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参加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

参加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6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2版:梅州新闻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本报记者严海苑

9月8日,梅州市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专家问策会在我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应邀前来我市参加专家问策会的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中心课题专家、著名文化学者吴祚来先生。“山清水秀、文化资源丰富的梅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把已有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谈及梅州如何实现“绿色的经济崛起”时,吴祚来一语道破了我市文化发展的关键,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市的现有文化资源,并对梅州如何利用文化积淀实现发展建言支招。

 梅州要在自身文化特质上做文章

记者:吴老师,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据了解,您是第一次来梅州,但您对广东文化有整体的了解,来梅后也亲身地感受了这个地区的客家文化积淀。您对梅州现在的文化状况有怎样的印象?

吴祚来:这次我来梅州参加绿色的经济崛起问策会,参观梅州中国客家博物馆等地后,心生感叹。客家人的历史,就是汉民族的苦难史,每一个历史动荡,都导致成千上万的中原人南迁,在自己的国土上却成为“客居者”,一些人最终不得不“下南洋”,到异域谋生存求发展空间。在我看来,客家人其实是汉民族中的特殊民族,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避难史,也是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历史,更是创造新生活的历史。经历了长时间的迁徙和磨难的客家人,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保留有自己的语言、山歌戏剧、节日文化及生活习俗。同时,它又与汉民族同根同源,在大文化方面有一致性。这些蕴藏了深奥历史秘密的传统文化积淀,要发展就必定要在自身的文化特质上做文章,进一步挖掘、保护和整合。

此外,我关注到梅州的文化战略,涉及传统及展示各类客家文化的内容,然而只有内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制定梅州文化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有方式、有策略地推展梅州文化之都形象。既然要打造客家之都,就要成为客家文化之都、资源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学术研究中心、重大文化活动策源地,要成为内地与海外的一个链接点。

 提升客家文化影响力要占领制高点

记者:刚才您谈到客家人有自己的语言、山歌戏剧和生活习俗,我们如何去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促进这些文化的发展?

吴祚来: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提升客家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要占领几个制高点。一是首都北京,二是深圳、香港,三是台北。我们要以制高点为中心,向其他地方辐射,让更多的客家人深入地了解和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提升梅州对外的影响力。同时,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客家文化教育的培养。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要植入青少年的骨子里,让他们也能广泛地了解、主动地参与,并通过他们传承下去。这不仅要重视客家话和客家山歌,更要重视客家乡土教材,让全世界的客家人尤其是客家人后裔明晰历史、追怀先祖,使所有客家人有自己的文化认同,从而形成精神凝聚力,提高影响力。

其次,梅州已举行了山歌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客家山歌已经开始唱响。山歌作为地方文化,有以山水为舞台、天空作布景的原生态山歌,也有根据现代人欣赏需要打造的艺术形态的室内山歌。但目前无论是本地舞台还是国内其他地方甚至国外舞台表演,人们看到的多为室内山歌,我们还应倡导与还原在自然山水中歌唱、在劳动时歌唱的原生态山歌。春天采茶、秋天收获时,应该让当地生产生活与艺术活动联系起来,举行原生态山歌对唱活动,这对游客来说更有意义。不仅如此,还可以组织山歌歌手到台湾日月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甚至到世界各地有客家人的地方歌唱,让山歌成为梅州文化名片,以美的传播方式,让全世界欣赏赞叹。

再次,梅州的建筑方面也要与客家文化特色结合起来,让来梅参观的人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属性。在参观客家博物馆的时候,我发现周边有许多有特色的传统建筑,让人感叹百年前的人们建造出来已成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再对比我们近三十年的建筑,几乎无文化风格可言。如今梅州要打造文化客都形象,就要在建筑上下功夫,对城市文化而言,没有任何元素大过建筑。我们不仅要对上世纪初之前的古建筑严加保护,尽可能不拆迁不改建,还要在新建社区打造有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群,让外地朋友来了,既可看古老的客家建筑,也可参观新客家文化社区;同时也使未来的人们对我们这个时代有一些文化敬意。

此外,梅州的小吃很丰盛,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更吃不到。我认为,客家小吃要做到国内外,影响世界,就得学习日本与韩国料理,学习它们并超越它们,将客家菜做成小吃精吃的料理,打造特色的“客家料理”。我们要用当地的茶、菜、肉类食品,用绿色理念与安全品质来奠定梅州客家料理的品牌。还有一点,我们不能遗忘了客家的节日文化和习俗,这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将节日文化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加上现代的元素,打造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客家节日,使全世界的客家人都回来过节。

 通过网络平台提高宣传策划影响力

记者:梅州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相比起湖南凤凰、云南丽江、广西桂林等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我们应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梅州丰厚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吴祚来:确实如此。虽然梅州有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但一说起梅州,说起客家人,很多人不了解,或者有些人就算听说过,也不知道是怎样的概念,脑海中没有具体的文化形象或人物形象。比较一下云南丽江与梅州的网络影响力,我们也可知道其中的差距。谷歌检索“梅州文化”是678000条,“丽江文化”是2590000条,差四倍左右;“梅州”则是69500000条,“丽江”则为240000000,同样差了四倍左右。面对差距,梅州更要宣传,运用各种媒介对客家文化进行宣传,逐步形成客家文化品牌。影响力是宣传出来的,也是策划出来的,如果资金充足,就大力宣传,如果资金有限,就要巧妙地宣传。

记者:目前梅州宣传的资金还是相对有限的,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巧妙地宣传?

吴祚来:我通过什么来了解与认识梅州?网络。天下人会首先通过什么来认识梅州?还是网络。目前,梅州的发展理念是“绿色的经济崛起”,而网络经济与网络影响力正是最绿色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所需的经费不多,但却有效。如果打造实体客家首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打造虚拟的客都,这就是客家网络信息之都、客家文化资源之都、客家新产品新文化之都。

梅州要先建立一个宣传的网络平台,可以申请成立客家人网络电视台,每天定时地播报客家话新闻,报道全球客家人新闻资讯;同时,可以放上客家山歌、汉剧、客家民俗表演等视频内容精选,让网友直观地了解客家文化的内涵。除了网络电视台,还要有更全面的文化网站建设。通过网络检索,我发现客家文化网站建设相当少,上海、四川各有一家,但都没有政府或研究机构背景,这是梅州的机会,如果能打造全球最大的客家文化网站,将会直接影响全世界六千多万的客家人。在建立强大的客家文化网络资源体系的基础上,梅州还要利用各大网站,开设博客、微博客,掀起客家文化的热点讨论,使全国关注梅州、关注客家文化。

记者:有了一个宣传的网络平台后,我们应如何策划更有影响力、更能体现客家文化的活动?

吴祚来:要让文化艺术作品真正传播出去,既要重视形式,也要重视内容,还有就是策划与推广。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一绿色平台广泛发起各类和客家文化内涵相关的活动,成为重大客家文化活动的策源地,提高宣传策划的影响力。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网络,评选年度最美丽的客家姑娘;每年评选可爱的新生代或各领域杰出客家人物作为客家人形象代言人;将客家博物馆收藏的最优秀的客家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通过网络展示出来;系统地征集客家人的口述历史记忆作品以及历史文物;发起文化寻根活动,让海外到客家居住地、国内客家人到中原内地寻根;组织队伍到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或阿里山上举行“千人山歌”对唱活动;每五年或十年出版一系列有分量的客家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举办网络成果展;组织世界范围的网络学术探讨,对客家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互动……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改变现实的生活世界,我们要利用好这一时机,在网络上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化传播力量,提高梅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文化的生命力将使梅州声名远扬

记者:有专家指出,先进文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其发展的动力。梅州要如何借助自身的文化积淀,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吴祚来:经济发展不是为了经济本身,而是为了人们幸福。经济只是使人丰衣足食,而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与情感需要,所以文化更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与生活品质。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福利,一种人文提升,一座伟大的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形成持久不断的发展动力,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展现出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坚定意志。我们不能总想通过文化来谋利益,将文化功利化,而要通过文化提升整个地区的文化品格、文化品位、文化素质、文化原创力,潜在地影响一个地区的竞争力。

文化转化为经济力,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而是长远的目标与追求。我们认为巴黎是时尚之都,这与法国人的文化素质与生活品位相关联,这种“时尚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时尚文化”也并非几年、几十年打造出来的。我们要养育我们的文化,不能树还没有长大,就希望它结果。如今梅州才刚刚意识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并没有完成对接,就应该加强与提升原创,慢慢形成新文化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对于传统文化,古老的建筑或歌舞,能够原汁原味的,就不要添加现代的东西,就告诉受众,这是原有的样式内容;而当代复活的文化,既要有传统客家文化元素,又要有时尚趣味,让传统与时尚结合。通过《客家意象》、《桃花雨》等新形态的山歌、汉剧,我们已看到梅州新文化的生命力,相信通过五年以至十年的努力,梅州文化会走出广东,声名远播。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