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而不同:客家围屋建筑与徽派民居建筑文化内涵之比较
-
作者:陈涛 吕晓娟
期号:第5期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和而不同 客家围屋 徽派民居 文化内涵
-
描述:客家传统围屋建筑和徽派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两朵奇葩,具有深度的文化内涵,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两派民居建筑的文化内涵的比较,得出了“和而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两种文化应该加强交流整合而发展的观点。
-
闽西奇观——福建永定县土楼一瞥
-
作者:姜红 张风
期号:第5期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永定县 土楼 闽西 建筑模式 建筑专家 建筑群体 居住形式 建筑形式 客家 小社会
-
描述:部却一应俱的小社会,这在过去可以有效地防范土匪打。土梭的建筑形式有两种:一是前脸方后身院落式组合建筑,二是方形、矩形、五焦
-
浅谈汉越声调的异同
-
作者:谢小玲
期号:第2期
来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汉语 越南语 广西粤平客家方言 声调 异同
-
描述:汉语和越南语同属于汉藏语系,都属于有声调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缘位置方面的原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质。
-
拜访培田村
-
作者:陈祥龙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居建筑群 培田 明清 客家土楼 客家人 建筑风格 乡村 文官 传统思想 田园
-
描述:客家土楼早已闻名遐迩。但是,同是客家人南迁路上的温馨家园、与土楼一道形成客家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的培田古民居建筑群,却鲜为人知。
-
客家普遍溯源于宁化石壁的文化意蕴
-
作者:谢重光
期号:第1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石壁现象 民族起源观 中原正统观
-
描述:元论的民族起源观点和根深蒂固的中原正统观念。正是这两种观念的交互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才得以从中原地区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汉族南方各民系才得以次第形成。
-
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民间信仰 地域分野 许真君 三山国王
-
描述:通过考察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神明原型、分布、表征等 ,认识、掌握这两种客家民间信仰产生地域分化的原因 ,试图揭示客家这个大文化圈的内在差异性。
-
勇敢者的博弈:永定客家的“过番”
-
作者:巫林亮 韦凌影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永定 博弈 东南亚 新中国 胡文虎 南洋 台湾地区 新加坡 印尼
-
描述:"番"是客家人对东南亚一带的统称,到那里谋生叫"过番"。过番的人早先叫做"番客",后称为华侨。永定客家人过番大多迫于无奈,主要有政治迫害和经济贫困两种原因。政治方面,永定客家
-
客家薯包子
-
作者:连允东 潘日明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包子 客家人 大薯 闽西北 家乡 宁化 品尝 块茎 植物 食用
-
描述:野生的小薯(山药)相区别,乡人称之为"大薯"。以其形状不同,或称"棍子薯"、"扫帚薯"等。大薯有红、白两种,红的红殷殷,白的白生生,煞是可爱。说起大薯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
古韵筝音
-
作者:悠悠
期号:第9期
来源:小演奏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奏艺术 古筝 民间音乐 河南筝 民族乐器 客家音乐 潮州筝 演奏风格 重要组成部分 筝曲
-
描述: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筝名的由来 关于筝的命名,史料中说法不一,大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瑟分劈而来,另一说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
-
客家建筑的奇葩 闽西培田古民居
-
作者:李贞刚
期号:第7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民居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培田 建筑艺术 民居建筑群 文化底蕴 闽西 土楼 中共福建省委
-
描述:园,与土楼一道形成客家两种截然不同建筑风格的闽西连城培田古民居建筑群,正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海内外建筑专家、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