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赣南的移民运动及其分布特征
-
作者:饶伟新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地区 移民运动 明代 分布特征
-
描述:明晰。①这便是赣南客家社会文 化 未能得到全面解释的重要原因所在。事实上,无论就其移民规模、抑或是对赣南的历史影响 ,明代的移民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着重探讨明代赣南地区移民的具体来源、方式与分布 特征,以期廓清赣南客家社会的早期历史。一明代的赣南地区,包括江西南部的南安府和赣州府。南安府领大庾、南康、上犹、崇义( 正 德十三年置)等4县;赣州府领赣县、于都、信丰、兴国、会昌、安远、龙南、定南(隆庆三 年 置)、长宁(万历四年置)、宁都、瑞金、石城等12县。南、赣二府,东邻闽西汀、漳二府, 南靠粤东、粤北的潮、惠、韶、雄四府,西接湖广郴州,北与本省吉安、抚州、建昌三府相 接。②东、南、西三面的武夷山脉、南岭山脉(九连山和大庾岭)、罗霄山脉等大山脉及 其 余脉,以及中北部的雩山山脉,蜿蜓起伏于赣南大部分地区,造成山地、...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福建连城培田古村落
-
作者:李浈 雷冬霞
期号:第8期
来源:城市规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街区 聚居地 山水环境 古民居 培田 客家人 古村落 题额 福建连城
-
描述:“客家首府”之称。而培田,则正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龙岩的交通要冲,它作为一种典范,是历史上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培田可耕可读的山水环境优美宜人,河源溪(汀江上游支流朋口溪的一段)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村落向西依靠着卧虎山,延绵向东展开,笔架山逶迤在溪东,真是青山绿水户门外;村头村尾屹立“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可以想象当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显耀;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环绕;众多古民居鳞次节比,房内雕梁画栋,楹联题额精美异常。2培田的兴衰元末吴姓第一代即八四公,为避战乱至培田,元代以前,有林、谢、赖、魏、江、黄、吴(非现在培田吴氏一脉)等多姓人氏居住。但自元代起,这些姓氏居民逐渐外迁或式微,最终成为现居吴姓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
-
宁化我的第二故乡——一位台商在客家祖地宁化办企业的故事
-
作者:叶劲光
期号:第11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第二故乡 祖地 客家 台商 办企业 故事 毛竹资源 西北山区 宁化县 先生
-
描述:火火。1991年4月,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宁化。经一番考察,决定办一家竹木制品企业。他在宁化城郊租用几间仓库,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工厂,取名振兴木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竹凉席、竹筷、竹条、竹串、香芯、牙签等,投资300万元。初办企业,陈先生就信心百倍,规划出宏伟蓝图,他完全相信自己有信心、有能力闯出一个新的天地,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实现了他的初步愿望,现在,公司已拥有占地3万多平米的厂区,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该公司设备先进,技术精湛,管理科学,质量上乘,产值已逼进1500万元大关,创利润210万元,年吸纳毛竹约50万根,主产品竹凉席、竹扁条、香竹枝70%外销,产品销往台湾、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系宁化的出口创汇大户。目前其在宁化投资已达360多万美元,竹农从中受益500多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去年,公司又投...
-
渐行渐远的乡土社会
-
作者:吕德文
期号:第5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土社会 村落社会 中国农民 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 新中国 土地 熟人社会 生活领域 社会关注
-
描述:的生活图景。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亲密关系和家庭变迁 阎云翔著,龚小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涧村的圈子:一个客家村庄的模式 吕德文,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一、私人生活的变革 阎云翔对东北的一个村庄的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私人生活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东北的经验甚至表明,这种变革导致了代际关系的移位以及“无公德的个人”的情况的出现。总体上说来,这种变革相当剧烈,同时产生了相当多的社会问题。 从宏观的社会发展趋势上看,东北的一个村庄的经验无疑具有普遍性,新中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及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的兴起,对农村社会的改造是革命性的。但是,需要区别的是,这种变革的逻辑却并不一定如阎云翔的解释一样,是个人自主权利不断彰显的结果,其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无公德的个人”的出现。
-
天国前史:1840年代的绝望与幻景
-
作者:毛剑杰
期号:第8期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洪秀全 拜上帝教 太平天国 冯云山 客家人 人间天国 愿景 拜上帝会 广西客家 异梦
-
描述:蝗灾甫息,盗贼复兴,游匪外滋,土匪内迫”。(1844年《重修宣里新圩三界祖庙碑记》) 这个名叫冯云山的广东青年,求雇不成又靠拾粪易粮度日,同时四处劝人“敬拜皇上帝”。冯传播的新教义,在当地客家人中颇有市场,以祖籍惠州的古林社人曾天养为例,自己皈依后又动员了全家男女老少,更走家串户到处说动他人,此后数年间,仅他一人就发动了四百多人。 冯云山的“敬拜上帝”之说,源自同为农村塾师的花县老乡洪仁坤。 落第异梦 对洪仁坤而言,道光二十三年(1843)本是一个彻底绝望的年份。 这年夏天,自幼有“才学优俊”之名的洪仁坤四考秀才不中。每次初试必进前十,每次复试必在榜外,希望屡屡从云端高处摔落粉碎。而在六年前第三次落榜时,即便“悲愤交加,积郁成疾,猝然病倒”四十多天,洪仁坤仍没有放弃科举进取之路。
-
古村落: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
作者:雪樵 钟雯君
期号:第5期
来源:社会与公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 民间文化 海草房 商品经济 传统文化 旅游开发 文化底蕴 故乡 文化遗产 古建筑
-
描述:重,和气致祯祥”的百年家风,一直传承至今,可以说阳山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村中的60多栋古建筑,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浑圆而古朴,历经几百年沧桑,仍不失它的庄重。建筑布局结构严谨、错落有致,井然有序。飞翘的屋檐,高耸的马头墙与幽静小巷中的青石板路相映成辉,似乎在诉说者它厚重的历史。穿越月牙门,青砖黑瓦、雕栋刻梁,透露出以往精致而不奢华的生活,是中国乡村民俗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和房屋一起见证山村数百年沧桑与历代兴衰荣辱的还有屋旁那棵饱经风霜雨雪的老樟树。虽已老态龙钟,但仍有旺盛的生命力,—直守候着这片宁静的土地。樟树下常成了村中人们纳凉的好去处。午后另一个纳凉的好地方是宗祠屋前的那几张石凳。闲余之时,村民时常坐在上面,和邻里间谈谈活计,拉拉家常,缓解疲劳。家中顽皮的孩子们也集拢在一起,活跃在大人们的周围,玩着那些古老而又熟悉的游戏
-
“客家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卢斯飞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客家精神 客家地区 客家文化 客家意识 客家先民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学 客家研究
-
描述:度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客家文化在国际汉学和东方学中,是一门方兴末艾的热门学科.有的看法尽管存在分歧,但是通过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彼此得到了启发和提高.
-
谁是客家人?
-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师范学院 赣南 专业课 历史系 聚居地 地区性 老师
-
描述:7 1990年的某天,在赣南的某大学,笔者正在上一门历史系的专业课,老师突然讲道,赣南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其人口的95%都是客家人,而客家人是中原汉族南迁后形成的一支优秀的民系。这番话令我和周遭的同学兴奋不已。因为我们这所地区性师范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赣南本地,这意味着,我们都是优秀的南迁汉人后裔——客家人。有趣的是,我虽然从小生活在赣南,但在那堂课之前却从不晓得自己是客家人,也就是说,我的客家人身份是被老师"宣布"的。
-
感受江西——2006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西分营活动侧记
-
作者:林挺华
期号:第8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夏令营活动 台湾青年 江西 分营 台胞 侧记 青年学生 台湾省
-
描述:白鹭园茶艺馆隆重举行。江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林森出在开营式上发言,她说:“非常感谢台联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海峡两岸的青年能够有机会互相了解,使海峡那头的我们亲身感受祖国同胞的热情和友好,感受同根同源的血缘之情。”白鹭园里茶香四溢、情谊浓浓。台湾学生和南昌女职学生兴致勃勃围坐在一起,一边品茗亲切交谈,一边欣赏南昌女职学生的茶艺表演。南昌女职学生娴熟的手法、端庄的仪容仪表、朴雅的动作,让台湾学子赞美不已。营员王俊杰应邀上台与南昌女职学生一道,参与客家“擂茶”的制作表演,赢得全场的喝彩。营员们细细地品尝着浓浓的香茶,也品味着中华民族传统“茶道”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参加此次夏令营的营员,主要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来江西,江西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甚至一无所知。席开营式并向营员...
-
我所见到的台湾义工
-
作者:李联
期号:第7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社会 解说员 服装设计 义工 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美术 鹿港 客家民俗 台北 警官
-
描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风景名胜旅游区和民间机构团体中,义工的人数占有很高的比例。以设在台北的消费者文教基金会为例,它的专职人员只有34人,而义工则有8O0多人。活跃在台湾社会各个领域的义工,主要由家庭主妇、退休人员和一部分专业人士组成。令人敬佩的“全职太太”我们在台湾接触到的第一个义工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义务解说员林丽玉女士。林女士说自己虽然是所谓的‘“全职太太”,但却喜欢学习,是一位金石玉器的收藏者。林女士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拜师学习,目前正在学习回国画,而她对于金石玉器的知识也是学习的成果之一。所以,林女士俏皮地说:“不要怀疑我的能力哟!我在这里解说是义务的。”林女士的解说善于启发.十分生动,通常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始的。比方说她会问:“各位,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东西叫做工呀?”有人回答:“比较好的石头。’”她表示肯定,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