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醴陵方言词汇研究
作者:颜艳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醴陵方言  词汇  比较  特点  关系 
描述:前人研究整理出的赣方言、湘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常用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出醴陵方言词汇与赣、湘、客家三大方言词汇系统不同程度的接触关系及历史发展趋势。最后,通过对醴陵方言词汇的语法特点进行研究,大致呈现出醴陵方言词汇的概貌。全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是: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醴陵地理人口、历史沿革;其次介绍醴陵方言的概况,包括了醴陵方言的内部分片和醴陵赣方言的语音系统;再次介绍醴陵方言的研究情况,对以往文献中出现的关于醴陵方言划分归属、描写醴陵方言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的各种说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以及方言调查点与合作人的情况。第二章为本文的重点,醴陵方言词汇比较研究。在实地调查了醴陵方言内部各分片代表性方言点的词汇材料基础上,用图表的方式统计出醴陵方言内部各分片间的词汇异同数据,据以分析醴陵方言词汇的内部差异。同时,统计出醴陵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数据,从语音、词形、词源、词义和造词理据五个方面归纳出醴陵方言词汇的特点。并通过醴陵方言和赣、湘、客家方言的词汇异同数据图表,梳理醴陵方言词汇和赣、湘、客家方言词汇的接触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趋势。第三章为醴陵方言的词法。分析研究醴陵方言词汇的内部结构,归纳出醴陵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通过对醴陵方言代词、副词、介词、助词与数词的特征分析,大致呈现出醴陵方言词汇的面貌。最后为本文的结论,对醴陵方言词汇研究的认识进行总结。
广西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作者:朱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市  八步镇  语言使用  语言能力  语言态度 
描述: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层次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分析结果,为多民族、多族群地区的研究提供案例,对制定民族语言工作中一些列实际问题提供一定依据。文章以语言态度理论、语言能力理论以及言语社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调研数据,运用Access数据库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录音纪实、访谈、入户调研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补充、验证,确保结果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年龄方面,学生群体(7—12岁)对母语忠诚度、母语使用以及语言能力上均比成年人群体(22—76岁)低。学生群体的语言态度随着年龄减小显著降低,低年级的学生在家中普遍用普通话与父母交谈,部分人甚至认为普通话比母语更亲切。成年人群体中,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多语多方言现象在成年人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族群方面,贺州市八步镇各族群语言接触频繁,族群之间相互认同度较高,多语多方言现象显著。语言能力方面,八步镇各族群中都人的多方言能力最强,能熟练听说一种以上其他族群语言的比例为贺州八步镇所有族群中最高的,与之对应的是客家人的多语多方言能力是所有族群中最弱的。语言态度方而,客家人自我认同及被其他族群的认同度较高,本地人在母语是否好听的调查中,选择十分好听的比例是最低的。贺州八步镇各族群之间的相互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语言的强势与弱势之别。结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态度和评价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使用人数和使用地域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强势语言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家庭环境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及语言态度有明显不同。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赣州市章贡区为例
作者:刘建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州  音乐教育  中小学  现状  对策路径 
描述:力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到调节,情感得到愉悦,情商和品德都得到了良性地发展。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得重视音乐教育。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得到了逐步地重视,而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从整体来说,相对于其他的中小学课程,音乐教育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这表现在师资力量、受重视程度、教学理念、软硬件投入等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根本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制约了我国的教育整体水平。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它是我国赣文化的发祥地,同时又因为客家人口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其表现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兴国山歌、于都唢呐、赣南采茶戏、畲族竹洞山歌等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戏曲样式。那么,在赣州市这样一个拥有着悠久音乐历史的地域,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又是怎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到赣州市章贡区多所中小学教学一线进行调查,通过访谈、交流和到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这些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赣州市章贡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社会文化、校园和家庭三个角度探讨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成效的因素;其次,详细剖析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最后,详细探讨了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发展提升的有效对策和路径。
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包装设计研究
作者:欧俊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地域特色文化  包装设计  设计要素 
描述:色文化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包装设计案例,通过对赣南包装设计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赣南地域特色文化拥有丰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价值,应当挖掘并更好地运用到赣南包装设计中。本文重点提出了赣南的包装设计在创作过程中应该结合赣南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时将地域性和时代性很好的结合,不断地加以艺术创新,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优秀包装设计。也只有坚持不懈的吸收赣南地域特色文化的营养,深入了解赣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才能有效地把赣南地域特色文化与包装设计结合并传承下去。同时,将赣南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也是对赣南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生活中不断传播赣南地域特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和传承。本文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第一部分:简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介绍赣南地域特色文化的形成、分类以及包装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通过对赣南包装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在赣南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和趋势;第四部分:介绍赣南地域特色文化中设计要素,从图案元素、文字元素、色彩元素、造型元素、材料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与归纳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得出赣南地域特色文化在赣南包装设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物、家族与时间观:以台中县土牛客家文化馆展示为例
作者:李美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展示  时间观  土牛刘氏家族  物件研究  客家文化 
描述:下,文化館展示所呈現與再現的時間觀,也異於一般博物館展示中討論策展人所架構的議題。更進一步說,土牛客家文化館的時間觀探討涉及是地方族群的社會文化,時間觀是廣泛的蘊含於劉家人的祭祖儀式與祭品、夥房建築或世系表-眾多形式的「物件」中,所再現的是地方對於過去、歷史與自我身份的不同詮釋與對於時間的界定。 土牛客家文化館展示的時間觀與社群的宇宙觀、人倫觀、史觀相互關聯。夥房建築的開工動土、入屋、牌位安坐,以至於夥房與墓穴的風水也體現著人與天地和諧平衡的宇宙觀,尋求人與自然時間的和諧點。空間組織也延伸於人倫次序的時間軸上,人於居住空間的位置分配、祖先牌位的相對次序,以及祭祀祖先時間點的選擇需依照左右、上下、陰陽、高低的宇宙與人倫價值觀而論。正因為對於祖靈的強調,不但從祭品中傳達此一特質,更體現自然時間的轉換與家族歷史脈絡。物件所透露了社群對於過去(地方、家族與個人)的觀點,涉及時間觀與史觀的體現。懸掛於公廳的世系表、於特定時間被毀壞的家族水缸以及印記於家族記憶的祖墳風水傳說,物件本身的生命時間捲入發展成為地方或家族時間的接合點,巧妙的連結起不同範圍的歷史,構成不同層次的身份認同,共同的時間也讓彼此創造認同的基礎。 博物館展示文本經常以線性的時間觀來書寫歷史,或以無時間性的觀點看待他者文化。土牛客家文化館中所展示的時間觀探討,是藉由此視角省思物件於社會文化中所呈現的地方、族群特性,以更多元的觀點理解時間交織於文化中的表現及其意涵。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作者:林立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旅游  旅游产业  产业发展  产业政策 
描述:文化的载体。本文围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是梅州旅游产业的核心这一观点,针对梅州市未出台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现状,严格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从研究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前提下,对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系统地分析了现行的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作用,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本文列举了云南丽江、福建龙岩、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城市制定出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提出完善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路,为梅州市乃至闽粤赣客家地区制定出台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有效促进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方法和措施。本文通过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公共政策、产业结构演变、区域产业、旅游产业等理论,最后推理出制定出台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进而把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做成支柱产业这一结论。 本文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明确提出“世界客都”作为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定位的观点;其二是抛出“客家文化是梅州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观点;其三是在很多专家教授对梅州客家文化旅游产业政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只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专门制定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政策,才能把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做成支柱产业的观点。
广西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与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童晓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化  产业化发展模式  广西 
描述:文化、特殊的服饰文化以及传统的民间工艺文化上。虽然广西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呈不平衡态势,开发当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增城程乡腔客家话语气助词研究
作者:蒋玉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气助词  程乡腔客家话  增城  语法化 
描述:事实,这是这门方言独特的价值,希望引起学界的注意。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增城和增城程乡腔客家话的基本情况,概述了共同语和汉语方言中语气助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新研究的可能,对“语气助词”这一术语进行了说明,并提出语气助词的判定标准,最后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增城程乡腔客家话的16个专用语气助词,并归纳程乡腔客家话专用语气助词的系统。指出不同语气助词之间的区分主要靠元音,声母是辅助;同一语气助词大多以不同的声调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意义,语气助词所呈现出来的声调是受语调影响的结果;某些语气助词存在类似粤语的“k化”现象,其来源可能是言语行为中短促的-ʔ煞尾。 第三章讨论了增城程乡腔客家话9个兼用语气助词,利用语法化理论对其来源进行考察。指出疑问语气助词“盲”、“冇”源自否定词“盲”和“冇”,用法已经扩展到反诘问,但语法化还不够彻底;语气助词“嘅”来源于结构助词,它还可用为询问原因的疑问语气助词;句末“增加”义副词“添”演变为表意外、惊讶的语气助词,除了有语义上的关联外,还跟汉语未然和已然语义同形的特点有关;“怕”和“话”的语法化受信息包装策略的促动,韵律对其语法化也起了推动作用,“话”最后还语法化为疑问语气助词和埋怨语气助词,这也是非常独特的;第三人称复指代词“佢”的语法化是结构类推作用的结果,比其他方言特殊用法的“佢”在语法化程度上都走得更远;而小称标记“子”尾演变成语气助词是证实小称词语法化链条的一个独特的发现。 第四章探讨语气助词的连用现象,讨论了语气助词的“融合”和“添加”两种连用方式。认为语气助词也有构词功能,融合是其手段。语气助词的添加是有层次的,论文最后讨论了语气助词连用的规律。
在变与不变之间:客籍作家吴浊流的国族认同
作者:罗致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浊流  国族认同  客籍作家  黑人化心理学 
描述:研究法的方式,來探究吳濁流的國族認同,並將吳濁流劃分為七個生命階段:(1). 童年時期(1900-1910);(2). 求學時期(1910-1920);(3). 任教時期(1920-1940);(4
苗栗县三义乡地方文化观光行销之研究
作者:洪慈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ocal  marketing  cultural  tourism  Hakka  culture  地方行销  文化观光  客家文化 
描述:趨勢。邁入21世紀後,為因應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行銷的概念儼然形成推展地方文化與觀光活動上的策略之一,地方文化除了歷史傳承與保存面向外,亦可思考地方文化觀光所展現的意義與價值,進而探索地方文化與觀光發展的關聯性,地方行銷將是保存族群文化、經營面與地方發展結合的重要環節。 本研究以三義鄉客家地區推展文化觀光活動的現況為基礎,瞭解目前各部門行動者的具體作法及成果績效,並探討如何透過行銷以促進地方觀光發展。針對上述研究內容,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量化研究方法為輔。在質性方法的實施過程,首先經由文獻分析法瞭解三義鄉的相關實證研究,以探討地方文化觀光行銷議題的重要研究內容;另外再透過面對面訪談法、焦點團體訪談法,來瞭解三義鄉各部門行動者推展觀光活動的現況與成效;量化方法則是藉由問卷調查法,瞭解觀光客對三義鄉地方文化觀光資源的評價與滿意度。 研究分析發現,三義鄉文化觀光發展定位以短程旅遊體驗型的觀光活動為主。以三義鄉客家文化產業發展定位而言,行銷的重點有木雕文化觀光資源、鐵道文化觀光資源、休閒農業觀光資源、客家文化觀光資源等四項主要特色;應改善的項目有交通便利性不足、行銷宣傳不足及欠缺導覽解說人員;發揮的優勢則可透過客委會認證三義鄉地方產業,提升觀光客對地方特色產品的信任感,塑造客家桐花祭為三義鄉地方賣點來吸引觀光客。最後在各部門行動者的網絡關係上,公部門因人力及經費限制,可從原本文化觀光活動主導者轉變成為輔導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