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溪:客家土楼最美的乡村

作者: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12

【摘要】 这也许要归功于美国人。据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哦。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深山明珠——初溪土楼群 位于永定县下洋镇的初溪土楼群最早被美国人发现和重视,所以她被称为福建土楼旅游开发的先驱和功臣。然而,由于初溪土楼群藏于深山之中,加上进村的盘山路崎岖蜿蜒,至今仍像一位未加修饰的村姑,期待着人们揭开她美丽的面纱。 乘车前往初溪土楼群,沿路的景色古朴自然,经过道路两旁的一些村落,保持着较为闭塞的原貌,群山绵延起伏.高耸云霄,晨雾飘散。两边层层青绿梯田间依然隐约呈现着形态各异的土楼,错落在群山之中,清晰可辨土楼间的犬吠鸡鸣,袅袅炊烟和山野间飞翔的晨鸟,田地间散发出收割后的芬芳,泥土上刚插上的带露青苗,阡陌间盛开着紫色花朵的木槿和紫薇,牵着水牛沿着青石小道上山耕作的农人,翠绿欲滴的香蕉丛,茂密的竹林与潺潺清溪,尤其是山垄上不断闪过结满亮澄澄果子的柿子树……到处都在构筑出一幅幅壮丽、和谐的客家山水图画。 车至初溪停车场,抬头向前一望,土楼群扑入眼帘。天映衬着土楼,四面青山翠竹环绕,村落点点芭蕉林镶嵌其间,一整个村庄都是土垒的建筑物,没有现代钢筋混凝土碍眼,古朴天成,纯粹自然,是客家人最原生态的聚落山村。其规模之宏伟、气势之雄壮、景色之秀美,让人不尽心头一颤。 初溪系汀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30公里。这条至今仍逶迤奔流的溪流,几乎贯穿了整个下洋镇,初溪村就位于初溪上游。初溪土楼群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这些土楼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庆”字,如集庆楼、绳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等。 “庆”字就是一个吉祥的符号,代表着土楼人家向往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景。 福建的土楼不少,南靖,华安等土楼各有特色,各显风姿。而眼前初溪土楼群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五个最:最集中、最美丽、最古老、最完整、最知名。还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初溪村的特点:那就是“一种姓、一朝向、一道门、一个庆、无一井”。 一种姓:初溪村整个村落只有一种姓——“徐”: 一朝向:土楼群选址通常是选择座北朝南的多,不论从风水学上(君临天下)还是从通风采光上(背着北方寒冷空气的侵袭),这一朝向都是比较理想的。而初溪村的这些方圆土楼的门朝向全都是坐南朝北的。 一道门:有风水的原因,但最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防御抗敌; 一个庆:村里每一幢土楼的名字都有个“庆”字,如绳庆楼、余庆楼、善庆楼等等: 无一井:所有的土楼沿溪而建,初溪村水源充足,楼内自然就无需挖井引水了。 初溪土楼不同于其它地方,还在于它层次的美,依山错落而下足足有50多座土楼;一面是青山,一面是村落,一条清冽的山涧飞跃而下,把它们分成两岸,初溪就在“V”字型的一面坡地上,舒展有致,鳞次栉比铺成一片,它的美在于形状各异却又集中而丰富;初溪村海拔400到500多米,直接落差100多米,村子的上头还有几百亩的梯田盘旋而上,春可种油菜花,秋可收割金黄的稻穗,梯田、油菜花、柿子树、米蕉、玫瑰茄、还有桃李等等,这些观赏性很强的农作物依伴在土楼四周,初溪的美还是客家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文生态之美。 松莲亭观景台观赏初溪最佳的地方。登上300多级的台阶,坐在稻草编织的太阳伞下,心绪也随之飞翔起来。远天的白云轻渺飘移.像一抹不愿舍弃的纱巾,缠留在山顶。眺望对面的初溪土楼群——那些像是仙人散落的棋子,更像是外星人在远古某个时日登临地球后遗弃的飞碟……追古溯源,抚今思昔,倍感客家人创业的艰辛,体会到了客家先民面对困苦,顽强不息的生存意志和能力! 初溪人家 初溪村现有人口约为2700,600多户人家全部姓徐。初溪村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大约在600年前,一个徐姓的人家为了躲避中原战乱,扶老携幼,背井离乡,他们几经辗转,来到了初溪这块地方。这里山高路远,林木茂密,四周围的山岭犹如屏障,把北方的兵祸与动荡阻隔在千里之外。徐姓先人清除杂草和灌木,平整地面,终于这个流离失所的家族有了安身之地。还有一说更具传奇色彩:徐是父系氏族之时,大禹所封。徐姓后裔有一位叫常萼的,生有两个儿子,一个以打铁为生,一个是打猎的能手。有一次,常萼的子孙们上山打猎,突然发现三只野鹿,于是便放猎狗追踪,一直追到现在的初溪村,三只野鹿钻进一簇竹林中.猎人们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始终不见野鹿和猎犬出来,在当时,野鹿被视为神异之物,他们认为,那是神灵把他们引到了这里,一定有所指示。再一看,这里群山环抱,满山触目皆是翠竹,郁郁葱葱,一涧溪水潺潺流过,是个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决定迂居此处,开基创业。为了感谢神灵的召引,就起名为“麤溪”,因为繁体的“初”字是由三个“鹿”字组成的。后来,徐氏的后裔觉得“麤(粗)”字的寓意不雅,还十分难写,同时为了缅怀最初来到这里开天辟地、建设家园的徐太公,于是就利用“麤”与“初”的谐音,把“麤溪”改成现在的“初溪”。 初溪村民有客家人勤劳,朴素的传统美德。原先,初溪村的经济收入原先以农业为主,全村都种植单季稻,但产量低。后来改种双季稻,同时,还种上了烤烟,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在这个山多田少的山村,森林面积占80%,大部分种植松、杉、竹等,尤以毛竹林为多。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还生产产竹制的包纸。当时,村中有造纸作坊二十多座,男人们大部分做纸业,造纸成为主要经济来源。封山育林后,造纸业停止,男人们便外出打铁,当石匠,办建筑队及其它副业。妇女则上山砍柴,耕作及做家务,抚育子女,这些家务。 2006年,初溪土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乘着“旅游热”办起了“土楼民居生活体验馆”。 “土楼民居生活体验馆”还有不少单间配有电视和卫生间,提供热水淋浴。由此可见,土楼旅游也在和城市接轨,除了土楼特色不变外,更注重清洁,舒适,适应生活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住土楼、饮米酒、品客家文化,是游人们在初溪土楼聚落最惬意的享受。就在集庆楼边上一道山涧上一溜房子是这个村的餐饮街,土楼饭店的老板娘笑吟吟地迎接着我们,为我们沏好茶后,就忙活开了。不到一会儿就端上了四菜一汤的客家特色菜系。几杯客家酒娘下肚,身体暖热起来,这才注意到餐馆各处墙体上挂着土楼饭店的老板和2009年7月来此拍摄的《下南洋》电视剧组导演、演员合影的照片。剧组在这呆了17天时间,天天由土楼饭店提供快餐,他们精心热情的服务、特别是微利而又可口的盒饭赢得剧组的好评,临走时这些从京城来的演员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日上中天,山区冬日骄阳将古堡式的山寨映衬得格外美丽,如同置身于一幅充满梦幻色彩的古油画中。村里的老人叼着烟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土鸡在村头来回踱着步,大黄狗眯着眼坐在家门口晒太阳,感受着热情好客而又十分淳朴的土楼主人带来的温暖,品尝着土楼的特色佳肴……古山寨土楼人家恬静闲适的慢生活让人沉醉不已。 占老的集庆楼 将初溪土楼群比作飞碟和棋子都很神似,如果是雨雾浓密的日子,它更像是一朵朵开放在山地上的硕大的蘑菇——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土楼村庄。如果不是旅游开发者的足音叩响了这荒野僻静的土地,它们至今还沉睡在在闽西南的山坳里。 山陵夹道,有两道溪流为伴.一条青石铺设的乡间小道穿梭在每座土楼之间,连接着土楼人家。山野的风带来了幽深而又冷馨的气息,初春时节,山峦间竹林缓缓摇曳,绿浪奔涌,飘飘欲仙,好像为土楼群竖起一道涌动的绿色屏风,在斜阳映照下泛着的绿色的光芒,透出响亮和生气。直面村口的人字型排开的三座圆楼和两座方楼,藏风聚气.面对流淌的小溪,诠释着易经风水学中的要义:后靠龙脉,前朱雀,左青龙,右白虎。所有的土楼,都是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但也因此照见客家人提防和不敢轻易融入南蛮之地的精神影像。当逃亡的时代结束,疲于奔命的脚步停止后,客家人在此落地为生,渐渐地也带来了中原民俗...

【年份】2014

【期号】第5期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