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学要回归乡土、深入乡土
【版次】第8版:聚焦全国文学院院长联席会议(第十一届·广东梅州)
【入库时间】20130110
【全文挂接】
【全文】
黄尧(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台湾的很多客籍作家,他们都有一种固守乡土的理念,这种理念通常都会反映在自身的作品当中。文学最丰厚的资源是在乡土,同样,客家文学最丰富的资源也是在乡土。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披荆斩棘的客家迁徙史,必须要有文学这面镜子,才能让这些文化历史保留得更好些。客家人对文化种子的重视,在海内外都是公认的。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无论条件如何恶劣,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丢弃文化的种子。客家人的精神是开拓的精神,对中国近代产生影响的很多人物都是客家子弟,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当地产生影响并取得一番成就,这种客家人的精神、客家人的迁徙史、客家人的繁衍史,都能够感染人、影响人,这些都是乡土的东西。客家文学作品是外界认识客家地区、了解客家文化的重要渠道,只有对乡土的文学元素进行拾遗补缺,并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切实让客家文学作品回归乡土、深入乡土,趁着我们的东西还没有湮灭,才能千方百计把这些文化保留下来。
同时,客家文学必须要有一批有质量、有实力的客家作家群,通过他们的客家文学精品,留住一批客籍读者或热爱客家文化的读者,吸引一批非客籍读者,从而带动客家文学的繁荣发展。当然,梅州提出了慢生活,让一切慢下来,是对当今文化的一种贡献。“慢”是意味深长的一种提法,对文化而言内涵尤其深刻。中国五千年文化,就是“慢”出来的,是慢慢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同样,客家文学也要提倡“慢”,这种“慢”是“十年磨一剑”的“慢”,只有慢下来,才能创造出客家文学精品,让客家文学不断上档次,在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一席之地。(罗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