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01)
期刊(1049)
学位论文(586)
图书(114)
视频(65)
会议论文(32)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01)
期刊 (1049)
学位论文 (586)
图书 (114)
视频 (65)
会议论文 (32)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566)
2013(520)
2012(613)
2011(554)
2010(422)
2009(228)
2008(191)
2007(99)
2006(75)
按来源分组
惠州日报(98)
神州民俗(6)
华中建筑(4)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4)
商业文化(1)
广州建筑(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当代党员(1)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1)
中外文摘(1)
龙南三大客家围屋
作者:张伟雄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江西省最南端的龙南县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围屋”顾名思义即是围起来的屋子,像一个大院子。和其它院子不同,客家围屋的外墙既是围屋的承重墙,又是防御墙。龙南县的围屋有370多座,形状各异,其中“方围屋”建筑数量多、规模大、风格全、保存完好。$$龙南最有名的客家围
洛带 西部客家第一镇
作者:东方晓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被誉为“中国西部第一镇”的洛带镇,地处成都东郊的龙泉山脉西麓,一面靠山,三面临川,素有“东山重镇”之称。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川”,相继迁入的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现存于街上的“广东会馆”、“川北会馆”
[2004-01-16] 蜀辦帥鄉客家論壇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這次活動由川省社會科學川客家海外聯誼會、川客家研究中心和儀隴縣人民政府聯主辦。儀隴縣是朱德元帥的故鄉,今年是朱德元帥的母親逝世60周年,也是朱德元帥《回憶我的母親》(本文原標題為《母親
连城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
作者:余丰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堡乡位于闽西连城县西北部,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宁化的结合部,辖雾阁、马屋、双泉、上枧个乡。当地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地。农历逢五、九日为圩期,农贸市场活跃。
[2004-09-07] 華夏風物:客家山水,仙樂飄飄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入了粵東閩西一代客家地區,山嶺綿延起伏,山隨著水轉,水繞著山流。有山的地方就有村莊,有村莊的地方就有客家婦女的山歌,歌聲嘹亮動聽,響徹山谷。 質樸性格出山歌 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西晉末年及唐末戰亂以來,中原漢族南遷粵閩贛等地,被當地人稱為「客家人」。客家人大多主要在偏僻山區,男人懷有
[2004-10-01] 專業人語:客家人的驕傲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今年九月上旬,我隨香港梅州聯會、香港南洋輸出入商會一行六十多人到梅州參觀、訪問,參加梅縣松南中學成立九十二周年慶典。這是我自一九五八年離開家鄉之後第十次回鄉,感受最深的是瞻仰了黃遵憲的故居—人境廬。 早就聽說,日本人對黃遵憲非常尊敬。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知道後,專程到梅縣參觀人境廬。國務前總理朱鎔
茂盛世居: 一部客家人的二百年发展史
作者:贾少强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老屋曾遭日本人破坏$$在茂盛世居的后排,有一排房子包括一个角楼都成了一片废墟,“这些都是日本人当年轰炸的”。现在惟一在茂盛世居居住的老人何嘉瑞说。他还带我们到围屋左前方的一个碉楼里看,里面的墙壁被烧的一片漆黑,木头也烧成了炭状。何嘉瑞的父亲何国璋是华侨,赚钱后桑梓情深,回到茂盛,为茂盛增添了一系列的
清初闽西移民大举迁川内因的个案研究
作者:陈世松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清初以来,大量闽粤籍客家人投身到湖广填川移民大潮之中,谱写了客家移民史上的壮丽篇章。根据《中国移民史》的统计,在湖广填川中,共有大约20万的闽籍移民迁往川。这些移民绝大多数属于客家,绝大多数来自于闽西地区。对于大量闽籍移民迁川的问题,以往研究不够,近年
闽西客家外迁的两个家族
作者:陈俱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晚清以迄于近代,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师曾)一家祖孙人名满天下,为人们所称道;他们在不同的领域有突出的成就,因此人全列名于《辞海》,这在我国繁多的名门望族中是罕有其匹的。
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谢重光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发韧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客家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后再度勃兴,吸引了众多的学人和地方上的文化工作者参与其中,一些大学和研究相继成立客家研究所或客家研究中心,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及区域性的客家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了数十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