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97)
期刊(643)
学位论文(360)
图书(56)
视频(41)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97)
期刊 (643)
学位论文 (360)
图书 (56)
视频 (41)
会议论文 (10)
按年份分组
2015(42)
2014(965)
2013(348)
2012(367)
2011(404)
2010(289)
2007(75)
2006(53)
2005(26)
200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9)
闽西日报(192)
海峡导报(37)
客家研究辑刊(36)
客家文博(25)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6)
民族音乐(2)
粤北乡情(2)
艺术教育(2)
大埔乡讯(1)
揭西云镇客家话的音韵研究
作者:黄秀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音特点  比较音韵  音韵现象 
描述:章為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文獻探討、歷史背景概述。第二章是雲鎮客家話的平面語音系統分別就聲母、韻母、聲調和連續變調、文白異讀來做平面共時之比較。第三章是雲鎮客家話
广东华客家话比较研究
作者:徐泛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华  客家话  音韵  方言比较 
描述:結果頗有所獲,華話除具備客家方言共通特點之外,尚可歸納出四大音韻特色:(1)聲母中的兩波捲舌化運動 (2) 韻母中i、u元音的轉換關係 (3) 後字變調 (4) 「濁去歸上」的調類歸併。針對特別
梅州客家山歌歌词修辞研究
作者:曾冬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山歌  修辞  语境 
描述:,富有感情色彩和时代色彩。第四章介绍梅州客家山歌的句式修辞表现及修辞效果。梅州客家山歌歌词句式呈现以下特点:省略居多,在句型方面以连动、紧缩为主,在句式的选择上以短句、整句为主。第章介绍梅州客家山歌的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特点;第六章分析语言内外语境对梅州客家山歌语言表达的影响。
广东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作者:李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华客家话      介词  助词  描写 
描述:华方言的音系、相关语法研究现状综述、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以及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等。第二章,动词的体。主要对华县方言中动词的体貌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完成体、进行体、先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
梅县方言语法研究
作者:黄映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县方言  重叠  词缀  句法 
描述:、“打”、“欸”等词缀的用法。句法则分别介绍了处置、被动、受事前置、比较、有字句、添字句这六种特殊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具体用法。通过与其它客家方言及一些相关汉语史材料的比较,我们可以领略到梅县方言语法的主要特色。
从文化景观脉络研究聚落保存效益-以屏东县沟水聚落为例
作者:潘敏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聚落保存  文化资产  万峦乡  五沟水 
描述:聚落與其生活和生產的範圍、在地文化與民俗視為一個完整綜合體納入文化景觀的一環作為保存項目。 屏東縣萬巒鄉境內的溝水,為一個清朝康熙年間由廣東省嘉應州的客家移民所開墾而成的小村落,它的開墾與萬巒地區
国小年级学童乡土知识与乡土认同之研究:以屏东县客家地区国
作者:廖汉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小五年级学童  乡土知识  乡土认同 
描述: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來加以整理,把所得之研究資料整理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來提供實施鄉土教育的參考。本研究經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的結論:一、屏東縣客家地區國小年級學童的鄉土知識表現尚可,具水平,不過仍有進步空
台湾客家家具与文化之研究
作者:廖语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家具  客家文化  形式  装饰语汇 
描述:基礎。其研究結果可知:1.台灣客家文化之內涵:人文精神、風俗習慣、信仰習慣、音樂特色、語言特色等面向。2.客家家具形式與裝飾方面:(1)坐具類:矩形為主,裝飾分佈於牙條與靠背板,裝飾語彙以植物類為
國小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
作者:張智遠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國小學童  鄉土知識  鄉土態度 
描述:下的結論:1.國小年級學童前鎮區鄉土知識測驗的總平均是15.10分,答對率是50.34%;學童在鄉土態度量表的總平均得分是80.11分。2.女生在鄉土知識測驗的得分顯著優於男生,鄉土態度的表現也比
公私协力辅助客家传统聚落保存之研究-以屏东县沟水聚落为例
作者:邱怡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落  五沟水  聚落保存  文化资产  公私协力 
描述: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實行後,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南台灣客家聚落。 因此,本研究擬透過公部門資源之應用,探討溝水聚落保存工作之推動情形。且藉由地方團體及居民參與之狀況,了解其居民參與聚落保存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