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台湾客家社会变迁研究:以新竹湖口地区为中心
作者:黃先光  期号:第6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社会转型  台湾客家  新竹湖口 
描述:处在如此巨大转型之社会变革下,从拓开始即移入屯垦,换言之,在台湾社会变迁现代化过程中,客家人一直是其中的一个要角,缺乏客家人之历史书写,是一部残缺不全之台湾史;而新竹湖口客家庄之变迁,更充分反映出台湾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之变迁轨迹与发展样貌。
万里迁徙 千年游弋
作者:萧春雷  期号:第5期 来源:地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陆路相当平坦,横亘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南段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低矮的豁口,称站岭。唐末五代,赣南人满为患,大量移民翻越武夷山脉的各处隘口——站岭正是其中之一——涌进人烟稀少的闽西。 部分学者认为,客方言
赛夏方言的比较词汇
作者:Paul Jen Kuei Li  期号:第2期 来源: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arosta 1974:325-333)所调查的只是大方言的资料,土田滋(Tsuchida 1964)及赵荣琅(Chao 1954)都只调查东河方言。本文作者两个方言都调查了,都有语料及词汇的资料
从荒岛贼穴到聚落街庄:以涠洲岛为例看明清时期华南海岛之开发
作者:陈贤波  期号:第0期 来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涠洲岛  海防  采珠业  客家  天主教 
描述:台。清代以后,涠洲岛上偷渡私活动屡禁不止;同时多股洋盗在粤西和安南之间出没,冲击海防秩序,使官府的海岛经营策略长期处于封禁和开放的两难境地。至清末法国传教士协助大批广东客民移居岛上,迫使清政府放弃
台湾客家人的心理特点和宣传对策
作者:吴永桂  期号:第24期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两岸关系  客家方言  心理特点  客家族群  台湾  对台宣传  广播电台  客家文化  对策 
描述:湾客家人的成因及分布台湾由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和原住民等四大族群组成。客家人作为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最早是在清代移时期,由福建和广东客家人东渡移民所组成。目前,台湾的客家人遍布全岛,据统计总人数达5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台湾南北两大地区,北部客家以桃园、新竹、苗栗三地为主,南部客家则主要
明清华南海岛的经营与开发:以北部湾涠洲岛为例
作者:陈贤波  来源:明代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涠洲岛  海防  采珠业  客家  天主教 
描述:盗」周旋角力的舞台。清代以後,涠洲岛上偷渡私活动屡禁不止;同时多股「洋盗」在粤西和安南之间出没,冲击海防秩序,使官府的海岛经营策略长期处於封禁和开放的两难境地。至清末,法国传教士协助大批广东客民
A Comparative Vocabulary of S
作者:李壬癸  来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今將詞彙部分先整理出來發表,含有一千多個詞彙兩方言的比較表(傳說集只列有284個大方言的詞彙,費羅禮(Ferrell 1969)只列了土田滋所收集的371個東河方言的詞彙)。現在大方言已頻完全滅
原生性認同、祖籍地聯繫與跨國網絡的建構:二戰後新馬客家人與
作者:劉宏 張慧梅  期号:第1期 来源:臺灣東南亞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社群  潮州人社群  比較研究  認同  跨國網絡 
描述:(Chineseness)以及「客家精神」的强調和論説構成了客家人的主要特徵。在與祖籍地和中國的聯繫上,他們也更容易突破狹的地域限制而形成一種更為區域性的關懷,並進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構起基於地方社會聯繫基礎上的地方-全國-全球-祖籍地之間的多重網絡聯繫及超地域的文化認同。
农村高中客家山歌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
作者:陈杰  期号:第12期 来源:师道(教研)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价方式  客家山歌  农村高中  进课堂  教学有效性  音乐实践活动  发展性评价  课题研究 
描述:在拓荒、植的山间劳动中,把挑担、砍树、撑船劳动时有节奏的呼吸哼出曲调,把与远山或河对岸的人高声交谈变成歌声,并形成了一定音律和节奏的独特音乐。基于此,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客家
关注古村落文化:客家人的桃花源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文化  桃花源  客家人  建筑形制  自然村  梅州市  广东省  围龙屋 
描述:的地方迁徙拓,先到江淮地区,再渡江而南,辗转直至赣、闽、粤。这些南迁者与当地土著居民又争斗又融合,几经演变,在大江以南直至海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