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
-
作者:张小聪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长乐 客家 迁台
-
描述:证考察和新的论据,研究难以深入开展。本文以清代粤东长乐县(即今五华县)为主要考察点,在历史人类学的视野下和客家研究学术史背景下,以田野调查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在考察移民的各
-
罗香林与《粤东之风》
-
作者:高华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香林 《粤东之风》 客家歌谣 社会风俗
-
描述:充分反映了客家传统社会及其文化习俗,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客家研究资料。本文拟以罗香林先生的《粤东之风》为文本,通过客家传统的歌谣来解读客家地区社会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释这位客家学大师。
-
廖观音事件与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变迁研究
-
作者:苏东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廖观音事件 东山客家 社会变迁 民间信仰
-
描述:专题的研究框架,把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纳入到东山客家社会变动中去进行解读,对深入解剖清初以来成都东山客家社会历史变迁脉络及事件爆发于成都近郊东山客家地区的历史必然性。本文共分五章,外加前言和结语,共
-
清末横山地区的地缘社会
-
作者:邱慧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缘社会 新区域地理 横山地区 环境威胁 隘垦区 合股经营 客家 垦户隘
-
描述:有部分平埔族竹塹社企圖於此地開荒,但皆屢墾不成。隨著漢人步伐逐漸向沿山推進以及淡水開港後國際市場對於樟腦的需求,本區因位置與山利之故,雖然有水患頻仍與原住民出草等環境威脅,仍吸引為數不少的墾民入內墾荒,特別是善於經營坡地的客家人。
在人群開始進入橫山地區後,設隘防止高山族原住民的出草活動是維護墾民生命財產的第一道防線。但因清代治薹政策的消極保守,設隘工作僅能由民間自行籌辦,本區境內便陸續由資本家或墾佃集資設隘防止原住民出草,分別設置了三個不同的墾區莊,形成墾戶隘制的開墾型態。這些投資的資本家或墾佃,基於不同的目的於本區投資,但「合股經營」與「來源複雜」是其共同的特色,而本區的人群組成也因此深受拓墾組織的影響,形成不同民系人群混居的現象。
在人群組成雜異的情形下,本區客家人士居民必須拋開傳統血緣與原鄉地緣的羈絆,與當地鄰近的住民相互合作與結合,或透過租佃關係,或經由婚姻關係的建立,在面臨共同的環境威脅時尋求互助的管道。因此本區因而形成一個以在地地緣為主要凝結力量的地緣社會。
-
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洛带客家古镇为例
-
作者:刘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行为 客家古镇 措施
-
描述:镇化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社会保障跟不上;农民的权益的不到保障等等。有些地区,在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对文化和精神文明
-
明代赣南族群关系与社会秩序的演变:以移民和流冠为中心
-
作者:饶伟新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代 赣南 移民 流冠 客家历史
-
描述:环境、社会文化概况及周边地区社会环境,指出明初赣南实为地僻人稀的边陲社会。 第三节论述明代赣南三大外来移民群体的表现形式、移民过程及分布趋势,探讨闽粤移民与流寇
-
明清粤东石窟河流域的社会变迁与对台湾的移民垦殖
-
作者:夏水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东 石窟河 客家 移民 台湾 原乡
-
描述:条件恶劣外,与当地的社会整合程度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明末清初时期,处于汉化阶段的土著居民的各种“寇乱”、清初时期海上势力的不断深入等,均造成了这一区域人口流动经常化。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流向台湾,而清代台湾
-
国家意识与地域社会建构:以清代台湾“六堆”为例
-
作者:陈丽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粤人 义民 客家 地域联盟 历史记忆
-
描述:军事组织,藉“义民”之名,以捕“贼”为由焚抢闽庄。“六堆”及其相关的“义民”形象被描述与记载的历史,展现了在移民社会背景下,国家意识形态如何透过“义民”符号渗入地方社会,下淡水地方的“粤人”,如何利用
-
泰华诗歌研究
-
作者:陈淑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华文文学 诗歌主题
-
描述:学。 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泰华新文学就已部分本土文化,至50 年代起,随着中国侨民政策的变化,泰华新文学逐步实现完全本土化 转向。80 余年来,大多数泰华作家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
上页
1
2
3
...
6
7
8
...
36
37
3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