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80)
期刊(400)
学位论文(71)
图书(30)
视频(10)
会议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80)
期刊 (400)
学位论文 (71)
图书 (30)
视频 (10)
会议论文 (6)
按年份分组
2015(11)
2014(573)
2013(219)
2012(228)
2011(212)
2010(179)
2009(86)
2008(74)
2007(54)
2006(35)
按来源分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7)
臺灣戲專學刊(4)
中州今古(3)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
河洛春秋(2)
民族音乐(2)
东方艺术(2)
大美术(1)
决策探索·下半月(1)
华商(1)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客家蓝衫--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压题图片:台湾职校生创意设计的客家女性“蓝衫” 女装"大襟" 男装"对襟" 男装"琵琶襟" [服饰] 提要:客家文化主要包括客家方言、客家习俗、客家人文、客家建筑、客家饮食、客家服饰和客家意识等。千百年来,大家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宣传、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丰硕成果,而对于保留有千年
流淌在血脉中的客家符号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尽管,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最重要原因,但在迁徙中,总有一些东西让客家人坚守,成为流淌在血脉中永恒的符号。 祠堂 赣、闽、粤相交的青山绿水间,是客家的主要分布区。走进这里的每一个村镇,可以看到一座座雕梁画栋的祠堂,它们虽然因岁月的冲刷有的破损或斑驳,像老人倔立在风中,但从它们建筑的精美,我们仍能想
正在式微的香港客家村落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香港一座名正言顺的客家村落正在式微 已遭停办的永安学校 村中著名大宅"慎德居"是梅县籍印尼华侨梁干臣所建 林文映(香港) 核心提示:在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小平原,有一座叫“崇正新村”的村庄,它是客家人在香港的最大村落,也是香港一座名正言顺的客家村落。崇正新村内的建筑,既有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更多
客家与客家精神散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位于赣州市龟角尾公园内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鼎和纪念坛。 (图片由客家图片网提供) ■作者简介: 罗勇,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现任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教授,专门史硕士点领衔导师,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兼任(香港)国际客家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闽西:客家神话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张胜友 闽之西者,客家祖地也! 似奔似逐山峦游走,如涛如涌林海滔滔,奇幻秘境,人间乐土,便演绎了一部客家神话和传说…… 客家,被誉为东方世界的“吉卜赛部落”。 时序越千年,五胡乱华,朝纲倾裂,战祸频仍。中原汉民饱受生灵涂炭,颠沛流离,“人慌慌而游走,风飒飒以南迁”,举家携儿带女
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杨遵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江西作家协会、赣南客家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400万字。 多年从事客家文化研究,发表了《崇尚教育,赣南客家传统的文化观》《赣南古代的旅游文化》《形式各样的赣南民居》《从谱牒看客家先民的迁徙轨迹》等论文百余篇。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
粗布蓝黑衫与裤务实简朴客家衣
作者:郑子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时,客家妇女穿的“蓝衫”所用的蓝布,据说是用草木染成的,可以防虫和预防皮肤病,被称为“蓝百永”或“蓝包永”,按字索义,是象征永永久久、百穿不厌的意思。 “现在旗袍最多,有近一半的量,客家传统服饰只占十分之一,只有四五个客人。”李光晨做一件旗袍的手工费可达400元-600元,但客家
典藏意义的客家古村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有300多年历史的赣县白鹭古村恢烈公祠“友益堂”。记者谢东琳摄 □龚文瑞 行走在赣南乡村,你必定会感动于那一处处具有典藏意义的古村落。 山岭逶迤,田畴泛绿。晚风吹过,炊烟袅袅,一条条蜿蜒的溪河旁散落着一座座充满传奇与故事的客家古村。夕阳下,客家古村如一帧典藏的画卷,经典的故事让走进古村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