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客家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常霏 客家精神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其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这在客家迁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体的表现。  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正是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的多层围垅屋,永定的土
客家首府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长汀,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是著名的“客家首府”。发源于长汀的汀江,因孕育了一代代客家儿女,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被誉为“客家母亲河”。这里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吸引众多海内外游人前往欣赏。 客家首府 源远流长 在客家人迁徙的漫长历史上,长汀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历来被
大余客家食品成县域经济新秀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陈尚平、特约记者彭承礼报道:顺利获得QS市场准入的烫皮产业通过引入标准化生产线,迅速抢占了赣州、广东南雄等地市场,大余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烫皮生产批发基地;素有“腊味之王”美誉的南安板鸭借助“百万只板鸭扩能”项目的实施,一举拿下“中国驰名商标”,出口印尼、泰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
新客家菜土生土长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河源讯 (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缪远东、林伟国、黄平摄影报道)前日下午,来自广州、惠州、梅州、河源四个地方的美食家,在经过为期一天的评选后,“东江十大客家菜”从河源20家酒店烹饪的36款客家菜中新鲜出炉,分别是:金利来一腿、万绿鳝皇、万绿蛋清秀、林香东江盐焗鸡、林香鱼头皇、富贵鸳鸯扣、客家鞭花牛尾、
黄金线路尽览梦里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线路顺直、绿意盎然。(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刘奕宏 从梅城城南高速公路出口启程,汽车奔驰过宽敞的世界客都大道,经过彬芳大道,转入s223线,平坦的柏油路面,两旁如黛青山相迎,浩荡梅江相伴。穿过丙村圩镇、雁洋圩镇,走进雁南飞,游走于雁鸣湖,仰望阴那山灵光寺。双节前夕,记者
客家文学要回归乡土、深入乡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黄尧(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台湾的很多客籍作家,他们都有一种固守乡土的理念,这种理念通常都会反映在自身的作品当中。文学最丰厚的资源是在乡土,同样,客家文学最丰富的资源也是在乡土。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披荆斩棘的客家迁徙史,必须要有文学这面镜子,才能让这些文化历史保留得更好些。客家人对文化种子
台梅客家姓氏血脉相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刘奕宏)昨日下午,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客家论坛在嘉应学院举行。在客家研究院学术报告厅,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参加“两岸客家姓氏源流考究”主题论坛,通过分析两岸客家姓氏源流,论证了台湾与梅州两地密切的血脉关系。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纯德,嘉应学院党委书记丘小宏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出
梅县客家主场1∶0小胜丽江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双方在拼抢。(钟小丰摄) 本报讯(记者李盛华刘晨村)昨日,中乙联赛第九轮开战,梅县客家队主场对阵丽江嘉云昊队。凭借新援张治权在开场7分钟取得的进球,梅县客家队最终以1∶0小胜对手。 此役之前,客队丽江嘉云昊队积16分排在南区积分榜次席,主队梅县客家队则经历了两连败,积8分排第四,亟需用一场胜利振奋
传承客家文化应从娃娃抓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幼教天地】  ●梅江区实验幼儿园陈瑜 梅州是世界客都,客家山歌被国家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客家传统文化,让客家山歌、童谣等客家特色元素代代相传,应从娃娃抓起。  确立目标选择内容 传统的客家山歌大都以情歌为主,不适合幼儿学习,教师宜将山歌歌词、曲调进行改编,使之有意义、易理解,又
“作福”:不亚于过年的客家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习俗] “作福”(有些地方也称“祚福”)之俗早即有之,自古传延,在客家地区尤盛。在梅州,打蘸(集体祭奠神灵)、迎神、庙会、完神等大型且隆重的宗族团体活动,一般均统称为“作福”,意寓祈祷上苍佑护乡民健康平安,安居乐业,家财同兴;村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作福”具有定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