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地客家民居“养在深闺”
-
作者:陶清清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淹没在钢筋水泥中的客家围屋。周游 摄
坪地低碳城附近的一处客家围屋和碉楼,已经破败,保护刻不容缓。
周游 摄
不久前,龙岗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大计。10月16日,本报以《龙岗欲造深圳“客家之都”》为题,报道了龙岗打造“六区一都”建设文化城区的设
-
试论如何弘扬客家耕读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连允东
追溯宁化客家历史可知,宁化客家人历来看重“耕读传家”,坚守“耕读”传统。由于崇尚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自强不息,自唐代至清代人才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宁化也因此被誉为“文人之乡”。但当代虽也出了一些人才,而“耕读传家”风气却有所淡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时代环境的变化,也有人的思想观念
-
广宁群山深坳中客家大屋人未识
-
作者:蔡贤丽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宝锭山竹园。
小村庄里生活气息浓郁。
福安里古屋。
在行走中,我们不是看秀丽山川,便是欣赏各地的人文景观,古建筑是后者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广东一带山脉纵横,自千百年来孕育了无数特色古村落,如珍珠遗落在山梁沟壑,古朴天成。肇庆广宁县的群山深坳里,就隐藏了十几座客家大屋,但其中仅一座
-
客天下美麗中國的客家名片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展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梅州市的版圖,在這座梅艷芬芳的城池一角,鑲嵌著一個美麗的旅遊產業園—客天下。如果說,客家人都有一顆嚮往梅州的心,那麼具有山水、文化與客家大美的客天下,正是天下客家人最好的精神家園。
■香港文匯報記者 藺紅柳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在首都北
-
陈柳金:客家皈依与文学安怀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谈艺录】 本报记者 朱红娜
人物介绍
陈柳金,1979年生,兴宁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小小说散见于《飞天》《短篇小说》《百花园》《小说月刊》等,部分作品被《读者》《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选载。作品入选2011、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和2012年中国小小说排行
-
山歌剧要向“母体”客家山歌吸收养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罗锐曾老师40多年的研究汇集《客家山歌剧》日前出版
【专访】
著名剧作家罗锐曾从事客家山歌剧的编剧、研究长达40多年。他虽年届古稀却退而不休,于日前将自己40多年的研究汇集成《客家山歌剧》一书。出版之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解读山歌剧的前世今生、直言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他认为山
-
新老客家相融惠州 冬至飘起四海味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萝卜粄成为惠州市民过冬至不可少的一道小吃。
“外婆做的饺子真好吃!”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王晓男 姚木森 朱金赞 周楠 摄
今日是冬至,作为新老客家相融的惠州,冬至深受大家重视。今年冬至恰逢周末,不少家庭或企业通过包汤圆、包饺子、做萝卜粄、吃艾角等方式快乐过节。
做萝卜粄
家家萝卜粄飘香才
-
月入过万高薪背后是“高辛”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日前,几位工人在安装市区人行天桥的扶手电梯。 本报记者钟畅新 摄
城市的天空朦胧亮,有一群人开始忙碌起来,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穿行。
他们是重体力劳动者,有些人月薪过万。这些高薪的异地务工人员朴实、低调,他们对于常年风吹日晒、一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对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毫无怨言。他们希望的是,揣着厚厚的
-
赣南客家婚俗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据考证,婚嫁的礼仪和程式,发轫于有了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夏代,臻于周代。赣南是中原汉民南迁较早的聚集区与扩散地,是形成客家民系的摇篮。婚俗在赣南客家地区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当今就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婚俗而言,其程序主要有:相亲、送庚帖、定婚、睄节、报日子、迎亲。
一、相亲
相亲,亦称“提
-
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作者简介:
杨遵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江西作家协会、赣南客家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400万字。
多年从事客家文化研究,发表了《崇尚教育,赣南客家传统的文化观》《赣南古代的旅游文化》《形式各样的赣南民居》《从谱牒看客家先民的迁徙轨迹》等论文百余篇。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