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北围星乡土中国社会最优雅的建筑
-
作者:曾进 张源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 优雅 社会 中国 乡土 粤北 粤东北 油菜花
-
描述:看,门墩处,零零散散,坐了几位七旬老人,脸黝黑,光着干瘪的脚、趿凉拖,沉默寡言,不时来上几口劣质的香烟。
-
采撷客家诗篇,品鉴乡土华章:高中语文诗歌选修教材之活动设计
-
作者:刘仕忠
期号:第5期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作品 客家先民 活动设计 选修教材 高中语文 诗篇 乡土 教学资源
-
描述:一、设计思想(一)整合客家诗歌与教材世界客都梅州享有人文为岭南之冠的美誉,客家先民留下很多诗歌作品,这些优秀诗篇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散落在岭南的驿路客栈、田舍城郭、古迹名胜中。这些作品经过搜集、整理,便可以成为语文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活动设计,旨在通过语文活动实现客家诗歌资源与语文教材的
-
弘扬乡土文化,鲜活语文课堂
-
作者:李富
期号:第27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乡土文化 鲜活 现实生活 引导学生 陶行知 教育 学校
-
描述: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为了鲜活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就如何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关注身边文化谈谈看法。
-
传承客家文化 营造乡土景观:以永定洪坑土楼景观规划为例
-
作者:张扬汉 洪文殊
期号:第1期
来源: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客家文化 土楼 乡土景观
-
描述:乡土景观设计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
台湾客家文化与语言教学分析
-
作者:罗纶新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语言 教学
-
描述:客家文化却面临重大的考验。尤其遭遇空前未有之客家话大量又快速流失的问题,及文化即将灭绝的困境。台湾为了使各族群的语言文化得以保存。并且推动族群互相尊重、并存共荣的政策,乃在中小学推动乡土语言课程及
-
论“乡土资源”在文化生活课程中的运用
-
作者:夏玉西
期号:第4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资源 新课标 生活课程 客家文化 教学实践 文化资源 赣南采茶戏 文化生活 江西省 文化现象
-
描述:2011年是江西省新课标高考的第一年。2008年秋季我和同事们从高一年级开始了政治新课标的教学实践,回想近三年的新课标教学,令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把乡土资源创造性地运用到课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家乡赣州有着丰富的宋城资
-
美浓人眼中的油纸伞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油纸 客家传统 客家民俗 乡土 自然材料 传统工艺 制作 自然风光 造型
-
描述:美浓小镇位于台湾省高雄县的东北角,人口近6万,是个以客家人为主的聚居区。依山傍水的美浓小镇有着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客家民俗风情。人们常说美浓有三宝:油纸伞,烟叶和美浓窑,而其中颇具传统风华的美浓油纸伞,取材自乡土出产的自然材料,典雅的造型,精巧的做工,不难让人感受着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多
-
徐鲁:乡土之爱永恒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4期
来源:市县风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些散文化的小说所呈现的乡土风物之美和地域文化气息,让我想到了沈从文和他笔下的湘西乡土,也想到了散文家苇岸所说的“乡村永恒”以及屠格涅夫一再说到过的“只有在乡村中才能写得好”的合理性。 把自己的童年
-
开发与利用客家文化资源,开展乡土作文教学:以桂东南客家文化
-
作者:宋汪洋
期号:第6期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作文 资源 开发 利用
-
描述:地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地域性资源来构建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提出把桂东南客家文化资源作为一种乡土作文资源来开发的构想,接着探讨此构想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该构想的策略,以期给目前农村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
浓浓乡土文化情 尽看今朝采茶戏
-
作者:姜昊 张文婧
期号:第19期
来源:芒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采茶戏 江西采茶戏 乡土文化 赣南客家 体态 表演者 采茶歌 矮子步 扇子 袖筒
-
描述:一、江西采茶戏的种类与体态表现采茶戏,是指在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安徽、广东等省区的一种戏剧品种。目前,在不少有采茶戏的省份,还经常有以不同区域的采茶戏来命名的,用以彰显自己区域的特色。诸如广东的"粤北采茶戏",湖北的"阳新采茶戏""黄梅采茶戏""蕲春采茶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