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花改”即将动工带来多重影响

作者: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12

【摘要】 日前因“鲇鱼”台风发生重大塌方事故的苏花公路,主体改善计划工程(又称“苏花改”)环境评估11月9日在台“环保署”通过,“交通部长”毛治国表示近期将向“行政院”呈报建设计划,“公路总局”年底前亦将上网公告。项目改善计划工程范围共38.4公里,全线兴建8座长短不同的隧道,总经费约新台币490亿元。预计工程2011年春节前后动工,2016年苏澳一东澳路段率先通车,2017年整体完工。针对环保团体对环评通过的质疑,马英九强调“苏花改”已做了很大调整,现有改善方案对环境冲击减少很多。“行政院长”吴敦义表示,当局花费一年多提出“苏花改”后,立即与花莲当地民众沟通,并多次征询环保团体建议,预审工作也超过一年。当局两年多的方案酝酿让“苏花改”瓜熟蒂落,此次环评更是严谨审慎。 苏花公路前身为清代光绪年间钦差大臣沈葆桢耗时两年开辟的苏花古道,时称“北路”。后历经数次修整,台湾光复后改称“苏花公路”。至1990年,通过新建隧道及拓宽路面,公路由单行改为双向行驶。目前,苏花公路全长118公里,起、终点分别为宜兰县苏澳镇和花莲县花莲市。道路依台湾东岸沿线而建,一侧是太平洋,一例是中央山脉峭壁,地势险峻,景色秀丽,有着“绝色之地”的美誉,人称“台湾最美公路”。但与此同时,因地基、地质脆弱,苏花公路落石频发,尤其在大雨、台风过后经常发生落石塌方。台“公路总局”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仅2002年至2009年间,苏花公路因大小塌方而致道路单向或双向中断就多达202次。 上世纪90年代,台交通主管部门曾规划修建一条全新的苏花高速公路(又称“苏花高”),但环评争议也如影随形。“苏花高”1998年着手规划,2000年国民党执政时通过环评,但因政权更替而未能动工。民进党上台后,迫于环保、政争等多重因素而将兴建“苏花高”项目束之高阁。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时任“行政院长”刘兆玄决定先推动“苏花公路危险路段替代道路”(又称“苏花替”)项目,优先建设南澳一和平段,定位于省道等级,由“公路总局”规划实施。后因建造标准规格被外界指责为与“苏花高”无异,项目最后改定“苏花改”,但仍遭到各种环保团体以破坏周边自然资源、风貌为由的抗议与阻挠。直至今年10月“鲇鱼”台风引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意外塌方“(台”公路总局“主秘陈茂南语),“苏花改”环评在民意压力下终获通过,殊为不易。 二、责任在“蓝”?绿营借机发难 苏花公路塌方导致大陆游客罹难,也使花东旅游和周边民众交通安全感遭受重创。民进党遂将搁置“苏花高”项目及“重启工程缓慢”等罪名尽数抛向国民党,矛头直指马当局。 一是“拖延工期”说。民进党“立法院”党团、花莲县议员刘晓玫10月28日召开记者会称,2000年2月民进党在“苏花高”通过环评后已经着手动工,但国民党籍花莲县长谢深山代表县民向时任“行政院长”的游锡堃提出反对并要求暂缓,事后也未到“行政院”报告,因而错误在于国民党,与游锡堃、民进党无关。民进党“立委”陈亭妃则称马当局的前任“行政院长”刘兆玄将“苏花高”改成“苏花替”,“苏花改”更是一直拖到今年1 月才搞环评审查,一再延误建设。 二是“专业缺失”说。民进党发言人林右昌表示,国民党长期对苏花公路不闻不问,如今发生事故后却急忙通过“苏花改”环评,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尊重专业”的表现。民进党“立委”田秋堇批评此次是“飙车式”的环评,地质调查不确实,如果日后工程出问题,必须追究相应责任。此外,一些向来与民进党素有“交情”的相关环保组织也对蓝营开炮,“地球公民协会”等批评马当局规避环评,是迫于情势而“仓促过关”,甚至污蔑当局向评审过程伸出“政治黑手”。 三、民心所向,项目动工在即 虽然遭到绿营的无端刁难与个别环保组织的种种阻挠,“苏花改”还是得到岛内多数民众的赞成与支持,马当局此举顺应民意,项目启动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当地民众对“苏花改”要求迫切。苏花塌方事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并给当地旅游经济造成巨大压力,当地民众疾呼要“一条安全回家的路”,不能只顾环保,不顾人命,只要环境,不要生存。花莲县长傅崐萁10月24日公开呼吁“苏花改”立即启动,认为县内所有工业企业环评已全部通过,且苏花公路断路、塌方等事故几十年来已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苏花改”项目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人道问题。花莲区渔会总干事王镫亿称,苏花公路中断影响最大的就是花莲渔业,渔会将一直支持“苏花改”计划。苏花高促建联盟召集人、花莲休闲旅游协会前会长刘瑞祺也表示将“出钱出力支援”。11月1日近万名花莲民众北上请愿,要求当局马上动工“苏花改”。 另一方面,岛内舆论对“苏花改”普遍认同。《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回应东部乡亲安全回家路的诉求,已必须从社会公义的观点,而不是经济发展观点,苏花公路改善工程不是“应不应该改善”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善”的技术问题。过去谈苏花公路改善,是“经济发展”对“环境永续”如何平衡的问题,现在则是“社会公义”问题。苏花公路改善计划必须尽速兴建,提高苏花公路行车安全性和抗灾能力。《联合报》社论指出,苏花公路塌方事件再次显示如何维持苏花交通安全的问题已无可回避,给当地民众一条平安路是一条不容挑战的原则,这是基本人权,也是当局考虑苏花交通必须持守的底线。《联合晚报》特稿指出,临海凿岩兴建的苏花公路已有78年历史,几乎成为遇雨即塌的危险道路,为让花东民众有一条可以安全回家的路和东部未来发展低污染观光休闲产业,“苏花改”需要尽早动工。《中华日报》社论称,苏花公路“已到非改善不可的时刻”,当局应大力推动并促使早日改善完成,避免悲剧重演。 经马当局积极努力推动,“苏花改”项目已着手布置。“交通部长”毛治国称最快今年年底就公告招标,2011年春节后即可动工。 四、顺应民意,得分多于压力 从营救遭遇苏花公路塌方事故的大陆游客有序有力,到推动“苏花改”迅速有效,马当局此番危机应对得到岛内多数民众认同。虽然后面仍会面临一些挑战,但蓝营执政基本面继续积极向好。 首先,国民党花东基本盘或将进一步加固。花东地区历来是国民党“铁票”,蓝营2008年一度在花莲和台东分别拿下77%和73%的高票。但时过境迁,在今年3月的花莲“立委”补选中,国民党提名人王廷升仅以7千票险胜民进党对手,而民进党提名人赖坤成更是在1月击败卸任的国民党籍县长邝丽贞,当选台东县首位民进党籍“立委”,蓝营势力受到冲击。此番,“苏花改”旨在改进台东部交通命脉,花莲34万、台东2 3万人口将直接获益,尤其考虑到两地极具指标意义,花莲地区更是汇集闽南、客家、外省和原住民四大族群,是岛内的一个族群缩影,因而此举无疑对马当局赢得花东民心,巩固“铁票”,提升蓝营势气有积极影响。 其次,国民党整体执政形象得到改善。“苏花改”项目落实的核心动因就是改善通行质量、提高路面安全,尤其保障行人安全更是被马当局与岛内各界反复强调,这既在相当程度上彰显当局以人为本、善待民众的良好形象,也是对民进党所谓“八八水灾”营救“不力”等不实指责的有力回击,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苏花改”将为当地旅游创造更便利、更安全的公路交通,及时、有效缓解日前塌方事故的负面影响,对于维持大陆游客赴台持续增多的热络局面,提升台湾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些都将提升国民党的整体执政形象,对蓝营日后的各项选举,乃至布局2012年大选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然而,“苏花改”毕竟是一项耗时、耗钱、耗精力的大工程,如何应对环保团体的抗议阻挠,规避因赶工期而可能导致的后续质量问题,以及如何克服该路段地质复杂、地震频发等不利施工因素等等,未来都将成为摆在马当局面前的难题与挑战。...

【年份】2014

【期号】第44期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