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作福”:不亚于过年的客家习俗

“作福”:不亚于过年的客家习俗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8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习俗]

“作福”(有些地方也称“祚福”)之俗早即有之,自古传延,在客家地区尤盛。在梅州,打蘸(集体祭奠神灵)、迎神、庙会、完神等大型且隆重的宗族团体活动,一般均统称为“作福”,意寓祈祷上苍佑护乡民健康平安,安居乐业,家财同兴;村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作福”具有定时性与定点性。通常为一村(如“三河坝小坑迎真仙”)或一姓(如“刘氏千人祭祖”)共有,也有多村(如“高陂正月21迎景”)同有的,年年如期(多为春节后正月)定点进行。

“作福”于客家人而言,其重要性不亚于过年过节,有的地方的“作福”规模、气氛与热闹程度堪比过节。“作福”时,烛烟缭绕,满目琳琅,供桌上摆满了牲仪果蔬,门窗上插满了花灯彩旌。人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吹奏民乐,进献供品。或焚香祭祖,或顶礼膜拜,或将神像抬出巡游,或虔诚伏地叩拜神明。老到八旬老叟、幼至三龄儿童,均兴致勃勃前来围观,可谓“宾客如云、观者若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宾朋满座,载歌载舞,齐贺共庆;四里八乡与之相邻的村落村民也会老远赶来“凑凑热闹”,甚至外出的村民也会返乡祈福迎祥,有的地方还要请来戏班“做大戏”,演“杂技”等,颇为有趣。各家各户都积极筹办盛宴,尽其所能烹饪酒馔,亮出绝活,充满客家情致。“作福”各地有各自的特色,举大埔县为例,各乡镇就有“西河扫街灯”、“英雅四姓迎春”、“茶阳正月春游胜景”、“大麻迎仙人姑婆”、“大东花萼楼‘还福’”等等不同的“作福”形式。时至今日,许多地方的“作福”活动已渐渐摈弃了“祭土地伯公”、“请道士做道场”之类的迷信内容,愈来愈向普通节日靠拢,蔚然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乡土人文景观。(刘达标)

3 0
相关文章