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林宝树与《一年使用杂字》
作者:兰福森 兰玺彬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家风  雍正年间  粤东  赣南  风土人情  闽西  广泛  民间  流传 
描述:《一年使用杂字》是清雍正年间一部研究客家方言及客家风土人情、道德、文化、教育、科技的“古代客家民间小百科全书”,是客家先贤智慧的结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该书于雍正7年(1729年)首刊,并一再翻印。广泛流传于闽西、赣南,粤东客家人聚集区。历经数百年而不衰,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
作者:徐时仪  期号:第2期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言  演变 
描述:可用来指炊器,唐时“锅”已有取“ ”而代之的趋势。鬲为古代南方言,镬亦为古方言,今方言中闽方言区和赣方言区用“鼎”,粤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广东)用“镬”,西南官自豪感、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也用“煲
清代“大学文凭”亮相 取得须花88两白银 一张保存完好的清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你见过古代的大学“文凭“是什么样吗?和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有什么不同?2009年12月14日,在四川客家文化论坛暨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一张保存完好的清代咸丰年间的监照相当“抢眼“——这就是当时的“大学毕业
福建民间谚语拾零
作者:士心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谚语  福建  民族文化特征  土著民族  上古时期  北方移民  民族生  畲族 
描述:福建的民间谚浯源远流长。畲族是八闽大地上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现在仍流传的许多畲族谚语.保存着古代闽人的民族文化特征。在上古时期.当福建土著民族生息在闽山闽水之间时.便有了自己的谚语。当北方移民流人福建后.又产生了自己的谚语。闽谚显出了鲜明的兼容特色。如客家谚语“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论筝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作者:王冠  期号:第6期 来源:音乐大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筝  历史  发展  变迁 
描述:秦筝传入中原,赵、郑、楚、吴相继流行,后来随着客家人的三次大迁陟,筝又传至闽、粤。流传至各地的筝乐,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民俗、方言等因素长期的影响,并与当地民间音乐互相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格。除了在地域上的传播不断扩大,它本身的外形与制作在我国古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
客家语词汇中遗留的古汉语现象
作者:喻述君  期号:第4期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语  词汇  古汉语 
描述:客家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本文简单分析了客家语词汇中遗留的古汉语现象及其成因,提出研究客家语古汉语现象是探究古代中原汉语的重要途径,也对繁荣发展客家文化及树立母语文化情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整合
作者:林芳 李春南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思想政治  课程资源  整合 
描述:客家文化进课堂,将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整合开发,以丰富的客家古代传统文化、近代红色文化、当代绿色创新社会管理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文本转化、探究实践等路径整合、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激活学科生机和魅力,增进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感情,促进客家文化的传承弘扬。
对客家居住文化特征的思考
作者:叶菁  期号:第18期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古籍有“构木为巢”“穴而处”的记载,这就是远古的原始建筑巢居和穴居。居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宗族、信仰崇拜等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客家人继承了古代的建筑技术,创造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物化诗篇。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申报世界遗产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世界遗产名录  永定县  古代建筑文化  历史文化内涵  民居建筑  福建龙岩  客家人  申报世界遗产  闽西 
描述: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内涵、世界独一无二的民居建筑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据调查,现在闽西永定县仍保存土楼2万多座,6百年以上的有10座,其中最古老的湖雷馥馨楼已有1200多年历史,堪称中原古代建筑文化的"活化
“苏花改”即将动工带来多重影响
作者:暂无 期号:第44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1月1日近万名花莲民众北上请愿,要求当局马上动工“苏花改”。 另一方面,岛内舆论对“苏花改”普遍认同。《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回应东部乡亲安全回家路的诉求,已必须从社会公义的观点,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