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巩义举行
作者:李玲玲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研讨会  河洛文化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市人民政府  文化研究  巩义市  办公厅 
描述:河洛文化中找到渊源和根脉。有关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关系的研究,与会学者从客家人的民族性格特质及形成原因、客家土楼建筑、移民南迁、农耕文明、客家语言形成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入论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
客家学研究的新领域:客家文化产业研究
作者:罗勇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学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化  新领域  客家人  文化资源  产业化研究  文化内涵  风水文化 
描述:,特别是对地域文化产业化的研究极其薄弱,客家文化产业化研究便是处于这样的状况。客家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原汉族文化与赣闽粤相交地带土著及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混化而形成的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我有百分之百的中国心——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熊德
作者:张开龙  期号:第11期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商联合会  中国  先生  主席  团体  中华  美国  国有 
描述:了他身世之谜,也意外地了解到他那份执着的中国情结和痴迷的客家情。  不凡的身世  熊德龙先生说起龙和客家津津乐道,滔滔不绝。他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是龙年,中国一定能成为腾飞的龙。熊
完美的内在序列:记闽西客家民居
作者:田晓冬 孙亚峰  期号:第4期 来源:室内设计与装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居民  客家土楼  形态  内部结构  传统居民 
描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结晶,更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土楼形态各异,有方形、圆形、多边形,有宫殿式、府邸式、牛角屋、围龙屋等形式。土楼以圆形最为代表。第一次看到这种民居,使人马上联想到体育场
肩挑风雨走山乡
作者:张均守 曾少兵  期号:第7期 来源:党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教片  电影放映  放映员  少数民族  放映机  赣南客家  防疫问题  共产党员  家庭养鸡  养鸡专业户 
描述:宝:手电、蛇药、小砍刀。黎明黄昏,夜半三更,他常独行在深山老林间。1996年早春的一个夜晚,春寒料峭。他到离家15公里外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信地,放完两场电影后,已是凌晨点多。回家途中,手电突然不亮了
四川的“土广东”来自何方--孙晓芬《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作者:周舸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四川  客家学  大学出版社  广东  历史与现状  文学创作  清代前期  史论结合  参考书籍 
描述:理事长黄丙华题词,请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书名,请蜀中民族学历史学家李绍明写序。卷首有80余幅黑白、彩色珍贵图片,更增添了生动形象感。 该书为大32开本,软精装,封面美观大方,印刷精美,每册人民币28元
民俗学学科本位与跨学科对话座谈会纪略
作者:杨树喆  期号:第4期 来源:民俗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跨学科对话  民俗学  学科本位  座谈会  文化研究  “国家与社会”  民俗事象  碧霞元君信仰  民俗志  维吾尔族 
描述:与融合;维吾尔族麻扎尔文化研究》(热依拉)、《中国犁与韩国犁的比较研究》(郑然鹤),广泛借鉴和运用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伦理学及农业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又在力图坚持民俗学学科本位方面做了
客家社会大伯公信仰在东南亚的发展
作者:郑志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大伯公  客家社会  东南亚 
描述:东南亚华人的民族信仰,缺乏精致文化教养的环境,加上各国有意或无意的排华政策,压制了华人族群整体文化的维护与发扬,随着大传统的逐渐分离,小传统也是残缺不全,不仅外在器物文?
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在梅州的整合研究——以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
作者:江金波 司徒尚纪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山歌  梅州  中原文化  土著文化  文化整合 
描述:”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客家山歌自明末清初始与吴歌分道扬镳 ,佐证了客家民系及其文化成型于明末清初说。土著文化填充了客家山歌的肉体并使其尽显地域个性。因而 ,梅州客家山歌中还大量存在土著民族的歌词
郑和、王景弘下西洋与客家文化的海外弘扬
作者:张佑周  期号:第2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郑和  下西洋  客家文化  弘扬 
描述:强力殖民有所不同,客家移民在到达异国他乡伊始便以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为行为准则,与侨居地人民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创业。既能理解和尊重侨居地人民的民族情感、生活习俗,又能恪守中华传统文化、恪守客家精神,慎终追远不忘根。客家文化也因此在海外得到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