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东客庄文化观光旅游发展之研究
-
作者:罗秋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屏东客庄 文化观光 文化旅游发展 六堆
-
描述:者、互動良好,進一步提升在地族群自我認同、文化傳承,並運用傳播媒體、廣告或說故事方式,形塑在地特色和意象,讓遊客喜歡來屏東客庄作客。未來,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將扮演屏東客庄文化觀光的窗口,甚至是使屏東客庄
-
从文化景观脉络研究聚落保存效益-以屏东县五沟水聚落为例
-
作者:潘敏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景观 聚落保存 文化资产 万峦乡 五沟水
-
描述:甚至整個南部六堆客家移民墾拓歷史息息相關。由於五溝水聚落風貎特殊,建築空間保存良好,屏東縣政府於97年5月19日公告登錄為全台第一個客家聚落,希望透過聚落生活空間保存及再利用的方式,引發居民對自己文化
-
客家传统豆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屏东县内埔乡为例
-
作者:钟来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豆鼓 客家 传统产业 集体记忆 特色商品
-
描述:的記憶,在彰顯客家文化與族群性格中可成為一項重要的印記。 早年製作豆豉是勤勞客家婦女必備的生活技能,在每年冬季大豆收割後,忙著製作豆豉,因此六堆鄉間到處可見曬豆豉的場景,豆豉足以代表客家的飲食文化特色
-
六盘水方言概述
-
作者:肖永凤
期号:第1期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盘水 方言普通话 韵母系统 声母 盘县 水城 阴平 去声 平调 韵字
-
描述:,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普通话非常相近,例如:声韵调系统与普通话大部分相同,部有bpmfdtlgkhzcsjqxφ等声母,声调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词汇、语法结构方面差异更小;因此,六盘水人与外界交流,一般没多少
-
何处是客家?:谢英俊的客家建筑
-
作者:阮庆岳
期号:第5期
来源:时代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协力造屋 文化 现代性
-
描述:谢英俊的建筑作为,客家建筑与协力造屋分别是两个主轴线。二者的发展,除了对构造、材料等基本原则共通之外,基本上各行其是,但到了后期作品,尤其是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可以见到相互间的对话出现,或说是追求的价值,有合而为一的趋势,也是文章意图作探讨与分析处。
-
北客南迁的音乐文化适应:以大夥房艺术团杨庚盛先生为中心
-
作者:徐玟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适应 北客南迁 再移民 常民文化 客家八音
-
描述:桃竹苗北客因土地貧乏之情況下,而選擇南遷至高屏六堆地區參與日政府之開發,形成一波島內再移民,楊庚盛為北客南遷的人潮之一。人搬遷至異地,在生活習慣及文化等成為需要適應的過程,以文化而言,客家八音亦是
-
土楼:中华人文“反应堆”
-
作者:王碧秀 詹石窗
来源: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
描述:土楼:中华人文“反应堆”
-
福建六大汉民系舞蹈分布初探
-
作者:习英
期号:第S2期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舞蹈 福建 花灯 马灯 分布 打花鼓 人文性格 采莲舞 明清时期
-
描述:夷山脉,顺闽江而下分布于福州、兴化、泉州、漳州,而后再向福建的山区进发。因此,福建六大民系的形成是沿着闽江下游、兴化、闽南、山区渐次开发而成。汉至五代,移民福建的北方汉人主要吸收了土著文化习俗,随着
-
六约新村旧改落成 1500桌大盆宴贺新居
-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客家 城市化建设 龙岗区 变迁 风俗 融合 新村 建筑面积 共聚
-
描述:六个小山村地缘相邻、风俗相同,随着岁月变迁而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横岗的六约。17日,这里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上万名社区居民和各方来宾围桌共聚1500桌的客家大盘宴,共同见证目前龙岗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六约新村落成。
上页
1
2
3
...
6
7
8
...
45
46
4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