況。
本研究以苗栗縣國中智能障礙學生之家長為研究對象,採取普查的方式,以自編的「苗栗縣國中學生家長性教育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顯示:
一、苗栗縣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家長對子女接受性教育的看法是屬於中立的。各向度的同意程度由高至低,依序是「父母的責任」、「實施性教育的阻礙」、「一般性教育」、「實施性教育的擔憂」。
二、在個人背景變項中,母親在「父母的責任」、「實施性教育的擔憂」及「實施性教育的阻礙」三個向度中,同意百分比皆比父親高。閩南及其他族群的家長在「父母的責任」、「一般性教育」及「實施性教育的阻礙」三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教育程度為專科以上的家長的在「父母的責任」及「實施性教育的阻礙」二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子女障礙程度為重度以上的家長在「父母的責任」、「實施性教育的擔憂」以及「實施性教育的阻礙」三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子女性別為女性的家長的同意百分比皆高於子女性別為男性的家長。
三、苗栗縣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家長對親職性教育的需求程度很高。各向度的需求程度由高至低,依序是「自我保護」、「性教育的概念」、「性行為與性犯罪」、「生殖生理知識」、「性心理發展」、「兩性關係」。
四、在個人背景變項中,母親的同意百分比皆比父親高。客家族群的家長在「生殖生理知識」、「性心理發展」、「性教育概念」、「兩性關係」及「性行為與性犯罪」五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教育程度為專科以上的家長在「生殖生理知識」、「兩性關係」、「自我保護」及「性行為與性犯罪」四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子女障礙程度為中度的家長在「生殖生理知識」、「性教育概念」、「自我保護」以及「性行為與性犯罪」四個向度的同意百分比最高。子女性別為男性的家長的同意百分比皆高於子女性別為女性的家長。

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特教班的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