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97)
期刊(4703)
学位论文(891)
图书(371)
视频(160)
会议论文(136)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97)
期刊 (4703)
学位论文 (891)
图书 (371)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36)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30)
2013(1021)
2012(1058)
2011(1008)
2010(866)
2009(460)
2008(415)
2007(246)
2001(1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313)
客家研究辑刊(311)
政协天地(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中华奇石(2)
中国财富(2)
糖烟酒周刊(2)
视野(1)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
咸宁学院学报(1)
关西饶平客家话调查研究-以郑屋、许屋为例
作者:张孟涵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共时  历时  移借  接触  语言  关西 
描述:們口耳相傳的鄉音,但也因為近代各族群間互動頻繁,使得語音開始轉變,饒平客語開始滲入其他方言、次方言的語音現象,但因宗族語言的封閉性,使得各姓氏內變化速度與情況不一,關西的饒平客語呈現多樣化,故本文
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作者:暂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险的成因、特征与表现形式、管理现状以及新兴市场及西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并就如何控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结合中国实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体制所造成,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包括财政体制、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除了体制性的原因,信贷资产又受到国家政策、企业自身和银行自身的影响,由此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相对较差的局面。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有征状,如形成的多因性与承担的集中性、形式的隐蔽性与量的叠加性、主体的缺位性和化解的单一性等,中央银行近几年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监管开展了有益的探索,1996年《贷款通则》正式生效,1998年初对国有商业银行"取消贷款限额控制,实施增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特别是1998年5月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突出主营收入在还款来源中被视作第一来源,将风险法覆盖从贷款发放到从帐面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与此相对应,各商业银行也积极投入到信贷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中,使风险管理由规范上升到实证。目前虽然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初见成效,信贷资产质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风险管理尚未实现制度化、系统化,负责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风险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不当等。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结合新兴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和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及内部寻找对策。纵观新兴市场商业银行所走的道路,我们不难发现经营成功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均来自于严密的组织结构、正确的信贷政策与导向、严谨的信贷程序,以及横纵双向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作为西方商业银行,虽然其外部体制及内部机制与新兴市场的商业银行有很大不同,但其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尤其是运用计量统计学(如CART、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等)的技术方法来估计和确认信贷风险方面的独到之处。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自外部看,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不断完善财政收支体制、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的同时,逐步建立并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从内部上看,要调整信贷部门的组织架构,分别建立分析、授信、放贷和跟踪等系统,并附予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职能,扩展风险控制的行业分析和量化分析基础,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新近下发的《贷款分类指导原则》,加强对信贷资产的监控,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跟踪抑制信贷风险。
台湾民众摄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之健康危害探讨及调查
作者:吕维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苯甲酸  己二烯酸  食品防腐剂  过敏性疾病  健康风险评估 
描述:遷調查,分別依性別、五個地區分層,分別為客家地區、山地地區、東部地區、澎湖地區、及全臺地區,計算每人每日飲食攝入量,結合第二次台灣總膳食研究調查(Taiwan Total Diet Study, TTDS)分析防腐劑苯甲酸與己二烯酸之暴露濃度,進行五個地區分層居民之健康風險評估,以危害指數(%ADI)表示。另於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研究過敏性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蕁麻疹、及過敏性結膜炎進行盛行率分析。並進一步評估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防腐劑暴露的危害指數(%ADI)成長率,以邏輯斯迴歸方法進行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分析。 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在1993-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19-64歲居民暴露苯甲酸之危害指數,男性最高為客家地區居民,女性則為東部地區居民,其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68%ADI及 73%ADI。己二烯酸對居民危害指數評估結果,男性最高為澎湖地區居民,女性則為山地地區居民,其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12%ADI及11%ADI。在2005-200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19-64歲居民暴露苯甲酸評估結果,男性及女性危害指數最高皆為客家地區,第95百分位數分別為70%ADI及 90%ADI。己二烯酸評估結果,以第95百分位數來看,男性危害指數最高為東部地區19%ADI,女性為客家地區27%ADI。在女性苯甲酸評估結果,只有第97.5百分位數,客家、東部、及澎湖地區皆高於危害指數%ADI標準值,分別為104.83%ADI、122.79%ADI、及 103.85%ADI。 過敏性疾病盛行率分析結果顯示,2005-2008年19-64歲男性患有過敏性疾病盛行率以澎湖地區為最高36.08%,東部地區過敏性疾病盛行率為最低27.71%。女性患有過敏性疾病盛行率以澎湖地區為最高55.89%,東部地區過敏性疾病盛行率為最低40.20%。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苯甲酸及己二烯酸的健康風險危害指數%ADI,從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期間的%ADI成長率對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進行探討,結果顯示攝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的健康風險在客家地區、山地地區、及澎湖地區與全臺地區比較會增加過敏性疾病盛行的情況,且有統計上顯著的意義。第97.5百分位數%ADI成長率,山地地區居民攝食食品防腐劑可能引起過敏性疾病是全臺地區的3.92倍(OR: 3.92,95% CI : 1.23-12.48)。 結論:經由蒙地卡羅模擬分析方法,以機率分布模式擬合計算之危害商數%ADI,無論男性或女性攝食食品中苯甲酸及己二烯酸之健康風險皆低於標準值。除了女性在2005-2008年期間,第97.5百分位數%ADI於客家、東部、澎湖地區高於標準值。然而1993-1996年到2005-2008年%ADI成長率(包括第50、95、及97.5百分位數%ADI)在客家地區、山地地區、及澎湖地區與全臺地區相比,發現對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發現有增加的趨勢。山地地區民眾其攝食食品防腐劑可能引起過敏性疾病盛行情況為最高。
闽西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以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为个案
作者:林凤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宗祖崇拜  历史实践  权力结构 
描述:变迁,也试图在二者之间的博弈中寻找权力因素在其中的重要影响。客家祖先崇拜是祖先崇拜中的一系脉,分为家祖崇拜和宗祖崇拜。当中的权力结构一直是村落研究的一个热点,客家祖先崇拜的权力结构因素常常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而发生变化的,更是引起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以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为主要理论架构,基于福建省永定县林村宗祖崇拜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并以1949年以来至今为时间脉络,对林村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过程进行考察,透过权力结构的视角对林村宗祖崇拜进行具体研究,以揭示林村宗祖崇拜在实践过程中如何受权力结构的影响的,同时探讨权力结构这一因素是否对祖先崇拜这一民间信仰形式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并且成为当下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崇拜的一般表现模式。在论述选题缘由及意义的基础上,笔者首先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对祖先崇拜和权力结构研究的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逻辑思路,进而论述祖先崇拜的起源与演变,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意义,目的是达到对祖先崇拜的一个基础性了解。在此之前,笔者在永定县林村收集到详实的田野资料,又阅读过相关文献,并将二者结合,对福建闽西地区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永定林村祖先崇拜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家祖崇拜与宗祖崇拜。考察祖先崇拜的变迁以及背后的权力结构因素是一个重大工程,需要有一个大框架来作为支撑,以笔者的研究能力而言还达不到全面阐述的水平。因此,笔者结合个案以1949年至今为时间发展脉络,着重探讨林村客家祖先崇拜的历史实践问题,并把林村林氏宗族的宗祖崇拜放进权力结构框架内进行具体论述。笔者在这里着重分析影响林村林氏宗族宗祖崇拜的权力结构的几种因素,以及不同时期宗祖崇拜的历史实践受权力结构的影响有何表现。具体而言,笔者意在从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的博弈对宗祖崇拜所起的作用来探讨。在分析林村林氏宗族宗祖崇拜权力结构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一个客家村落社区中宗族的精英数量和质量对于该村落的发展影响很大。具体到林村的林氏宗族,宗族内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精英在现代化的大舞台上互动,寻求权力契合的平衡点,有助于林氏宗族乃至林村以及更大范围的客家族群的和谐发展。受国家在场的因素影响,林氏宗族中政治精英的强势地位依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至少在林村是这样的;而经济精英在汹涌澎湃的经济大潮中迅速提升其社会地位,扩大其在村落中的影响力,并在村落的权力结构中与政治精英展开博弈;相比较而言,社会精英则处于权力结构的边缘区,但他们可以运用的资源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也相对广泛,再明显的是,社会精英在地位上还是需要依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总之,自建国以来,笔者通过对林村宗祖崇拜的权力结构的论述,能够折射出村落权力资源配置在国家政策背景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村落中内部权力资源占有主体的权力不断变化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对客家宗祖崇拜的一种分析性的建构,从中展现出一个客家村落的权力结构运作的内在逻辑。
江西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发展研究
作者:童绍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江西  红色旅游  开发  发展 
描述:> (1)江西红色旅游的理论研究
主要对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进展、论文思路及框架等问题进行介绍。对三大理论进行解释。首先,分析红色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趋势。其次,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明确红色旅游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
作者:潘文涵 章雅惠 陳正義 吳幸娟 曾明淑 高美丁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營養學會雜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十四小時飲食回憶法  膳食營養調查  營養狀況  臺灣地區 
描述:查同樣方式運算比較,顯示國熱量、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E、鈉、鐵、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攝取較前兩次調查略低;維生素A、B1、B2、C、鈣、飽和脂肪酸、膽固醇攝取則較高;粗纖維維持不變;蛋白質佔熱量
梅州佳酿醉美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今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在梅州调研时,兴致勃勃地品尝一线天蜂蜜酒。 今年8月,市委书记朱泽君、市长谭君铁等领导共同为珠江啤酒梅州生产基地首期项目投产推杆。 副市长陈建青在广东明珠珍珠红酒业有限公司调研。 客都梅州,山清水秀,生态优
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陈丽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创新发展  桂林 
描述:为世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中国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风景名胜区要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在各风景名胜区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规划、开发、管理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竞争力。桂林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桂林是著名国际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四大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美誉世界,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旅游业是桂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2009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旅游业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构建“一省一岛一市”的格局,桂林市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级城市。在综合改革、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全国提供示范。桂林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形成最具城市优势、最具品牌效应、最具社会竞争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然而,桂林旅游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研究桂林市旅游产业发展,既是加快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广西旅游业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探寻桂林旅游业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具有局部区域性意义,更具全局战略性意义。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为研究对象,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体系和制度框架,为实现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全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八章。即: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评价,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功能定位,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拓展创新发展,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大跨度区域联动发展创新,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睁体系。论文系统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以桂林旅游产业创新为研究对象,从体系上分为三个层面探讨:即从桂林旅游微观个体层面(如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到中观的旅游产业链层面(如会展业等)到宏观旅游协作圈层面,提出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实现机制。论文在评述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基础上,对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总结了桂林旅游业发展成效和经验。论文深入地探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其主要问题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旅游升级难度大;旅游价格普遍偏低,无法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对经济带动作用难以发挥;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旅游业对全市财政收入增长贡献有限;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缓慢和旅游产品单一等。桂林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运行机制相对缺失;旅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硬件建设差距比较大。论文在研究桂林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目标及定位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和桂林旅游产业功能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发展运行机制创新。论文从跨县(区)旅游资源的管理机构、政府主导下大旅游管理机制、城市公园改革与城市公园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从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集团、景区联合体经营体制创新三个方面研究了旅游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从桂林旅游整体形象再造、旅游营销手段和方式再创新两个方面研究了旅游营销创新;从政府对旅游融资的强力导向、积极引进外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大型旅游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研究了旅游投融资体制创新。关于桂林旅游产业链拉动创新发展。论文研究了桂林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康复保健度假养老旅游、做强做大旅游房地产产业链、积极发展精品体育休闲旅游产业链的条件和机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论文着力研究了桂林旅游生态环保与补偿机制创新。认为要探索建设绿色旅游产业体系,转变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约型旅游开发模式,建立绿色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要探索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以高效安全为重点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工业体系,建设以商贸物流为支柱的生态服务业体系。并从加强保护漓江生态景观环境、加强上游水源林保护和建设、全力保护漓江水质、强化文化传承保护、加快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落实生态补偿,做好扶贫脱困工作、加强沿岸农民技术培训和建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建立科学保护漓江的长效机制。论文跳出旅游城市之间只有竞争关系的思维,创新提出东盟/北部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中国旅游金三角”区域、湘桂走廊区域、客家文化圈区域与桂林旅游产业建立战略旅游同盟协作框架的原则和运行机制。论文研究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桂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保障,争取赋予桂林计划单列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争取赋予桂林类似经济特区的地方立法权,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规划和用地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投融资政策,争取赋予桂林特殊的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认为应该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加大人才培育的改革创新力度,实现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制创新,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机制创新。
汀江流域森要生态修复对策研究
作者:张盛钟  期号:第1期 来源:防护林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汀江  生态环境退化  森林生态修复  模式 
描述:分析,建立了森林生态环境退化区域的森林生态修复模式,以期达到恢复和改善汀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并为汀江下游的森林生态恢复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1.1 汀江流域区位 汀江
赣南畲族研究
作者:黄向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畲族  多源一体 
描述:个较明晰的脉络,并以     此为契机力图在畲族来源、形成问题上有所突破。     学术界普遍认为畲族在隋唐之时即已活跃于闽、粤、赣交界地区,而文献所     反映的情况则是宋以前畲族的活动多在汀、漳、潮之同,在赣南境内则是宋以后     才出现,“畲”之名则始见于元。赣南畲族从唐宋至明中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较     明确、稳定的民族概念,其发展轨迹与活动也相当黯淡,这与赣南的地理环境、    政治、经济地位及移民浪潮的接纳、续动等密切相关。     从蓝、雷等畲族姓氏的来源、迁徙入手,是求解赣南畲族历史的有效手段,     在史志记载匮乏的情况下,族谱资料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赣南畲族族谱在起源、     郡望、迁徙等方面有某些参照或攀附汉人(客家)的现象,但总体上是较可靠的,     特别是明以后的记载有较高的可信度。通过对赣南蓝、雷姓畲族族谱的分析可知,     明以后的赣南畲族为从闽西、粤东北迁入者,他们是明清之际所谓“闽、粤客     家回迁潮”中的一部分,这与地方志的记载相吻合。他们迁入后持续着一种与客     家的共生互融关系,只是在爆发反抗斗争时其族群特征才略有显现。王守仁在镇     压畲民起义过程中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对赣南畲汉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王氏     的心学思想成为畲融于汉的催化剂,这也是赣南畲族在本民族特征的保留上比其     他地区更显淡化的主要原因。     赣南畲族中仍保留着某些独特的传统文化特质,如盘瓠信仰、风鸟崇拜以及     与木鼓相关的民俗事象等。赣南畲族的盘瓠信仰表现暗淡,但却有丰富的狗崇拜     习俗,因此盘瓠与狗是不同层次的概念,盘瓠信仰只是一个符号系统的引入;风     鸟崇拜则具有祖先崇拜的意味,它反映了畲族与鸟图腾族东夷有渊源关系;木鼓     的文化角色则表征着畲族的来源具有苗族成份。此外。汉族与瑶族也是畲族族源     的构成因素,而南方古代民族发展的一贯性决定了越族及其后裔是畲族主源。     赣南及闽西、粤东自古即是族群互动的大舞台,夷、苗、越、汉、瑶等不同时空     来源的族群在长时期的迁徙、融合过程中最终在这一地域形成为畲族。因此,畲     族是多源的,其文化特质所反映的正是其多源一体性。     赣南畲族的文化现状是畲汉(客)融合的结果,这取决于畲汉(客)族群互动的     运作过程与方式。赣南畲汉(客)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相交织的状况,这种关系的悠久     与复杂造成了赣南畲族具体情况的多样性,这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赣南畲族文化既与典型的畲族文化相联系,又呈现出某些变异,特别是在许多方     面露出了一些底层文化的色彩。这无疑更有利于我们揭示畲族来源、形成、发展、演化历史的真实面目。因此,对赣南以及其他畲族发祥地、原局地之畲族的研究,     应该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