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以贺州市八步区芳林村为个案
-
作者:王荷珣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市 芳林村 客家饮食文化 调查与研究
-
描述:、思想言行、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等文化行为主要是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贺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是祖祖辈辈客家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创造贺州客家人自己的文化中,将本地饮食与中原菜系相结合,不断实践、不断组合、提炼、升华形成的。为了适合不同的口味,勤劳质朴的客家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粗粮野菜变成了盘中美餐,烹调出不同口味的菜肴,形成了独具贺州特色的客家菜,它蕴含了中原饮食文化传统的修养、经验,又在艰苦岁月中吸收了古越文化精华,它伴随着贺州客家人的发展而发展,成为贺州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贺州客家饮食这个大家族里,可以分成许多的类别,主要有主食类、菜肴类、食品类、小菜类、小吃类、点心类等。贺州客家菜享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誉,有别于其他菜系最显著的特点主要有:在取料方面,讲...
-
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解读台
-
作者:樊洛平
来源: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台湾客家文学中的“移垦社会”生存形态与中原文化根基:解读台
-
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
-
作者:杨广宝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地土 情感 信仰 语言
-
描述:归属感。其次,潮汕文化重人伦、重亲情的文化特征对泰华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作品呈现出讴歌人情美,倡扬互助友爱的主旋律,流露出思乡和文化传承的情感。一些小说塑造出勇于进取,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
福建培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
作者:黄东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装饰艺术 表现形式 培田地区
-
描述:装饰的表现形式。第四章从表现手法、图案纹样、文化内涵、装饰技法四个方面对培田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进行归纳。第五章以培田古村落的衍庆堂、官厅、继述堂、济美堂四处实例为基础分析培田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
李金发与中国象征主义诗歌
-
作者:张松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象征诗派 盗火者 非对称性比较
-
描述:常复杂和丰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语言革命与语言畸变,以丑为美和奇特观念联络的意象创造原则,化欧与化古中的异国情调,情绪化主题的多向阐释性等等。戴望舒是中国象征诗派另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在中国象征诗派
-
河源精心打造“客家水乡”
-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连平讯 (记者曾焕阳、秦仲阳 通讯员汤剑冰、林伟国、张燕芬)“万绿河源·客家水乡”旅游主题推介活动将于今日中午在连平县九连山原始森林度假村内的新河漂流基地降下帷幕。今后一段时期,河源市委、市政府将把“万绿河源·客家水乡”作为全市的总体旅游形象和旅游主题,重点对外进行全面推介宣传。
享有“客家水
-
客家“鸡肠面” 连允东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平时爱吃面条的我,近年来走南闯北,既品尝过陕西岐山的“臊子面”、兰州的“拉面”;也享用过杭州的“猪肝面”、龙岩的“阳春面”。这些面食虽风味各异,但总不如家乡的“鸡肠面”那样滑爽适口、风味独特。
我的家乡是宁化的一个小山村。鸡肠面,形似鸡肠,其实并无鸡肠,是用地瓜粉加鸡蛋做成的一道面食。儿时,我常盼
-
客家古文化遗风
-
作者:马先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九厅十八井门楼
王砂桥外观
马屋村古道
马援庙壁画
客家阿婆
连城四堡马屋村的古民居建筑与雕版印刷有密切的联系,从建筑特点上看,有明显的明清两代的风格。明代的高檐斗梁,清代的防火墙、青砖围楼,几乎清一色的四合院式建筑。其中著名
-
客家民歌唤醒城市遥远记忆
-
作者:刘莎莎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有一把草我门边坐,有一把米我唱山歌……”这是深圳客家先民的一首古老山歌。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现代都市人或许已经遗忘这古老的旋律,在流行音乐的吞噬下,“民歌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与客家民歌相伴生的城市历史记忆,也随之渐行渐远。$$所幸,深圳人已经意识到历史记忆缺失的严重后果。2005年11月,深圳市
-
充满乡韵童趣的客家童谣
-
作者:吴德祥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童谣,即是客家乡村儿童流传的口头歌谣。这些歌谣都是客家乡民在生产生活中口头创作,供小儿传唱的歌谣,它使用诗歌的韵律和形式,来表现客家乡民的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充满了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和儿童趣味,反映了客家乡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假、丑、恶的控诉和鞭挞。不仅对儿 童培养韵律、想象、联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