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甲胺磷、呋喃丹”污染娘酒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
作者:周振扬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卫生防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药 甲胺磷 呋喃丹 娘酒 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
描述:保存。加工成后经2人尝试味道,进食少量未感不适。保管20天后取酒约10kg给事主的儿媳(产妇)食用,亦无不适等情况报告。1-2 进食中毒情况1999年2月17日将酒从酒瓮中取出约500g于铝煲中加
-
勾勒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轨迹——读谢重光《闽台客家社
-
作者:兰俏梅 蓝七妹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谢重光 客家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年9月 轨迹 变迁 传承 台湾 闽台文化 关系研究 文化关系 亲缘关系 成系统 全方位 特殊性 同质性 区域内 作为
-
描述: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客家民系在闽西最后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驯服汀江、开发山区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客家人为此付出了辛勤的血汗,它所结出的果实,不但有物质方面的平畴沃野、五谷丰登、经济发展,也有精神方面的民间信仰、故事传说、文化繁荣。像客家乡土保护神定光古佛,客家化、山区化了的妈祖太太,以及龙王庙、五谷神庙、腾蛇寺等,都是客家人艰苦创业过程中与天地人复杂关系的产物。每一尊神灵,每一座寺庙,都有一个饱含辛酸苦辣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正是这些具有鲜明区域与族群特色的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的形成,标志着客家民系的最后形成。相反的,在同一时期的赣南,并未形成...
-
客商“八大王”
-
作者:邹锡兰 吴尚清 陈文娟
期号:第44期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商 经济发展 中国大陆 东南亚 商帮 企业 地产
-
描述: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近百年来,客家人从广东梅州等地
-
解读浦北客家傩戏
-
作者:剑锋 谢勇云
期号:第4期
来源:东西南北(大学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浦北 客家人 面具 表演者 文化研究 广西 造型艺术 古代 县域经济
-
描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多万亩,每年以70多万吨的产量远销国内外,素有中国蕉乡之美誉。浦北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有越州古城遗址、旧州唐城遗址、古立新石器时期山岗遗址、大朗书院等。自然
-
走潮汕,进客都 啖生鲜,赏大屋
-
作者:文文
期号:第9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碎,也很值得留意。这次自驾造访的主要是闽粤赣边境处的一些客家聚族区,路线选择上也尽量走的是乡县之间的县道,为的就是在一路接近那被客家名都的光芒所掩盖的,最原始而内里的客家印象。 Day 1 潮州美食
-
百食不厌 百味百赚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2期
来源:创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候,他将新推出的美食介绍给我这个从未到过北方的食客,让北方和北方的美食托起我周游北方的畅想。有时候,他忠诚地询问我如何有效实行每月免费扶持两名读者致富。他爽朗的语调总是热情满满,偶尔的学员交谈以及锅碗瓢盆的碰撞,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李师傅,不简单!“吮指香”,不简单! 李师傅,已是桃李满天下;“吮指香”,更是让致富的花朵开遍神州大地。 家住山东郓城的钱继强,深得“吮指香”真传,受益匪浅。不仅月赚万元以上,在省会城市买了新居,买了私家车,还带领岳父岳母以及众多亲友团走上“吮指香”系列致富之路。河南的王秋平,广西的许伟,东莞的曹进生,辽宁的李泽东,内蒙古的马市先,武汉的毛易坤,相继验证了“吮指香”神奇的致富魅力。他们对“吮指香”百味百赚的绝招感同身受: 风味绝招:海纳百川,滋味长存 在客家风味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地融入四川卤菜、广东烧腊、东北酱熏技艺,辅以现代烹饪工艺,将鸡、鸭、猪、牛以及各类荤素,制成近百种各地人民都十分喜爱的招牌风味。
-
单纯的孩子拥有纯粹的快乐
-
作者:元博姐姐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快乐 孩子 不负责任 小字
-
描述:我开始细细静下心来看他的文字,开始在他的故事中慢慢勾画一个17岁的香港少年。 我对香港的印象停留在“购物天堂”的层面,总是会被从内地去香港的朋友问到是否需要带些奢侈品。我以为它闪烁的霓虹,它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会让人有无限的满足感。 小宇在初二那年,全家迁到香港定居,转眼已是第四个年头。四年前,他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书少年,四年后,他在繁华中依旧安心地追寻着心里小小的梦想。 成长的路上,需要心灵的友伴 小宇是出生在广东梅州的客家男孩儿,爷爷很早定居香港,爸爸则在内地发展。年迈的爷爷渴望家人的团聚,在爷爷的坚持下小宇全家在四年前移居香港。 小宇是小博的老读者,早在四年前他就是小博的忠实粉丝。他还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遇见小博的情景,那个叫柳的女孩儿的推荐,同是语文科代表的他们因为小博拥有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
院校盘点之香在省外的高校
-
作者:郑建泉
期号:第4期
来源:求学·理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盘点 院校 大学校园
-
描述:金人才的摇篮 学校“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荣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财富》杂志2009年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有43家企业入选,其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副总经理陈茂生他们都毕业于江西理工。此外,厦门钨制品公司、江西铜业公司、南昌钢铁集团公司等60多家企业的领军人物也都是学校校友。当然了,江西理工之所以能取得辉煌业绩和所在的环境有着莫大关系,学校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借助身边的有色金属资源,建立了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其中有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岗浦之春
-
作者:湛汝松
期号:第13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成了富翁。富后,他觉得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点福音,便带着身背罗盘的堪舆大师,在绥福山区翻山越岭,四处寻找风水宝地。一天,陈文渠发现有个地名叫岗埔的山沟。北边,有座伟岸的大帽顶山;南边,近有开阔的田畴,远有浑圆的山坡;东高西低的两侧,尽是铺绿染翠的山岭;一条泉如玉带的小溪顺沟而流。好一个左青龙右白虎阴阳合一的理想风水阵图!这正是陈文渠置产业要寻找的心仪宝地!于是,他以自己的名义置下这个山沟,怀着造福后人的冀望,参照梅州客家围龙的模式,筹划在小山沟建设一座客家围龙。 公元一千七百一十五年,康熙皇帝登基的五十四个年头,岗埔客家围龙屋诞生了。陈文渠成了岗埔陈氏的始祖。陈氏家族开始在围屋里一代一代地繁衍。岗埔围龙,成了一族人生命的新起点,一族人世世代代安身立命之所在。从此,陈文渠逐渐成了岗埔人的精神寄寓,一个家族的人就这样融融洽洽地聚居在围屋里,共享亲情乐趣,共度岁月难关,薪火相承地延续着那自成一统的封闭式生活。
-
孙淑元:客家文化 客家情
-
作者:石依 杨舒霞 万艳琴
期号:第5期
来源:荣誉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合嘉企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顺嘉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南方贸易公司总经理,兼任大埔县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理事长、香港嘉应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中华总商会妇委会常委、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理事/副秘书长、香港梅州联会常务会董、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妇委会执委、广州市妇联执委。】 平稳的事业,是服务的基础 有人说:“哪里有阳光,那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那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客家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似乎与生俱来,奋斗的精神是客家人的标志,不论男女,这样的标志皆具有。 孙淑元女士出生在一个商人之家,父亲早在抗战时期已在香港做生意,1957年中国首届交易会前已经做国货生意,是香港地区陶瓷总代理,改革开放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进出口统一经营的模式,但是那份对商业的敏锐感却在孙淑元女士身上沉淀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