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60)
期刊(1087)
学位论文(831)
会议论文(68)
图书(36)
视频(2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60)
期刊 (1087)
学位论文 (831)
会议论文 (68)
图书 (36)
视频 (27)
按年份分组
2015(27)
2014(1569)
2013(378)
2012(394)
2011(359)
2010(320)
2009(185)
2008(190)
2001(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868)
神州(3)
科技信息(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1)
大众文艺(理论)(1)
时代教育(1)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1)
企业经济(南昌)(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可行性之研究
作者:郭添貴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聯盟 
描述:集水區之水源涵養之努力,並藉由德國鄉村社區營造成功經驗介紹,試著尋找台灣社區聯盟協力參與社區總體營運之可行性。在現有文獻與研究基礎下,本研究期能針對屏東縣林邊溪右岸社區聯盟推展資源永續發展之實況進行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作者:王雯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邊界  閩客通婚  文化實作  文化再生產  族群記憶與認同 
描述:女性而言感受將更為深刻,因為女性文化再生產的角色對一個族群的建構是重要關鍵,而從閩客通婚女性的角度探索她們的族群記憶與族群認同,以發現閩客族群邊界流動的多樣,將對未來的族群研究具有意義。本研究以
總統施政評價的影響因素探討 -一個貫時與橫斷共同資料的
作者:白瑋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貫時性與橫斷性共同資料分析  總統施政評價 
描述:我們更全盤瞭解施政評價影響因素的架構。最後,研究發現,時間、經濟環境、事件、政黨認同與省籍皆是總統施政評價評價的影響因素:1.隨著時間的流逝,總統施政評價有衰退的趨勢。2.在好的經濟環境時,總統施政評
石桥村客家土楼传统设计理念的生态适应研究
作者:袁炯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土楼  石桥村  传统设计理念  生态适应性  传统民居建筑 
描述: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结果,吸取传统生态理念的精华,将其与现代社会实际情况...
从中国传统哲学观和生态适应看佗城客家民居
作者:陈淑菲  来源:第六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间和生态环境。
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
作者:温珍琴  来源: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
从梅县地区“出花园”仪式看客家女性生存策略选择
作者:陈婷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花园仪式  花神信仰  客家女性  生存策略 
描述:在对华南地区的研究中,仪式与宗族(抑或族群)、民间信仰等一直是学术界理解俗民社会的核心视角。本文就是以一场发生在华南客家人地区的花神信仰仪式--出花园成年礼为切入点,力图通过对当地人在具体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如何实践这种仪式的细致描述和解读,考察当地花
赣南兴国山歌的历史源流与演唱艺术研究
作者:王宇扬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兴国山歌  客家音乐  唱法  唱腔  语言 
描述:。同时,将田野工作与声乐教学结合,歌唱理论总结与演唱艺术实践结合,探寻当代民族声乐如何走进民间的道路,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科学、艺术的普遍原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期望为当前民族声乐
四堡传统建筑环境与雕版印刷文化保护研究
作者:王铁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建筑遗产  福建  四堡古建筑群  雕版印刷文化  客家文化  闽西文化 
描述:本文主要研究建筑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环境的保护理论和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建筑遗产的文化环境由于它的“非物质”往往被忽视,但它却是重要的历史信息。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民俗学的角度来剖析其重要和保护
文化互动与边际写作
作者:张源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林海音  多元互动  “家本位”意识  女性认同  边际写作 
描述:创作中的审美转换。 第一章,多元交融的文化乳汁。本章以“文学溯源”的形式,剖析了林海音在复杂的生活履历中对诸种文化因子的接受过程,即闽客移民血统的文化传承、新旧时代转型中的京城视野、孤岛情怀与孤儿情结对作家的交互影响与深层渗透等,这些多元的文化潜质是催发林海音独立的文学探索的精神厚土,给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以致成为林海音的文学作品中潜滋暗长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穿越劫波的精神方舟。林海音身上多元的文化基因并非是相互游离的精神元素,而是在反复撞击的过程中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文化体系,这突出地体现为由客家人的“反客为家”理念、传统文化的“人伦和谐”追求、双重孤独的情感需求所共同促成的“家本位”创作体系。本章分别从残缺之家与缺失体验、重组之家与人伦期待、血缘之家与亲子之爱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林海音作品背后的道德取向,进而透视“家”的文化皈依色彩——在林海音心里,“家”是穿越劫波的诺亚方舟,是兑现文化诉求的精神依托。 第三章,进退两难的女性认同。传统文化中“回归家庭”的女性自觉定位和现代文化中“走出家庭”的女性解放精神的背谬,以及现代中国女性在现实中普遍遭遇的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使得林海音的女性认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本章主要通过对传统女性困守于家庭的悲剧、现代职业女性以牺牲家庭幸福的代价追求个人事业解放的悲哀、女性普遍困境的历史渊源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林海音独特的女性观,即折中地强调女性应在双重角色之间寻求平衡的支点,以实现个人的人格独立与家庭的两性和谐,但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林海音常常挣扎于犹豫表达与完美假定中。 第四章,边际人格与边际写作。本部分借助社会学中的“边际人”概念,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