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607)
报纸(6265)
图书(1673)
学位论文(1279)
视频(436)
会议论文(365)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607)
报纸 (6265)
图书 (1673)
学位论文 (1279)
视频 (436)
会议论文 (365)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52)
2014(12738)
2013(1284)
2012(1321)
2009(701)
2008(571)
2007(361)
2006(186)
2005(92)
2004(1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509)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46)
韶关学院学报(4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6)
语言研究集刊(4)
民族语文(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
作者:王彬 司徒尚纪  期号:第2期 来源:地理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地名  GIS技术  景观特征  地理区划 
描述:衡性,通名和专名具有多样性,齐头地名分布的集中性和具有多族群性及方言性。文章还在统计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分类和地理区划,将全省地名景观按类型分为四大区,即客家、福佬、壮语和粤语地名区,且各自在空间上表现出核心—边缘分布景观。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引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及运用研究
作者:谭东辉  期号:第6期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民俗  引入  学校体育  可行性分析  运用研究 
描述:担顶力等.为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时间上、内容上、形式上改进完善将其引入赣南地域学校体育课程中,它将大大改善当地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和枯燥现象,对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天下番薯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描述:,其中包括番薯。 还不仅于此。大移民带来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湖广填四川”之外,是江西填湖广、客家填江西……几尺薯藤,从此在长江流域处处扎根,并沿着一个个集镇,以扇面形状不断扩散开来:先期到达的湖广移民
「台湾歌曲」之「字调、词句调」(Words)与「曲调、歌调
作者:张清郎  期号:第13期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係之美,才能在展演中唱出清晰動聽的「臺灣歌曲」,也能讓聽眾激賞與感動。 本文首先論述臺灣歌曲(閩、、原語系歌曲)「演唱法概要」,其中包括臺語語韻的結構認識,進而說明演唱時對音韻的掌握學習,接著一氣呵
走进神奇的福建土楼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 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其中有殿堂式楼、五凤楼、长方形楼、正方形楼、三合式楼、五角楼、六角楼、八角楼、纱帽楼、走马楼、日字形楼、曲尺形楼、吊脚楼、半月形楼、圆形楼、前圆后方楼、前方后圆楼、椭圆形楼等20多种建筑形式。 在各类土楼中,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圆楼外高内低,通常都由二三圈组成,楼内有楼,环环相套。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3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
海丰擂茶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观察,其一般的做法大约是:客人来了,主人遂洗净茶具,先将茶叶投进刻有锯纹的“牙钵”内,用木制的茶槌仔细擂之,直到将茶叶擂成粉状,加上适量的盐,等水浇上后,即开即冲,然后舀在碗里,再撒上炒熟的花生米、芝麻、炒米等,就成了一碗香喷喷的擂茶。举碗饮之,感到口中既有茶叶的芬芳,又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 香,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而适才黄伯那“品茶、净具、投茶、攉茶、冲茶、匀茶、投料、斟茶”等八道程序,又能使人感到海丰人的热情、好客与聪颖。 细说起来,这炒米自然是擂茶里最讲究的佐料。往往每年秋后忙完收割,各家的妇女们便挑选上等的油尖或红米稻谷,经过、晒、炒等程序,精心地将其变为白花花的炒米。据说前些年,倘若你秋后来到海丰农村,还会处处闻到悦耳的舂谷声。那些兴高采烈的妇女们你帮我,我帮你,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欢天喜地地在周围嬉戏,剥那刚刚晒干又熟了的稻谷吃,满眼涌现的是一派农家康乐之景。 这擂茶,既是“迎客茶”,又是“情谊茶”、“团结茶”。平时,邻里之间,闲暇无事,便可边饮擂茶,边叙旧、聊天,身旁老人带着孩子玩耍,自然别有一番情趣。有时乡里之间偶生摩擦与隔阂,悔悟的一方便主动备好擂茶请对方光临舍下叙旧、道歉,于是很容易便能消除隔阂,和好如初。 至于人们在祝寿、婚嫁、添丁、病愈等喜庆的日子,更是每每要请朋友、亲戚、邻里等来饮擂茶,同时赠以茶叶、花生、芝麻等礼物。 饮罢擂茶,好客的黄伯又热情地说:“请再稍坐。我这里还有一道茶的品种呢!”于是,他搬出电动粉碎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操作。 海丰人有时还习惯在擂茶里再添加文/李梅一些剁碎的菠菜、白菜、芹菜、生菜、青蒜、荷兰豆、香菇、粉丝、虾米、瘦猪肉、香肠、鱿鱼等富有营养的东西,用骨头汤或鸡汤煨之,上面再撒以炒米、花生、胡椒等,做成一种极好的“点心”???菜茶。这“茶”吃起来又香、又甜、又滑,还带有些许辣味儿,让人常常会难免夸张地喊:“哇噻!我真是连舌头都要吞下去了。” 据说菜茶在海丰城乡很是普遍,每逢农历正月十三那天,这里都会处处张灯结彩,被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成灯的海洋。届时。你就能听到家家户户擂茶声四起,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挨家逐户地竞品菜茶。每每饮完后,还要直言无忌地评是道非,看哪家推出了新花样,谁人的佐料更可口……而这时候,以贤惠著称的当地家庭主妇常常会悄悄地坐在一旁,耐心静听人们品头论足,好“总结经验,以利再战”。 海丰人饮用擂茶与菜茶的风俗,始于何时虽然似乎并无“正史”记载,但它代代相传,显然已经不知延续了多少年。如今,它不仅兴盛在广东海陆丰(汕尾)地区,而且随着当地居民的迁徙,还日益向广东、福建等其他沿海地区,乃至海外蔓延。据说,海丰籍的音乐巨匠马思聪,在病危临逝,对身边亲人喟然长叹的乃是:“可惜我再也不能回到海丰食擂茶了……”
蜗居的梦境
作者:杨昌军  期号:第5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圆梦的机会。 新年的正月初五,我们清早自闽北开车奔袭五百余里,来到了位于闽南南靖县的湖岽山坡上。脚下依山而建的就是驰名中外的田螺坑土楼群,四圆一方的五幢土楼,形成了“四菜一汤”式的奇妙组合。黄的土墙青的瓦顶,方方圆圆层层叠叠,镶嵌在这寂静的崇山峻岭之中,起伏于波浪翻滚的梯田之间。好一幅世外桃源!就像藏身深闺的女儿,一旦掀起了盖头,恰如这午后的阳光,让人眼花缭乱。本来刚刚从舟车的困顿之中醒来,此刻竟又恍如半梦半醒之间。 眼前的这副景致雷倒的绝不仅是我等凡夫俗子,它曾扎扎实实地唬住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自打上世纪60年代初,它们就对中国崇山峻岭中的这许多类似核反应堆或者导弹发射架模样的东西惊慌不已,每年仅卫星照片就搜集了上亿张。1985年12月,一对高鼻篮眼的家伙,好奇地在各土楼客串了几天,土楼人设酒杀鸡作食相迎。
“武平一号”仙草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苏海兰 李松 黄玉吉 陈菁瑛 黄颖祯 邱建林 邱福平  期号:第2期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一号”仙草  形态特征  栽培管理 
描述:的应用历史。仙草含有黄酮类、酚类、萜类、胶质、氨基酸及多糖等成份[7,8]。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性味涩、甘、寒,具清暑解渴、凉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1,8],民间常用作暑天清凉饮料,如现在市场上
兴国山歌中"捡脚跟"与"尾驳尾"辨异
作者:罗建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兴国山歌  表现形式  人民群众  顶针  客家山歌  江西兴国  修辞法  生动地表现  黄麻绳  《丘中有麻》 
描述:客家山歌中所固有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然而,尚有不少人把这两种形式混为一谈,认为“捡脚跟”与“尾驳尾”是一码事。其实,稍加研究就会明白,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指鹿为马,亦不可张冠李戴
闽台中医药的历史渊源与现代发展
作者:肖林榕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  中医药  历史渊源  现代发展 
描述:文化、客家文化中对健康认识的理念,其特征自然首先表现在传统医药文化的核心要素上,即以人的健康价值观念为主要指标的民族性特征上。并且形成了以民间风俗、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和语言等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