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031)
报纸(5479)
学位论文(1091)
图书(541)
视频(297)
会议论文(159)
人物(9)
图片(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6031)
报纸 (5479)
学位论文 (1091)
图书 (541)
视频 (297)
会议论文 (159)
人物 (9)
图片 (3)
按年份分组
2015(314)
2014(7218)
2012(1149)
2011(1084)
2010(927)
2009(511)
2008(461)
2006(160)
2003(38)
2002(20)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338)
南方都市报(268)
海峡导报(126)
客家文博(109)
福建史志(33)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7)
全国新书资讯月刊(2)
都市丽人(美食堂)(2)
五华侨刊(2)
人物(1)
略谈始兴围楼门匾文化
作者:王晓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围楼  门匾  文化 
描述:在“有村必有围、无(有)围不成村”的始兴县城乡,每座围楼门楣的上方镶嵌方石匾,形成了独具内涵的“门匾文化”。本文从门匾分类、门匾形态解析、门匾文化意涵等方面对始兴门匾进行解读,并对其源流进行初步的探讨。
兴宁市竹板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省级    民间曲艺  东北部  广东省  梅州市 
描述: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梅州市管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兴宁竹板歌又称“五句板”、“五句落板”、“乞食歌”、“教化歌”、“甲塞歌”,属客家民间曲艺
试论如何提高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讲解质量: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
作者:谢静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讲解质量  教育功能  服务式教育  “因人施讲” 
描述:博物馆免费开放导致了进馆参观的观众数量剧增。在面对复杂的观众群体时,如何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我们急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提高博物馆的讲解服务质量:、转变讲解观念,将“说教式教育”变为“服务式教育”:二、“因人施讲”,用真情打动观众。
博物馆与环境教育
作者:郝娟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环境  环境教育  博物馆 
描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世界各国面临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棘手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教育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而博物馆则具备诸多开展环境教育,向公众传播自然生态知识,馆有责任善用资源拓展博物馆教育的境界,播撒环境保护的种子的优势。因而,博物有效地达成社会环境教育的神圣使命。
日本有关客家问题的研究与著述:汉族观、中国观、华侨观与亚洲
作者:廖赤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日本  中国观  亚洲观  汉族  著述  谱系  交错 
描述:本文试图对日本有关客家的研究和相关论著作系统的梳理。至今为止,对于客家研究史认真做过整理的,有后述的中川学、濑川昌久和蔡麟三位学者。不过,他们的整理是围绕着自身的课题意识所作的回顾,而非有关日本客家研究史的全面系统整理,因为,日本与客家研究并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
无影塔
作者:范少伟 郭新志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省梅州市  大埔  龙岗  沙土  风水  青砖  锥状  小窗  底层  山原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龙岗村河头口。该塔为五层六面锥状塔,、二层由沙土夯筑,三至五层为青砖垒砌,其中二、三层各面开有小窗。底层立有"此山原系河头罗族粮山,通乡因为风水在此建峰,日后通乡不得以峰占山,罗族亦不得以山废峰此记。清雍正甲寅秋首事吴砥柱
赣州东河戏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州  流域  赣江 
描述:东河戏初名赣州大戏,它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于身,发源于赣江的贡江流域。赣江上游由章水、贡水汇合而戍,由于章、贡二水分别处于赣州西、东两侧,故当地人习称西河与东河,因而从贡江流域起源的戏剧也就被称为东河戏。
闽西汉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  汉剧  国家级  地方戏曲剧种  东南亚地区  乾隆年间  民间音乐 
描述: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人闽西后,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
客家娘酒的“炙酒”工艺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工艺  客家妇女  饮食文化  美食  食物  食用 
描述:客家娘酒是客家地区饮食文化的代表。到了客家地区,不唱上口客家娘酒,就不算真正品尝过客家美食。它不仅作为招待客人、自家品酌之用,更是客家妇女坐月子期间的必备食物。客家妇女“轻身”(生育)过后每天食用几碗用娘酒炖鸡做成的“鸡老酒”,不仅能让生产的妇女迅速恢复体力,更有活血化淤、滋补身体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