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初溪:客家土楼最美的乡村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还生产产竹制的包纸。当时,村中有造纸作坊二十多座,男人们大部分做纸业,造纸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封山育林后,造纸业停止,男人们便外出打铁,当石匠,办建筑队及其它副业。妇女则上山砍柴
客家传统服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邹春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会客家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理事、赣州市客家联谊会理事等职务。长期从事客家文化和区域社会史研究,已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以及江西省社科规
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
作者:刘婷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不少碉楼、围屋等客家建筑年久失修缺少保护。周游 摄 龙岗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据统计,龙岗客家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超过80%,且在非户籍人口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家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客家文化是“龙岗的根”,如何在发展中建设文化城区,近来,龙岗提出了弘扬客家文化,打造深圳的“客家之都”
弘扬客家文化,是客家、中国和世界之急需 ——许嘉璐先生访谈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许嘉璐 ●本报记者曾秋玲 ■人物简介  许嘉璐:江苏省淮安市人,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现任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担任的主要社会团体职务有: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世界汉语教
高屋建瓴的精辟著论——读《论汉族客家民系》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林仁芳 参与客家工作多年,我得以经常阅读客家研究方面的各种文集。最近,新读林开钦会长的《论汉族客家民系》一书,深深地为之所吸引。 《论汉族客家民系》是一部在新的历史进程和背景下,全面系统论述客家的重要著作。作者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客家的基本问题和客家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
参加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严海苑 9月8日,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应邀前来我市参加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课题专家、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先生。“山清水秀、文化资源丰富的梅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把已有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
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杨遵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江西作家协会、赣南客家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400万字。 多年从事客家文化研究,发表了《崇尚教育,赣南客家传统的文化观》《赣南古代的旅游文化》《形式各样的赣南民居》《从谱牒看客家先民的迁徙轨迹》等论文百余篇。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
客家女的盐商古道:期待唤醒
作者:汤凯锋 梁文悦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石砌盐商古道穿村而过(受访者朱迪光供图)。 2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玉水古村,古道边芳草萋萋。细雨纷飞,料峭春寒。 石板路上那一块块光滑的石板,经历了百年来艰辛担夫汗水的沁润和身负百斤重担一双双穿着草鞋的脚的磨砺后,依然保存完好地在那里,见证从它们身上压过的历史车轮。 这是一段拥有深厚历史
新客家老客家互爱互助创和谐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1日,河源市源城区流动人口互助联合会志愿者举行宣誓仪式。 8月20日,志愿者在华达北街出租屋业主协会举办关注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和生活专题活动。 源城区新客家人志愿者“季
对三明“客家大市”定位的理性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开顺 “三明是客家大市”,这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三明市在客家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正确定位。“三明是客家大市”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在三明市境内存在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闽西北客家区主体区域,这一区域所覆盖的地域和拥有的人口即《福建省三明市关于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的提案》中所提出的,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