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埔枋寮义民爷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发展:以杨梅地区为例
-
作者:赖玉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徵资本 客家 公号 祭典区 联庄 杨梅 义民信仰 义民庙
-
描述:統的委員會形式;清末以來的地方社會代表家族,又成為義民廟事務的重要集體決策者。伴隨義民嘗擬宗族發展形式,延續家族作為地方社會代表的聲勢和名望,也使得義民祭典得以輪替不斷。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由十五個地方社會家族以「公號」,代表十五個祭典區參與義民祭祀。公號的設置往往含拓墾名號、商號、祭祀公業或嘗會名稱的使用,富有家族、宗族共同對外活動的代表性意義。義民廟的發展即建立在十五祭典區的十五個以公號作為代表之客家家族發展,和義民廟事務的參與、祭典的籌辦過程。而台灣北部土地開發呈現大租戶開墾形式,具有義民祭典代表和地方墾首、地主身分的地方代表以家族為次中心,在家族公號的號召下,把其拓墾區域內的佃戶納入同一參與祭典的單元中,成為跨區域的聯庄組合機制。清代以來楊梅地區人群分布和社會結構呈現以客家人為主,林爽文事件之後,因楊梅客家人對客家人群、祖籍,及客家義民軍忠烈精神之認同與崇敬,義民信仰在楊梅地區建立。民國八十七年(1998)楊梅聯庄當值義民祭典,以「陳泰春」總正爐主為首,整個楊梅聯庄區域內地方社會就地方家族,和包含地方主要家族祭典委員會的共同籌劃下,配合地方「領調」、「奉飯」,和義民節活動,藉由義民祭典形成區域動員。
-
赣南客家传统花窗装饰艺术探究
-
作者:赖敏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居 花窗 装饰 意匠 艺术研究
-
描述:同时反映了客家人典型的“集体记忆”。论文按照平面装饰和本体结构性装饰两个分类原则,从建筑装饰、艺术史和装饰艺术理论的角度全景式地分析了赣南客家花窗装饰艺术的历史流变;并对其装饰语言、表现手法、构成
-
赣南客家围屋的民俗文化研究
-
作者:宁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围屋 民俗文化 现代化
-
描述:形式上又演化生出明堂形制建筑。在明堂形制的基础上,民居的“四架三间平房”式的建筑出现,它是中国古代所有建筑的最小基准单位。反观客家围屋,其五凤楼构造与四架三间形式有着微妙的联系,同时又继承了明堂的纵横五堂
-
“重建”土楼
-
作者:雷喜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再生产 土楼 客家 表述 选择
-
描述:社会、文化的进步。文化再生产是其形式,文化变迁是其内容和结果。至于土楼文化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土楼文化对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土楼文化也是人的产物,是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性、适应性改变的结果。文化再生产理论试图从对个体行为(实践)的分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就是考察人们在“实践”中如何生产和再生产出体现他们意愿、符合实际需要的社会和文化。
-
铅山太源畲话的体貌系统
-
作者:胡德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话 体貌 标记 意义
-
描述:态、未然态、仍然态、确然态、设然态和先然态,。 本文以普通话的体貌系统为参照系,通过对以上体貌范畴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及功能、特点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同时在借鉴现代汉语体标记语法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源畲话中一些体貌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进行分析和假设。此外,本论文还尝试与其他地方的畲话、客家方言、当地赣方言铅山话作共时的比较,以期揭示太源畲话体貌的特点及其与相关方言的联系,为畲话语法的进一步研究作材料上的准备。
-
龙川县客家话的[K-VP]问句——兼论粤赣地区该句型的分布
-
作者:邓丽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龙川县 客家话 句法 语用描写 汉语方言 方言语法
-
描述:进行句法和语用的全面描写,并在考察移民史和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探讨其来源,以期引起人们对客家话这一语言事实的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我们首先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和查阅地方史志的基础上考察了[K-VP]问句在赣闽粤三省中的分布。总体上看,这种分布呈现出“南北纵向”的态势:自北往南不连续地波及赣东北、赣中、赣南、粤东北、粤东以及闽南地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赣南和粤东北,出现了一个广阔的[K-VP]分布区。就[K-VP]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归并为“可VP”、“暗VP”、“阿VP”、“敢VP”、“莫VP”等几类。 位于粤东北的龙川县是一个纯客县,也是一个比较纯粹的[K-VP]型方言区,即没有[VP-neg-VP]型问句与之共存,所以对龙川话里这一问句形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我们将龙川(登云)话中的[K-VP]分成“阿VP”和“阿是VP”两种类型,从句法和语用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与比较;同时我们还比较了龙川话[K-VP]、是非问与普通话[VP-neg-VP]、是非问在语用功能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对应关系图。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对龙川话[K-VP]问句的描写是列举性而非穷尽性的,随着考察与分析的深入,肯定还会发现更多的语言现象。 鉴于[K-VP]问句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更多的是语言特征“扩散”的结果,而非同系属方言“演变”的结果,我们将从方言地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粤赣地区这一问句形式的来源。在考察移民史和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我们推测,“可VP”有可能是北方汉人南迁时从苏皖地区带来的。至于“暗VP”,主要有两种推测:一,来自苏皖地区,就像“可VP”一样;二、源于本土,也就是说,早在客家先民入粤以前古龙川县就已经广泛使用这种问句了,客家人是在入粤以后才受影响采用了这种问句形式。第二种推测的可能性显得更大一些。 在客方言区里,[K-VP]问句的分布只限在赣南、粤东北地区,而包括梅州在内的广大客话区所采用的却是[VP-neg-VP]问句,后者才是客家话主要的反复问句类型。通过对客家话[K-VP]问句的全面考察,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客家话的内部差异,为方言语法的类型学比较提供更多的例证。
-
罗香林与《粤东之风》
-
作者:高华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香林 《粤东之风》 客家歌谣 社会风俗
-
描述: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的研究,几乎很少人能注意到。《粤东之风》就是一部重要的客家歌谣集,是罗香林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部歌谣集不仅保存了大量民间音乐和文学素材,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充分反映了客家传统社会及其文化习俗,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和客家研究资料。本文拟以罗香林先生的《粤东之风》为文本,通过客家传统的歌谣来解读客家地区社会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希望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释这位客家学大师。
-
平远北部客家经济文化类型初探
-
作者:田东江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引深地看,在有着大规模的人们共同体运动,迁移之处,这种独特性都有可能发生。本文划分了经济文化类型的结构层次。从生态基础、生计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着重进行分析,概括了平远类型的经济文化特征。同时,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本身也是一定的阐述。最后本文指出,经济文化类型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决策机构提供理论依据。
-
台北县客家社团部门互动与网络分析之研究
-
作者:李珺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治理互动 社会网络 台北县客家事务 台北县客家社团
-
描述:式平等,社員老年化,發展社團自身特色和跨部門整合都是未來需要調整和努力的方向。最後,研究者認為臺北縣客家事務局與社團互動的模式,特別採取行政區劃分的經營模式,可供其他縣市政府在經營客家事務的比較和參考。
-
赣南客家乡土建筑—围屋的建筑型制及其室内研究
-
作者:汤翔燕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围屋 空间 室内装饰 再利用
-
描述:了客家民系的聚居建筑型制和室内装饰风格。赣南客家围屋是我国著名的民居形式之一,特点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剖析客家围屋的空间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其有序的节奏感、韵律感;它的完整性和主次关系,表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其严格的对称关系、和谐关系,展现了建筑的序列性。它充分展示着人文情结在空间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以其独特的造型形式和空间布局作为现代住宅设计的创意源泉,既可表现江西独特的历史文脉,又能展示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特性。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客家聚居建筑及其室内装饰的基础上,探讨了赣南客家围屋建筑型制对现代建筑的意义,围屋中体现出的和谐人居文化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影响,并为赣南客家围屋的再利用和延续提供可能的建议。
上页
1
2
3
...
5
6
7
...
24
25
2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