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光阴的故事

作者: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12

【摘要】今天回归自然、创立生态建筑的大声疾呼。原始社会的巢居、江河旁的干栏式建筑,黄土高坡上的窑洞,这无一不与当代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有着非常明显的自然适应性。有人说,客家围龙屋,与《易经》、八卦图是相一致的。其实,风水中讲“负阴抱阳”、 “背山面水”的选择, “藏风聚气”的追求等,与古人一直强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一个天人合一、自然天成的环境,无疑是人类理想的居所。生态建筑不是刻意的产物,而是自然而然,早就包含在建筑历史中。我们叩问历史,便知道这并非故作惊人之笔,只是今人的幡然悔悟罢了。于是我们便有了这组选题,为读者介绍骑楼、吊脚楼、杆栏式、窑洞等凝聚智慧与美的建筑格式。恰逢8月7日世博会海南周活动,我们就从海口的骑楼说起吧。 老街上有许多1 9世纪末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一幢幢充满热带风情的骑楼,主要分布在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南路、博爱路。曾经是法国租界,设有13个国家的领事馆,现在海关缉私的办公楼就是当时的法国领事馆。在这里面对海甸溪,钟楼耸立江边,傍晚,小船的马达声带给你许多静谧的感觉。 当地人称之为“南洋街”的这五条历史名街道,位于海口市区东北部、海甸河畔,包括得胜沙路、新华北路、中山路、博爱路、解放路,两侧都是一幢幢始建于1 9世纪末的南洋风格柱廊式骑楼。从1 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批琼籍归国华侨华人,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合海南阳光照射强、瞬间即来暴雨的自然条件,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临港口,这些骑楼所形成的街道,一直是海口最繁华热闹的商贸街区。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历史,但大多数骑楼建于上世纪初。海口骑楼老街荣获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解释说,海口骑楼保留了大量“欧亚混交”和“南洋风格”的传统建筑,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价值,在全国具有历史唯一性。海口的骑楼老街作为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串起了海口变迁的历史,是一个世纪里来往南洋的人们记忆的共同载体,是海口文化变迁的生动记录,也是历经多年海口留给今天最丰厚的城市情怀。 欧亚混交的骑楼建筑 1 858年,琼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口,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近代华工出洋的重要岸口之一。20世纪初的海口,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特别是在1 926年海口市成立后,它为那些去国离乡的游子们打开了大门,给他们提供了当时最好的投资环境。早些年去南洋谋生的海南人纷纷回到海口。南洋归侨为近代的海口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座城市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栋栋带着东西方文化碰撞色彩的骑楼和大屋就在这时修建起来。 因为南洋不少地方曾是欧洲国家殖民地,所以骑楼在南洋风行。具有巴洛克风格的骑楼,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的,在马路边连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度有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海口最早建的骑楼,是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 849年)修建在博爱路上的四牌楼。看起来十分欧化的骑楼,由于都是临街而立,商铺占居底层,因此又称之为商业骑楼。咸丰八年(1858年)海口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老街成为更加繁华的贸易集散地。一时间,洋行、洋烟、洋酒、洋火、洋油充斥街头,商贾如流,冠盖如云,车马喧嚣,名媛佳丽、纨绔子弟、达官贵人,甚至外国传教士也出现在得胜沙。 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2平方公里,总长4 4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600栋。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骑楼外部立面檐口均为带孔洞的女儿墙,俗称“风洞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式,组成一条条波浪般起伏的天际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形成前店后坊的格局。 98行海口特有的贸易方式 如今,有些陈1日的骑楼让人很难想象在20世纪30年代它曾经的繁华,但是百余年过去了,许多骑楼上依然能够看到当年一些著名商号的标志,尽管老字号已经被新的商家替代,老街街边建筑的美仍能清晰可辨。百年的岁月让许多人淡忘了老街的历史和故事,但是总有些故事深刻地留在许多马来西亚等地的老华侨们的记忆中,以至每年回国祭祖的时候,总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转转,给身边的儿孙讲当年的故事,这些—个个美丽的小故事串连起来就成了骑楼的鲜活的历史。 当南洋的华侨带着几代人在异国他乡拼搏的成就回到海口时,他们不仅带来了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也带来了资金和商机。一种特殊的行业也因此昌盛起来,这种行业就是98行。98行就是说1 00块钱的生意,代理这一方要取两个百分点,就是说有2%的盈利点是属于代理方的。说起98行,它是海口对外贸易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方式,海口人就凭着98行这个贸易方式,发家致富,盖起了更多骑楼。 五层楼也正是在这繁华的背景下修建起来的。1931年,华侨投资的“海口大厦”(俗称“五层楼”)在得胜沙街上建成,那是建国前海口市最高的楼房。五层楼除开设旅店外,还设有舞厅、餐厅和戏院等,是当时海口城区功能比较齐全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五层楼建好第一层时,已经开设临时剧场“冠海戏院”,放电影也演琼戏。待五层楼全部建成后,在第三层楼开设了一个固定的戏院放电影。1950年以前是海南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海南象征性建筑。 这些连接成一片的大大小小的老楼中,何家大院以其独有的风格显示在众人眼前。整个何家大院始建于清末民初,由大小5幢房屋组成,房产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该房屋是海南清末民初著名侨商何达启创建购置的产业。何家大院的建筑结合了西欧罗马风格,南洋风格,清末民初风格和庭园风格,在当时堪称是海口第一豪宅。 何家大院海口第一豪宅 何达启原本是海南琼海人,少年时代,他就随着去南洋的商船经越南辗转来到马来西亚,1 886年,他开始在一位德国船长的家里帮工,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这一年德国船长夫妇二人回汉堡度假,匆忙中把一个装有贵重财物大箱子遗落了。他们原本以为再也找不到箱子了,谁知三个月后,德国船长夫妇回到海口时,何达启把箱子完好无损地交给了船长,船长夫妇感动不已。德国夫妇送何达启到德国汉堡学习三年,他走之前看到海口港停放的都是英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人的船,没有一艘中国人的船,于是发誓说: “我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船队。”1 890年,何达启终于实现了理想,他创办了琼州第一家远洋轮船公司一一森堡船务公司,开辟海口往南洋的新航线,改变了以往靠帆船运输的落后状况。 何达启的人生,就像何家大院一样,复杂而充满矛盾,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生于海南乡村,却在遥远的德国接受现代教育;他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却又娶了十四房妻妾。时过境迁,昔日浮华早已成过眼云烟,浓缩着海口一百多年历史的何家大院虽无往昔风采,但透过深宅大院依旧能感受到曾经的一丝荣耀和奢华。 不论是98行,还是人尽皆知的五层楼亦或是何家大院的故事,他们都在诉说着海南人民沧桑而又美丽的百年历史文化。 骑楼女儿墙老街最美的风景 骑楼的美,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建筑师、艺术家、摄影师等。香港建筑师王宁光在2003年8月因为工作来到海口,第一次看到了海口老街。壬宁光说,海口骑楼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它的天际线,一个接一个。组成天际线的,是骑楼里面顶端的女儿墙。每一栋骑楼的女儿墙都各有特色,当它们连到一起,成为老街最美的风景。 步入海口老街,您可以感知她所承载的是一部厚重的文明史。海口最早由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之后跟南洋之间交流日渐频繁。骑楼算是最好的见证之一,也是一段历史文脉的表现。在城市现代化潮流中,全国干城一面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今天的城市需要具有特色的文化标识,城市居民需要在纷乱的生活中保持对城市家园根脉的记忆,今天的旅游者需要寻找的是一个城市的特色,而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西方建筑艺术的骑楼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同时反映了海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是海口的特色文化标志。 海岸温泉 SPA...

【年份】2014

【期号】第31期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