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看赣南围屋读客家历史(上)
作者:李胜雄郭玉玲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渔仔潭围一隅。郭智勇摄 陈联围屋一隅。温礼明摄 龙南燕翼围。(资料图) 村民在围屋内磨豆腐。蓝玉林摄 编者按: 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坐落着不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堡,它们或沧桑等待、或沉默静守,成为历经岁月的客家人留存在这片土地上极具客家特色的实物载体之一。时间这双神奇的
《客家文化研究丛书》序刘耀辉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俗话说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都就会有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一个系统分明而又颇有特点的民系、群族。客家民系在历史的大迁徙中形成,在宋元以来的历次中国社会大事变中,表现出崇文尚敬、爱国爱乡、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文化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一
几款“接地气”的菜拼出一桌幸福客家味
作者:陈伟斌 符芳晓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涂有高山茶油的水库鱼,清蒸起来没有丁点的腥味。 肥仔客家餐馆 但凡有味蕾追求的人都要相约去吃“本土劲儿”的菜。在惠州,讲究原汁原味的客家酒楼,就是他们能吃到“本土劲儿”菜的地方。客家酒楼,在惠州真的很多。它们往往与金碧辉煌搭
梅州着力打造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区
作者:胡亚柱 柯鸿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秋日的梅州,晴空万里,生机勃勃。 走马梅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让人感受到世界客都悄然在变!城市如同大公园,乡村恍若桃花源;城乡处处告别脏乱差,干部群众共创整洁美;特别是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维修保护,到新建街区、楼宇、场馆和各种标志性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展现出独特的客家风韵,在城市风貌趋于千
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2011年4月,雷霁霖院士与夫人马翠萍教授回宁化省亲,向母校宁化一中捐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 11月6日,山东省召开科技兴农大会,福建省宁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
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围屋》关于“围屋战斗性”的文化价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注定会引起学界高度关注。 本报采集 惠州文化是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外省文化融合而成的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它们历经磨合交融,既呈现和谐态势,又保持各自特色。在升华惠民之州,建设文化惠州、幸福惠州的进程中,坚持
神秘的客家家族史吸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来梅探究 把“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龙升在小都村作田野调查时采访李国泰先生 ■天下客家梅州时空网文/赖俊权 [传真] ■核心提示 一个弱小的异地女子,何以会远涉重洋来到客家农村,又何以会以“口述史”的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她是怎样和当地村民交流相处的?她叫龙升,一个钟情“口述史”并把它引入客家研究
客家老人每年做万余顶凉帽惠阳区文化馆欲将客家凉帽申报非遗项目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给凉帽刷上桐油并晒干。 ▲朱冠玉给凉帽缝上边布。 ▲用竹篾织帽笪。 ▲客家凉帽成品。 ▲惠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了解凉帽制作过程。 客家妇女戴上凉帽。 本报采集 若是外地人来到惠阳,一定会被客家凉帽所吸
客家文化呼唤冲出“围龙” ——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系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绿色崛起”和“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广东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近期将出台《梅州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如何通过10年的努力,力争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区域性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市、全国知名的客家文化产业城、全球客家人的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