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4)
期刊(64)
学位论文(24)
视频(1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4)
期刊 (64)
学位论文 (24)
视频 (13)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77)
2013(29)
2011(32)
2010(33)
2009(10)
2008(21)
2007(6)
2006(7)
200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7)
客家文博(4)
海峡导报(3)
科技信息(2)
传播与版权(1)
中国统一战线(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台湾周刊(1)
茶.健康天地(1)
搏击(1)
“客商”的社会责任及其渊源分析
作者:余云珠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社会责任  渊源  先进性 
描述:的需要和时代进步的要求。社会责任意识为客商构建了和谐的经营环境、塑造了企业良好的形象,为客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现了客商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赣南采茶舞蹈与劳动起源
作者:杨晓娜 罗宁  期号:第8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动与舞蹈  采茶舞蹈 
描述:南客家文化的产物,是历代艺人们从生活、劳动中提炼、整理、汇编出来的,是源于茶农劳动和生活的产物。本论文将以源于茶乡劳动生活的采茶舞为切入点来论证阐述舞蹈中的动作、音乐、道具、模拟动作与劳动的关系。
移动正义:客家政治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价值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动  华夏体系  新客运动  现代价值 
描述: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与活动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描述:系网中,这种网络的存在使他们得以以群体的方式而出现。本文试图从群体的角度对晚清客籍外交官群体兴起的原因与活动作一番综合考察,以期对此一群体的现有研究有所推进。
放大“土楼”效应
作者:李蒲河 钟丽琳  期号:第11期 来源:人民政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大常委会  永定县  客家土楼  生态型  旅游产业  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公路  县政府  旅游资源  理顺机制 
描述:永定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的决策,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服务发展大局,转变发展方式,为永定打造生态型旅游强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客家研究所2007年大事记
作者:嘉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所  大事记  客家社会  管理人员  房学嘉 
描述:1日,在房学嘉所长的带领下,全所师生前往梅县松口考察,为本月中旬举行的“走进客家社会”研习营活动作准备,先后考察了元魁塔、李氏“世德堂”、松口老街等,并与当地政府和考察点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
论舞蹈演员如何在舞蹈表演中成功塑造形象
作者:林秋霖  期号:第5期 来源:艺术时尚(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蹈  演员  塑造  形象 
描述:舞蹈是舞蹈演员通过简化的身体动作向观众展现美的一种艺术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舞蹈演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探讨了舞蹈演员如何成功塑造舞蹈人物的形象。
赵佗:南越割据与大义归汉研究
作者:戴春平  期号:第2期 来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越割据  大义归汉  南越国发展 
描述:南越割据的局面以及诸多因素促成了赵佗大义归汉。赵佗大义归汉的主要原因是内部问题及外部推力等多重因素;而归汉对南越国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事等方面都有推动作用.
李世熊:硬颈的客家学人
作者:何典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学  明末清初  反清复明  隐士  油灯  主人 
描述:明末清初,宁化泉上有这么一个隐士,他在自家客厅的桌上放了一杯清水,一盏油灯,客人来到后,要是懂得把杯里的清水倒在地上,把油灯点燃,就会备受主人的欢迎。这两个动作含了一个哑谜,正是:反清复明。这个隐士就是李世熊。
太平天国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的民俗辨析——论妇女参加生产劳
作者:廖胜 王晓南  期号:第1期 来源: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妇女  生产劳动  壮族妇女  客家妇女  劳动习俗  妇女解放 
描述:妇女广泛参加太平天国的各种生产劳动和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