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赣南客家音乐从音乐课堂做起
-
作者:肖菲
期号:第3期
来源:飞(素质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音乐 兴趣 方法
-
描述: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要求我们要以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它,把它作为艺术而不仅仅是娱乐。让我们的年轻一代能真正了解我们的民族艺术。而不是趋于形式不伦不类甚至以讹传讹,这不仅是需要广大音乐教师的努力,还需要专家、艺术家的帮助和指导。
-
数字动漫视角下的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A
-
作者:邓琦 黄浩锋 刘茜
期号:第20期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A数字动漫A传承保护
-
描述: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传统遗产保护手段的缺陷逐步显现,如录影带老化、照片褪色、书籍发霉掉页等等.数字动漫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艺术形式,它既是现代信息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广泛的流行艺术媒介符号,势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到独特的影响.
-
浅析兴国山歌的艺术特色
-
作者:钟小安 邓万兴 宋德剑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参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国人 经济封锁 中国工农红军 国民党反动派 军事 山歌 艺术特色 文坛
-
描述:舞军民斗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发挥过巨大作用。解放后,山歌唱到北京大礼堂,传遍全国,震动文坛,现在又成为激励兴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脱贫致富的特有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因而它具有不凡价值,表现在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特色等几方面。本文着重探讨山歌的艺术特色。
-
自然·社会·艺术--赣南采茶舞生存初论
-
作者:傅丽
期号:第6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 生态环境 人文环境 艺术特性
-
描述:本文以客家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歌舞"赣南采茶"作为研究视角,阐述赣南采茶舞蹈艺术在民间的发展基础和动力,并将其原生态区生存环境及方式的现状加以探讨和分析,探究赣南采茶在客家文化变迁中形成的艺术特性.
-
客家华侨与抗日战争
-
作者:廖楚强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侨 客家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爱国主义精神 抗日战争期间 历史意义 民族气节 优良传统 宣传阵地 抗日救国 东南亚 同乡会 胜利 祖国
-
描述:共同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体客家华侨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支持祖国抗战。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同乡会,发动客家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立抗日救国的宣传阵地。有的亲自投身于抗日反法西斯的战火之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写下了抗日战争伟大史诗中的光辉的一页!
-
何物“偷情”客家山歌?——与叶春生先生商榷
-
作者:刘佐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叶春生 先生 劳动人民 艺术珍品 客家民系 艺术形式 客家地区
-
描述:客家山歌是汉族客家民系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珍品。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居地——中原的文化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是客家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客家话代表地区粤东梅州则成为中外闻名的“山歌之乡”。[第一段]
-
客家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象征意义 隐喻象征 谐音象征 还原象征
-
描述:本文试以客家民俗为考察对象,从象征意义这一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它与文化、民俗的关系及其在民俗 的表现形式,对客家民俗事象的意义进行归纳,分析,认为客客民俗存在隐喻象征,谐音象征等。通过这些民俗的象征意义分析,促进我们对客家民俗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并求得此类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
客家文化的现代性探求:兼论客家文化交流与两岸和平发展
-
作者:叶世明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交流 和平发展 两岸 现代性 探求 文化资源 知识经济
-
描述:客家文化如果无法从在这种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新条件下把自己的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的方式与形式再现,积极参与和贡献给世界的多元格局,它就可能要淹挤在百花竞放的五光十色边沿,或被淡忘于缺乏文化消费者的经济规律下,也将抑制客家文化交流于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作用。
-
各具特色的客家围屋
-
作者:暂无
期号:第50期
来源:消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屋 中原地区 建筑形式 客家民居 客家地区 围龙屋 防御性 坞壁
-
描述:“聚族而居”的客家围屋或围楼,是客家民居的重要特征。客家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客家围继承了中原的夯筑技术,以及殿堂式和带碉楼(坞壁)的城堡式建筑的传统,在赣、闽、粤客家地区形成圆楼、方楼、四角楼和围龙屋等规模宏大、防御性很强的建筑形式。
-
亲切感人的《故乡福州行》
-
作者:丘桓兴
期号:第5期
来源:对外大传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改革开放给福州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我们决定编一期特辑文章加以报道。不过,要把这个大题目做好,也不容易。近年,《人民中国》以回乡见闻录的形式,先后报道了广东省客家山村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变化,颇受读者欢迎。于是,我们派福州籍记者黄秀芳回乡采访。带着编辑部的重托,也为了报答父老乡亲的期望,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