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15)
期刊(329)
学位论文(89)
视频(16)
图书(7)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15)
期刊 (329)
学位论文 (89)
视频 (16)
图书 (7)
会议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5(16)
2014(578)
2013(424)
2012(441)
2011(400)
2010(339)
2009(169)
2008(164)
2003(3)
2000(1)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125)
其它(106)
香港文汇报(49)
深圳侨报(41)
旅游纵览(2)
花都乡音(1)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福粤公蔡氏宗亲联谊会;《蔡氏文化荟萃》编委会(1)
东方论坛(1)
國文學誌(1)
那一场华山论剑式的菜品秀——记味达美杯“味道2009”青年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从业道路上我将继续勤奋敬业。激情逐梦,努力做到更好! 菌汤菜包蟹粉狮子头 主料:猪腿肉25克、猪肥膘25克、山药20克、河蟹粉15克 辅料:娃娃菜1颗、蟹黄10克、韭菜花3
叶曼 发愿越大力量就越大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长江商学院二层3号教室一命天命如何,不是人所能左右 古时候我们把人民分为四种职业,就是所谓四民,士农工商。这个士就是读书人,读书人是四民之首。可是读书人有时候很可怜,他最大的出路就是考试,可以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十年寒窗不但白天读书,晚上也不肯浪费时光,就等他一举成名。怎么成名呢?考试。考试制度是中国文化里头一个独一的方法,无论什么阶层都可以考取功名。 在这种情形下,没有考取以前,很可怜。要先参加本乡乡试,考完以后,假设是第一名,就称为会元。然后可以参加省试,考中就称为解元。成为解元以后,可以参加天子的廷试,第一名就是状元。所以古人说希望你连中三元,就是指这三个考试,都是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 考试的人,考不取自己就会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五样都得具备才能考上。头一个就先说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那么很多人都认命了,如果我考不取的话,是我命中不该有,所以不能怪我。真正说起来,《三字经》里头,天地人,人在天地中间,天命如何,不是人所能左右。 中国的命最重要就是“四柱八字”,“四柱”就是你出生的年月日时。然后你的八字,来自于“天干地支”。在中国,我们认为天是永远可以干涉我们的,有时候也干扰我们,所以叫“天干”。而地很好,地永远支援我们,所以叫“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天干跟地支合起来,头一个就是甲子,第二个乙丑,依次下去。所以到第二个甲子,整整六十年。“年”要两个字表示,比如“甲子年”,那月、日、时也同理,就叫“八字”。 我们人这一个命,除了天干地支以外,还有就是中国很久很久以来所说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汉朝的时候对这五行非常注意,把金木水火土对应到五脏,心脏脾肺肾;对应到五味,甜酸苦辣咸,等等。反正这五行把所有世界有形的东西都包括在内了。 二运你要做八字的主人 算命就是靠以上那几个,命好不好,完全不能由自己决定,我们什么时候出生,自己不能决定,那么这出生以后,好像命都是定的,这个不是变成宿命论了吗?不是,还有“二运三风水”。你来运的时候你就可以自己做主了。“运”就是“动”的意思,“运转”的意思,如果命中没有了的话,我们只能来行运。每个人一辈子,无论你多么命苦,你都有一段走运的时候;无论你命多好,你都有一阵子倒霉的时候。运来的时候虽然你事事顺利,但祸福相依,最好的时候要防范最坏的时候。运来的时候就等于我们把土变成山一样,把这个土变成山要好多年,可是当这个山要倒的时候,顷刻之间,可以说“运来如抽丝,运去如山倒”。祸福不定,福里有祸祸里有福,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惜福。 以前中国人有古训,要连一粒米都不能糟蹋,饭碗里有一粒米也要把它吃了,这不是惜财,而是惜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为什么福无双至?你看我运气多好,这样一骄傲,这样一自负,这样觉得自己了不起,第二个福没来,福无双至。但是祸不单行,祸一来的话,我们很少自己反省,自己这个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所以第二个祸就来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所以你不要在得意的时候得意忘形,不要在失意的时候垂头丧气。我们知道一个愿一个力,当你发了愿的话,你的愿越大,你的力就越大,一心都为别人想的话,你会常常得到你自己都没想到的帮助,这叫天助。 八字是随着人走的,我们不要随着八字走,我的八字这么坏,你的八字这么好,我跟着它走吧,你就成了八字的奴隶,你要做八字的主人。 三风水风水是不违背自然之妙 接下来谈谈风水,“风水”这两个字出于庙宇和尚,和尚们非常讲究风水,说“天下名山半属僧”,天下的名山一半都被和尚占了。 风水很简单,就是空气跟阳光,知道这个以后,真正的风水就是说要靠着山,很稳当,然后前面是水,然后前头一定有一片绿地,这叫明堂。门前有小河,屋后有山坡,客家人永远在他家的前头弄个水塘。所谓客家就是经过大乱南移而来的人,客家对风水很关心,家里永远有个水塘。因为八方的风是乱吹的,什么能够把风治住?是水,所以家前头有个小水池子,就能把乱风聚集住。 风水很简单。简单说几点,比如不要一条路直冲我们的大门,这叫一箭穿心;厨房不要搁屋子中间,等于中间火烧,主人心不安;家里头不要门对门,就等于口对口,就永远闹是非,永远争论不休。这好像是迷信,其实有一定道理,是经验积累所得。 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找到了一块好地,让一对会看风水的师徒帮他看看好不好。这个人做尽了坏事,但是他找的这块地的风水好得不得了。这徒弟就偷偷问师傅,这样一个坏人找着这么一块好地,他发不发?师傅就答,“此地不发是无地理,此人若发是无天理”。 还有一个故事,是范仲淹处理一个官司,两个亲家分地方,其中一块因为石头对着房子的中心,叫万箭穿心,就都不想要那块地方,争执不下。范仲淹说没关系,我有一个好地方,我给你们换,我拿这块好了,你们不要再吵了。这一天晚上,大风大雨,结果所有的石头往门前支起来,结果万箭穿心变成万戽朝天,变成一个大吉利。所以风水的东西,不但地理要好,还得要看天理,还要看人情。 我们知道人世间的事情,人间到处有乘除,有好有坏,端看你的心如何。我们只要不违背自然运用之妙,将自然存在于心里头就行。我记得有次我们要找一块地方,要埋一个东西,十个风水师,十个人看的风水不同,所以这个东西可以信,也可以不必太执著,因为这个运用之妙完全存乎于心。 四积德五读书我们自己可以决定 阴德的反面是阳德,就是说你做善事故意想要让人家看见的话,是“有心为善,其善不赏”,善要人家知道,这个善不实在。我这个十大,那个卜大,只是沽名钓誉的另一种方法而已。“积阴德”,就是暗自帮助人家,人家看不见,人家不知道。我们为善不要人家看见,不要让人家知道。我们做应该做的,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我们就能够做到,所谓发愿越大力量就越大。那时我们就行所当行,行过便休。到最后,连这个应当这些都没有.我只是自然而然有行善的念头,有行善的行为,就跟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一样的平常。比如一个人看到一个香蕉皮在路上,这个人走过了,然后他回头把这个香蕉皮捡起来,捡香蕉皮这是小善,但是它可以成为大善。 善有善报,这是交易,你跟你的命运在做买卖。“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会有多少好报”,要是怀着这个心的话,我是对我行善,跟我未来的生命做买卖,这个善报很小很小。还有我们有时候把佛当做神来拜,觉得给佛磕几个头,烧几个香,佛就保佑我们,这不但是对佛不了解,而且可以说这是侮辱佛。佛不是让我们这样信他,佛是要让我们明白他的理。 而读书呢,读书是最便宜的事情。自古以来,无论是修道、修法的,没有不读书的,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一日不读书所学便退步。 所以命运、风水都可以改变,唯一旁人拿不走的,是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 叶曼问答录 修行要去掉一个“我”字 问:一般人如何修心? 答:修行这件事情,我们总是先把一个“我”搁在前头,“我”在信佛,“我”在修行,“我”在行善。修行应当去掉一个“我”字,这一个“我”不去的话,都要打错。假设我们能够知道这是我应当做的,不是我在做好事,做聪明的事,做伟大的事,而只是这是我应当做的,我从前没做我很后悔,没有早点做,我还要继续做下去,你抱着这个下去就是修心。 问:怎么样扭转命运中的逆势? 答:只有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你的忙。这个逆势来了,你要知道这是我造的因,现在果报来了。没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省自己的过失,有过改之,善莫大焉。 问:人临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李白婚姻带来的家庭悲剧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故事·新视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根据他的记述,并结合其他史料,来逐一剖析李白的婚姻及其子女等情况。魏颢交待了在李白一生中,分别跟四位女人相结合的事儿,但是又有所分别。对于李白一前一后的两次婚姻,他用了“娶”字;而对于中间的两次男女结合,他用的是“合”字,表明这不算是正式的婚姻,而是一种“男女同居”的关系。 不过,魏颢却也用错了“娶”字。因为在古代汉人婚俗里,把女子娶进门,叫“迎娶”,或如通俗说的“娶亲”,即是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而男子上女方家门做女婿的婚姻,则反过来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就不能称之为“娶”,在古代叫做“入赘”,用现在通俗话讲,就是“做上门女婿”。 据李白自言:“……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楚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引自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这指的是李白在25岁出川后,便一直四处漫游,他见到同乡人司马相如的文章里,大为夸耀楚地云梦的湖泊如何神奇壮观,就慕名而来观赏,碰到离此不远的安陆府地,住着前代相国许圉师一家,把他招进门做了女婿,许家的一位孙女就成了李白的妻子。后来他们还有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叫平阳;小的男孩叫伯禽,乳名明月奴。李白的后一次正式婚姻,同样是被“见招”,做的是另一位唐代宰相宗楚客家的上门女婿,李白“宗夫人”即是宗楚客的孙女。 在我国古代,男人做上门女婿的社会地位是相当低贱的,被当时人们视作为“异常之举”。以男性为主体的婚姻习俗,可溯源到我国的周朝。那时,由于以父系为中心的婚姻伦理观念得到加强,而后“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则成为封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重要准则。男子汉肩负着顶门立户,维持自姓血脉相承的大任:而女子出嫁到男家,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儿。那么,作为一种反常现象,男子汉到女家做“上门女婿”,就被人们贱视而待了!因而古人对此用了相当精妙的“入赘”一词,来给以称谓。 “赘”在汉语里的解释是“多余的”,比喻“剩余之物”。汉词中,对多余的话叫“赘言”,对人们皮肤上生长的瘊子,叫“赘疣”(比喻多余而无所用),对男子做上门女婿,便称之为“赘婿”。在我国秦汉之时,是把“赘婿”当成罪犯等“五类分子”对待,还要把他们强征到边关去做苦力,称之是“谴戌”。到了唐朝,虽然当时社会风气已较为开放,但在汉人聚居地,由于接受儒学传统占据主流,儒家伦理观念仍是“正统”人们心中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 那么,李白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接连两次甘当“赘婿”呢?究其原因,一方面讲,李白毕竟出自“胡地”,在回到巴蜀江油偏居后(当时亦称为西南夷),那里也杂居着以“羌胡”为主的许多少数民族,他必会受到当地婚俗世风的影响。所以,对于深具豪放本质的诗人李白来讲,他是不会在意于内地汉人的“世俗之见”的。 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在李白出生地碎叶,以西突厥人的活动影响最大。当时生活于西域之地的各民族,还存有许多母系氏族社会中遗留下来的风气,且突厥族的社会发展,相比汉族要落后许多。他们突出女性的身份地位,婚俗上往往体现于“女婚男嫁”。 在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序论》上,就讲述了这样一段关于西域习俗的话:“黑岭以来,莫非胡俗。……(其)嫁娶无礼,尊卑无次,妇言是用,男位居下。”而在《隋书·北狄传》中,对突厥族人的风俗也有一说:“(他们)虽姓氏各别,总谓铁勒……唯丈夫婚毕,便就女家,待产乳男女,然后归舍,死者埋殡之,此其异俗也。” 因此,我们对李白是否汉人姑且不论,但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出自西域迁来的家庭,必然要受到突厥文化的影响。李白对于先后“入赘相门”为婿之事深感荣光,并时在诗文里得意自鸣。可见在他的心理上,并没有这层阴影,也显出李白“奇”的特征。不过事情也不是这么简单。李白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是有着想“攀附名门”来提升身份地位,便于结交权贵,跻身于仕途考虑的。也就是说,李白的某些行事作风,也存在未能免俗之处。 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的婚姻选择,并没有给他的事业发展增添多少筹码,倒使他在家庭问题上平添了几许愁绪,尤其是对养育子女方面更是欠账难偿!李白虽然在漂泊流离时,对其儿女们表现出深深牵挂且愧疚万分,但这弥补不了他所造成的子女在育养问题上的伤害! 安陆府的许相国家族,曾经在唐初至高宗帝年间显赫一时,但时过境迁,因无后人在朝为官,难以为李白提供较大势力的保护伞,主要是给他解决了衣食等生活问题。李白是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之语,来概括他在安陆所度过的近十年的落魄生涯的。 仅是因为他错将安州长史李京之,误认成自己的老朋友魏洽的这桩“小事”,竟然也惹得李长史大为不快,差点就被“缉拿归案”。为此,李白不得不上书李大人,再三以卑词谢罪,信中说道:“(李)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仰,若浮云而无依。南徙莫从,北游无路。”由此可见李白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窘迫无依。 唐开元末年(约736年),许氏夫人不幸病逝,这可是对李白家庭上的重大打击。有许夫人在,对他们两个小孩的育养照料,是不成什么问题的,许家人里也不能公开反对。于今许氏不在了,基于李白是上门女婿的身份地位,且常年奔波在外,有谁愿意挑起抚养他的小孩的重担呢?如果说,原先许家人对李白还只是冷眼旁观,背后闲言碎语,而现在却会公开地指责他的许多不是之处了,再加上李白在安陆混得并不好,社会空间对他似乎很有限。 时年36岁的李白,骤然间感到了内外交困的巨大压力,他是很难再呆在安陆许家了,匆忙间携儿带女,移居到东鲁(山东)之地。后来李白跟友人提及到这段艰难的岁月,诗中言: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李白寓家之地,是在兖州郡瑕丘城(郡政府所在地,今山东兖州县)的东郊外,这里距离曲阜仅约三十里路程。这时李白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隐居山林、以隐求名、扬名入仕上面。但家里两个几岁的小孩靠谁照管呢?这同样是李白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于是,他只得跟一位刘姓女子匆匆开始了“同居”的日子,这不过是想让她尽到照料小孩的职责,因为李白是没有可能在家里“陪老婆”的! 不料这小女子,看大诗人李白完全不那么回事儿,人财俱无,兴味索然,便赶紧抽身走人。无奈之下,李白又求得朋友介绍当地一妇人,算勉勉强强地凑合着过(也是没有履行婚姻大礼的同居形式)。那么李白自己呢,虽然对这妇人的小心眼非常厌恶,但也只好就这么着了。至于魏颢讲这位妇人生下一儿子,并取名“颇黎”之事,李白以及其他人从未提起过,多数学者认为这是误记,不知所云。 就在李白长期奔走无成,深受困顿落寞煎熬的时刻,他终于时来运转,接到了唐明皇的诏书,命他进京朝觐。李白临行之前,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诗,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和感慨,大有欢欣之余而又对家庭问题的不满意。诗言: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在这首诗里,透露出两项涉及到家庭的事情:一是他的两个孩子尚小(此指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见到久别的父亲后高兴不已,欢喜地拉着他的衣衫寸步不离;二是对轻视于他的家中妇人很不满意,并用了汉代名士朱买臣的典故予以斥责。 李白用此典故,当出自两方面寓意。一是因为自己常年漂泊在外,又无所建树,这样没能得到同居妇人的理解和尊重,还嫌弃他无能。先是刘氏鄙弃离去,后是“鲁地一妇人”也多有白眼非言,均属买臣之妻一类的世俗小人,给自己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痛苦,故用典嘲讽之。二是两个小孩因前妻所生,故未能得到同居妇人很好的照顾,使自己心感不安,便用典告诫“鲁地妇人”:你可要尽心照看好他们,等我做了京官,不会亏待你的! 从李白奉诏进京,到后来被迫“赐金还山”,在开始以开封为中心地(十载客梁园)的长
产业扶贫 力推茶叶产业上台阶
作者:苏启兴  期号:第9期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茶叶产业发展县”的机遇,推动茶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自然条件优。铜鼓地处赣西北边陲,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2℃,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
寻味台北士林夜市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名。在飞机上,有同行的乘客就说,你到了台北不逛士林夜市,就像到了北京不逛王府井样,实在可惜哦。 翻看旅游地图才知道土林夜市位于台北市士林区,此地原是靠近基隆河的渡口,从士林的农产品到艋胛、大稻埕的货物都在这里交易,1909年设立士林市场一直发展至今。过去的交易主要集中于妈祖庙的庙前广场,然而市场摊贩逐渐侵占庙宇用地,于是慈慈诚宫筑起围墙保留仅存的狭窄庙地,围墙只能任由摊贩使用。 现在的士林夜市可分两大部分:一是捷运站对面的临时集中市场,于2005年11月24号正式启用,由于通风、卫生、环境、公共安全等问题,台北市政府于2002年10月14日将原士林市场拆除,仅保留日据时代的砖造市场建筑:二是以阳明戏院为中心,扩及文林路、基河路,以至大东路与大南路都算在士林夜市的范围内,商家林立,范围非常的大,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百货商品及经济实惠的美味小吃,不但是台北人夜晚逛街的好去处,更让其他县市的民众为此慕名而来,甚至连国外观光客也趋之若鹜。 同行的台北当地的朋友对我说,清末,此地紧临基隆河的大南路路口,是一渡船头。除了士林、社子所产的农产品,甚至远自阳金公路挑来卖的新鲜鱼货,都以这个地点为交易中心。另外,运至艋胛、大稻埕的货物也都在此装载,久而久之,大南路周边便形成了市集,摊贩林立。这些小贩白天卖菜,晚上收摊后兼卖小吃或杂货赚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小贩跟进,夜市范围便越扩越大,终于形成今日的局面。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晚上七八点钟,只见文林路,大东路。大南路、小西街的四周就陆陆续续涌入大量人潮,四条路被挤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四周充满了此起彼落的叫卖声。那一瞬间,仿佛如入喧嚣世界。 现在的士林夜市的小吃以大饼包小饼、广东粥.天妇罗、铁板烧.蚵仔面线等最为著名。由于±林夜市的消费对象多以学生为主,包括临近学校如东吴大学铭传大学、文化大学、淡江大学、淡水工商、北士商等校,因此消费额趋向经济实惠。有些学生还在市场上摆个摊位赚点学费,这也是士林夜市的特色之 。 在这里可以尝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味小吃,如蚵仔面线、天妇罗、蚵仔煎、清蒸油炸肉丸、珍珠奶茶、广东粥,日式寿司,韩国泡菜锅……我们一路走下去.感觉回味无穷。吃饱喝足后又去逛街,沿途各式的皮包、鞋子、衣服及百货饰品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惹得一行人真想掏腰包。 士林夜市小吃全动员 士林夜市的小吃零零总总,不花上十天半月,想要尝遍这些美食,似乎不大可能。金黄色的超大鸡排,香喷喷的“豪大大鸡排”外脆内嫩;吃上瘾的“10元串烤”;香气四溢的“士林大香肠”;会喷汤汁的“上海生煎包”,包着满满红烧肉、蛋酥的“润饼卷”、热腾腾的“药膳排骨汤”补补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三兄弟豆花葱油饼、炒蟹脚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让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其他像是章鱼丸东山鸭头、辣豆干以及三兄弟豆花,还有文林路上便宜又美味的火锅店。 一走进夜市,扑面而来的热气让我们不得不屏住呼吸,这热气既有夏天的闷热之气.更有夜市里的食物热气,那味道.可真是……只见一个四方大厅里被众多的各种小吃摊分隔开,一个紧接一个,间距极小,很像我们北京、济南等地的某些小吃一条街上的情形。 在夜市里我们最受不了的倒不是夏天的闷热,而是食物的烹调热气。说实话,用烹调两个字对夜市摊主实在太过恭维。在台期间,虽然主人好客,变花样请吃饭,可除了日本料理、西餐和客家饭(其实就是变相粤菜)外,其他全是炸(台湾读zha)的食物,炸油刺刺地冒,炸鸡、炸鸭、炸鱼、炸肉的,空气中的那味道,还真是不好形容。 游走在士林夜市的各种美味特色小吃之间,眼花缭乱,让人快乐到无法形容。我们品尝了有名的蚵仔煎(就是用鸡蛋煎海鲜)、天妇罗、鸭肉臭豆腐(鸭血汤还不错,不过最好加点辣椒才有味道)、花枝羹等。到了士林夜市点生炒花枝,天妇罗,蚵仔煎是少不了的。蚵仔煎就是鸡蛋煎牡蛎,放在青菜上,鲜美极了。生炒花枝原来就是炒八爪鱼,再浇上勾芡汁,所以也叫生炒花枝羹。生炒花枝这道小吃关键在火候,熟了但不能老,嫩嫩的。 歇口气继续接着吃。油饭, 种做成茶杯大小的米糕,味道有些类似肉粽,说是油饭,其实一点也不油腻。我们去吃的那一家,据说已经有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了。碗棵,像凉粉的一种东西,浇上汤吃的。还有面线、牛肉面、担仔面……数不胜数,绝对让你没有肚量一一品尝。 在士林这个小吃的海洋中,还有很多可口美食的小吃,像大饼包小饼、木瓜牛奶汁、蜜豆冰及猪肝汤,正宗的珍珠奶茶,还有释迦、莲雾等水果,到这里的人即使已经吃得特别的饱了,还是会忍不住想要享受这些人间美味。 在夜市,我们还看到许多台湾的水果,台湾的水果和大陆南方类似,荔枝、火龙果、芒果、椰子等等。说起荔枝来比我们北方人能吃到的荔枝可要新鲜多了,主人说荔枝摘下来后一定要立即冷藏,吃时才新鲜。还有一种糯米荔枝,一听名字就知道吃起来软软的,虽然水分不大却特别甜,但也价格不菲,普通荔枝要80台币一斤,这种却要300台币,而且只有在南投才买得到,台湾人也不常吃得到的。但我不喜欢台湾饭店里的水果,好似大姑娘上花轿前得先打扮一下,总得配上点什么料或装饰才行,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还有萝卜,挖成冰漠淋球的样子,黄黄的看着诱人,一吃却满是糖精味!还有西瓜和哈密瓜,都甜得过分,吃了一口不想吃第二口。 推荐特色小吃 在士林夜市,如果说让我留下最深的印象的小吃是什么,实在有很多,现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 大肠包小肠 可是士林夜市的一大招牌,就是将体积较大的糯米肠切开后,再夹住体积较小的台式香肠,即成为大肠包小肠,经过碳烤后切开抹上调料,来士林夜市这可是绝对要品尝的! 士林大香肠是台湾最著名的士林夜市独有的特色小吃,也只有到那里才吃得到,可说是士林夜市的美食地标之一,第一家首创的升记士林香肠已有38年历史。大肠包小肠使用糯米肠煎至金黄中间切口夹入小香肠而成.是台湾最具特色的小吃之一。 蚵仔煎 可以说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台湾小吃,在厦门一带更是大街小巷都有,而这道美昧最早就是从台南演变诞生的,整个夜市有着很多制作蚵仔煎的摊子。 蚵仔煎,搭配炒花枝,再一罐台啤酒。蚵仔煎据说是先民困苦下明出的意料理。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包裹新蚵仔,加上土蛋,再配上香菇等七八样食料煎成的。上面有料,吃起很酷的感觉,味道很清淡,能吃到大粒大粒的蚵仔。 生炒花枝 士林夜市首推小吃,大块鱿鱼花枝炒得香味四溢,且老板娘对其品质严格要求,连蚵仔都要像军队一样排队站好。 阿宗面线 一群人站着在吃阿宗面线是台湾独特一景,用柴鱼头汤熬制,韧性十足.入口清爽滑口的手拉面线,淋上海鲜、猪肉、菇类等,味道令人一试难忘。 阿给老店 阿给是日本话“油炸豆腐”的译音,将四方形豆腐切开做成袋状,塞入冬粉,再用新鲜鱼浆将切口填补,蒸熟,再淋上特制的甜辣佐酱.非常美味。青蛙下蛋 所谓“青蛙下蛋”就是粉圆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饮用,因粉圆煮熟之后,中心会呈现白白的一点,形状极像蝌蚪,故将这种独特甜点定名为“青蛙下蛋”。 下蛋或许你闻所未闻,但是你可以想象青蛙蛋的样子,就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味。在士林夜市随处可见的“青蛙下蛋”摊位,通常直接加糖水或者再加一些奶精饮用,也能加在刨冰里当配料,吃起来弹性十足,甜蜜美味。 在士林夜市,我们隆重推荐去一家叫“冰馆”的老字号吃“青蛙下蛋”。 大饼包小饼 是台湾最有趣的小吃,也是士林夜市的特产,甜甜成咸,嚼劲十足。小饼里包着不同口味的馅料下锅炸酥,
溯源篇·有容乃大,从本土到世界的播撒途径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最早、年代最完整、港口最多、线路最长的古代海洋文化大省。被誉为“海上敦煌”的南宋沉船“南海1号”所承载的稀世珍宝,精美绝伦,灿然如新,让人可以触摸到800年前的海上繁华
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隆重召开
作者:李奥  期号:第25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台湾30家民间机构联合主办,在福建各地共举办包括论坛大会、政策研讨活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交流嘉年华等4大板块23场活动。台湾民众超过1万人参与活动,高于上届的8000人。其中不仅包括国民党副主席
海口骑楼老街:光阴的故事
作者:暂无 期号:第31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格式。恰逢8月7日世博会海南周活动,我们就从海口的骑楼说起吧。 老街上有许多1 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一幢幢充满热带风情的骑楼,主要分布在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南路、博爱路
贴近性对台广播中的运用与发展
作者:卢文兴  期号:第12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 1.岛内受众对广播媒介选择空间大,要求对台广播必须紧贴受众需求,提供“适销对路”的节目产品 据台湾权威的调查机构——电广基金和AC尼尔森发布的资讯,这几年岛内广播听众是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