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看赣南围屋读客家历史(上)

看赣南围屋读客家历史(上)

作者:李胜雄郭玉玲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7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8版(旅游)

【入库时间】20130430

【全文挂接】

【全文】

渔仔潭围一隅。郭智勇摄

陈联围屋一隅。温礼明摄

龙南燕翼围。(资料图)

村民在围屋内磨豆腐。蓝玉林摄

编者按:

在赣南的山山水水间,坐落着不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东方古堡,它们或沧桑等待、或沉默静守,成为历经岁月的客家人留存在这片土地上极具客家特色的实物载体之一。时间这双神奇的手,将这些散落于赣南村落的古老建筑,雕琢成了神奇。在赣南,如果你没有到过围屋,你就没办法真正读懂为何赣州是“客家摇篮”,也无法了解什么是“东方古罗马”。本报将带你探访部分县市的赣南围屋,去触摸这些古老建筑的温情。

龙南围屋一幅古朴的迷人画卷

龙南县有376座围屋,是赣南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其中尤以龙关线分布最为密集,具有代表性的有关西新围、渔仔潭围(客家酒堡)、栗园围、燕翼围等。

一下赣粤高速龙南出,沿龙关线驱车约30分钟,就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步入围屋,你所见的每一处场景,都能引起一阵惊叹。围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画彩镏金的精致风格与围外格调形成“外刚内柔”的景致。这里不仅有雕刻精细、蕴含深意的窗棂门扇,还有布局巧妙、层层递进的厅堂房屋,令人称奇的是围屋四角所建的防御性炮楼。整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共十四个天井,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八厅。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因此,关西新围也被世人称为“遗落在民间的古城堡”。

从关西新围出来,行驶约20分钟路程,到达距今已有200年历史的渔仔潭围。酒文化在这里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由于家家户户酿制客家米酒,于是渔仔潭围被人们冠以“客家酒堡”之称。渔仔潭围围绕酒文化这一主题,建设了酒文化收藏展览区、酒类品尝区、传统酿造工艺演示区、游客服务区等功能区。当你走进围屋,一间间以酿酒、展酒、赏酒、藏酒、品酒为主题的展示厅,敞开大门迎接着四方来客。扑鼻酒香随风吹来,令人沉醉忘返。在这里,你还可以在酿酒作坊里小试身手,学习制作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米酒,也可以邀上二三好友在酒仙广场举杯小酌,不醉不归。

离开渔仔潭围,再花上10分钟车程,就到极具江南水乡韵味的栗园围了。这座始建于1501年的围屋,周长789米,墙厚0.6米,2层,面积68亩。恢弘的建筑规模,厚重的人文历史,让栗园围成为赣南客家围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状为八卦围,按八卦演化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建有围门,四周角落遍布12个炮楼。围内主要建筑布局以“一祠三厅”为核心,其中历经507年的纪缙祖祠气势甚为恢弘,堂内雕梁画栋,镂刻抖拱,大堂顶部还有清晰可见的历史故事彩画。

看到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客家围屋,你会感叹这里的一花一草都是景,一围一屋皆有情。一座座围屋,犹如散落在银盘上的珍珠,点缀着龙南大地,构成了一幅古朴的迷人画卷。

陈联围屋倾听时光的声音

细数门前落叶,倾听窗外雨声,光着脚丫在年代悠久的青石板上行走,低头抚摸青褐色的砖墙……当你走进陈联围屋,侧耳倾听,那斑驳的雕梁画栋仿佛在向你诉说着时光的足迹。

从石城县城出发,驱车40公里,来到木兰乡陈联村,远远望见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处气势恢弘、古朴大方的围屋建筑,那就是“石城八景”中的清代陈联客家围屋。

陈联围屋建于清朝嘉庆十年(1805年),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迄今已有208年的历史。独具特色的陈联围屋结合了方围、天井式民居、府第式民居、苏杭园林风格四大特色,共99间半房间,为砖木结构,一楼通道为鹅卵石式青石板铺设,二楼为木质走马楼,回廊曲径通幽。布局设置极为合理,整个屋宇呈“回”字形格局。

围屋的墙基、门窗均用花岗岩条石砌筑,外墙用黄泥、沙石、石灰拌红糖水米汤垒砌而成,十分坚固,部分内墙和门楼用青砖砌就。内墙壁用石灰涮面,并绘有栩栩如生的各类彩画。所有屋檐均为观音斗拱状,下端有花纹彩绘装饰。内墙窗户有十余种不同图案的花格窗,窗棂雕刻精细,建筑工艺极为精湛。外墙将内墙围在里面,外观上形成一栋方围。

封闭式结构的陈联围屋只有三道门出入通行,主要门道为拱形,厅堂四周还保存了不少珍贵字画墨宝,如以《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彩绘古画,散发着浓厚的客家古建筑文化气息,它们虽经百年沧桑,仍清晰可辨,风采依旧。

为抢修客家文化遗产,石城县按照“修旧如旧”的文物维修原则,全面修复已损坏的门窗、楼板、墙体及各种雕刻,修缮漏雨、渗水的房顶,彻底清理整治围屋内部及周边环境卫生,并对出入该围屋的道路进行水泥路面硬化,使陈联围屋重新恢复典雅别致的神韵,重现昔日光彩,现在已免费向游人开放。

邂逅周田“十八座大屋”见证辉煌

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位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交界处,处于客家地区的中心地带,记载了明清两朝赣、粤、闽“三省通衢”客家人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有500多年历史。

驾车从寻乌县城出发,沿206国道北上25公里左右,到澄江镇汶村(206国道旁),根据指示牌向西行驶5公里即到。站在周田村村,环顾四周,一片安宁,古朴的房舍错落分布,四面群山起伏;中央的村子是由15座大屋组成的客家民居群,秀峰、奇石、古树,点缀着这片客家乐土。一条古驿道和一条溪流穿村而过,静静地向南延伸。

周田与广东的平远县差干镇烽岭牌村、福建的武平县东留乡龙溪村仅一山之隔,这条穿村而过的古驿道将三省三村相互贯通。这“盐上米下”通达三省的古驿道,给周田带来了明清500多年的繁荣,培养了大批客家富商,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客家文化,建造了远近闻名的18座(现存完好的有15座)客家围屋民居。

“下社母”“松山排”“松树下”“上田塘湾”“下田塘湾”等围屋的匾牌;藻井、雀替、斗拱、柱基、窗棂、门楣……吸引眼球。雕龙画栋、飞檐翘角、风火砖墙,还有文化意义深远的门楣、题刻、功名柱、风水塘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

“松树下”围屋,是明朝任过上杭县令、广东布政司都事的王裳之后人王周崧,走此“盐米之路”发了巨财后所建,是王周崧的3座围屋中最后建造的一座,号称“周田十八座大屋”的榜首之作。门的牌楼雄伟壮观,工艺精湛;从“崧祠鼎盛”石刻碑匾进入,是铺着铜锁形条石的天井,四水归一的雨水外泄后汇聚屋前池塘,寄意把守地门,财富勿流,好运莫失。祠堂外的门楼门罩,镶嵌浮雕砖,官爷、寿星,亭、台、塔,鸟、鱼、虫等栩栩如生。

“下田塘湾”围屋由首富王周崧长子王巨楫所建,四进八厅十二井五十间,是周田占地面积最大、艺术价值最高、最坚固的围屋,堪称方形围屋的经典之作。院门开在两侧,前墙低矮,边墙高;正厅显赫,是远离中原故土的客家人对祖先“慎终追远”的反映,也是客家人强烈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体现。

尤显古远的老屋里,井阶满布青苔,但至今仍旧住人。厅廊里,随意放着的风车、磨盘等;乾隆年间雕的兽头功德碑上,晾晒着衣服,一切都透着的是最真切最完整的乡土气息。看着天井上方的光柱直透下来,令人浮想联翩……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